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七十二章 帝术

北宋仕途 第七十二章 帝术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他?他是谁,赵顼当然明白指的就是沈欢,不过父皇如此决定,他作为儿臣的,也不敢不满,只能稍稍表示质疑而已。

“皇儿,朕也是为了他好呀!”

“为他好?”赵顼毕竟还年轻,一时没明白过来。

赵曙盯着儿子看了半晌,摇摇头,叹道:“这个沈欢才华无双,难道朕不清楚吗?可正因为如此,朕才要压一下他,免得以后成为祸患。皇儿想想吧,他如今不过十七岁,一旦有了状元资历,进入馆阁,以他的才能,不出十年,就是一个翰林学士!二十多岁的翰林学士,这是我大宋开国以来少有之才!到他三十岁,岂不是要以宰相之位才能拉拢得住?这样问题就出来了,三十多岁的宰相,以他的才能,谁又敢用!所以啊,朕以殿试排名压一下他,让他多磨练几年,日后用起来也放心,双方也都宽心。这是用人之道,皇儿须谨记了!”

面对儿子,赵曙没有任何顾忌,算是传授一些帝王之术给他。他本人经过濮议之后,治人手腕成熟了很多,至少平衡之道用起来也算娴熟了。正如他所想,沈欢比苏轼还有才华,要用,却不能轻用,

赵顼还年轻,加上本人又比较重感情,闻言有点不以为然,却也不敢反驳,只能轻叹一声。

赵曙呵呵笑道:“皇儿不必不开心,你还年轻,那个沈欢也还年轻,他就留给你用了。当年仁宗皇帝对苏轼兄弟的评语是‘为后世得两相才’,如今苏家兄弟朕都还没大用呢,比之年轻十岁的沈欢更不用急了!”

“是,父皇!”赵顼有点受宠若惊,皇帝说相才留给他来使用,不正是暗地里点醒将由他来继承皇位么?虽然他身为皇长子,又是嫡出,但是如今皇帝正当盛年,在众人眼里,做个十几二十年是不成问题的,那时其他皇子也长大成人,加上他如今连太子都不是,到底由谁继承皇位就不好说了。听到一直不肯立皇太子的父皇说这些话,哪有不欢喜的道理。一时间因为沈欢排名问题而闹情绪的心儿因为此话忘乎所以,大是沉默下来。

如今面对当事人沈欢,赵顼脑子里父皇教育的帝王之道又浮现起来,看到沈欢失落的样子,一时也不好受起来。沈欢才能如何,他与之相交两年,大致也比别人要了解得多,也就因为这样,才更感到可惜。

沈欢此时当然不会想到他得了个探花是因为皇帝出于平衡考虑,看到远处与众同欢的皇帝,不禁莞尔,宋代的皇帝,比较市民化,虽然也高度集中了权力,不过市民特性大长,政治氛围也人性许多。像如今场面,他们还是比较亲民的,不用动不动就要下跪称奴才。又比如上朝,虽然在宋初因为某些问题使得大臣面对皇帝时没有了座位,但是制度还是比较宽松的,他记得有一段记载,说有些大臣在政议时可以慢慢溜到后边,之后再趁人不注意出去到茅房解决生理问题,接着再偷偷回来即可,这些事皇帝就是明知一般也不会追究。如此人性的政治,估计也只有宋中前期才可以呈现了,这种事在后来的皇朝中是不可想象的,某些奴才王朝里,在皇帝面前动辄吓得像磕头虫,估计膀胱有力是他们做大官的条件之一。

“这是文人的天堂,也许给他们做臣子,也是一件不坏的事!”沈欢这样安慰自己,想到以后就要步上朝堂,既期待,又忐忑。

三月的开封是属于当科进士的,到处可见文人聚会,就是平民百姓,也加入了庆贺的大潮之中。官家御花园大宴之后,又赏钱三十万给三甲之人用来作为宴请好友的资财。三十万钱,也就三百贯钱而已,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于已经家财万贯的沈欢来说,说九牛一毛过于夸张,却也不大放在心上,因此除了与同榜进士聚会一场后,即不再过去了,钱也让前两名之人花费。至于他自己的亲友,还是花自己的钱才有成就感。

作为第一等进士,沈欢也算初步的功成名就了,要感谢的人很多,先是老师一方,作为当年照顾他的伯父沈节君,沈欢特意赶回老家一次,拜谢他老人家,还买了许多绢布等物,价值上千贯,权当资财,送予对方,借口是官家赏赐下来的,算是报答他老人家多年的恩情;还有司马峰、司马光两位老师,也一一登门拜访,送些文房四宝之类的东西;接着才是自己一家的。

当日中进士一回家,母亲沈氏早早摆好祖宗灵位,一待他回来即可祭拜,上告祖宗儿孙终于光宗耀祖了。特别是对于沈父的思念,沈氏更是哭得一塌糊涂,还是沈欢劝了好久才停歇下来。对于沈氏,沈欢是大为感激的,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心里除了儿女,什么都容不下了!她传统,也许守旧,但是对于儿女的爱意,却是尽到了作为母亲的职责!对于她,沈欢除了顺从孝顺外,其他不敢多言。如今中了进士,满足了她的一个愿望,也算孝道之一。

忙完这些,又该是一些朋友在胡闹了。一一盘算,熟知的人不算多,但是有些却颇为要好。周季就不用说了,是兄弟,与之共荣共损;还有司马康,是师兄,与欧阳发相似,都是君子,淡薄名利,值得深交;还有苏轼兄弟,是好友知交,特别是与苏轼,如今他们两人走得极近,有些兴趣相同,相交也大有奇趣。

最后一场饮宴便是苏轼发起的,人不多,就四个人,两男两女,他与沈欢,之后便是如怡、如嫣姐妹。这次聚会的借口当然是庆祝沈欢高中,至于苏轼是否还有其他企图,那就不足为外人道尔了。

“哈哈,来,先干一杯,当作为子贤庆祝之酒!”这么大的嗓门,除了苏轼外还能有谁?他坐在如嫣姑娘右边,再左边是沈欢,邻近沈欢的是如怡姑娘。虽是女子,但风尘之中,岂有不能饮酒的道理。苏轼祝词一出,她们也没有推辞,一干而尽。

沈欢很无奈地附和,早些时候礼部贡试第一时,苏轼又找了个借口聚会,其中也有如嫣姑娘,很显然,苏轼放弃了如怡姑娘这个目标,转而更欣赏起如嫣姑娘来。说实在的,如嫣姑娘也是一位绝色,除了技艺不比如怡姑娘精湛外,却也是一位难得的女子,至少比如怡姑娘要干脆豪爽,决断果敢,颇合苏轼的心意。

苏轼谈笑有度,颇是潇洒,酒毕叹道:“子贤年轻有为,一次即中进士,而且还是三甲之列,比之苏某要大大进步,当年苏某这般年纪,还在蜀地晃荡呢!”

苏轼是蜀人,从天府之国而来,染尽了蜀地的奇诡浪漫,为人豪爽,才华惊人,一到京城,与父亲苏洵即得欧阳修赏识,加以提拔,成就了今天的名声。他参加科举时好像是第二等而已,因此这次感慨也不无深意。

“侥幸,侥幸!”沈欢当然知道自己是什么货色,“天下文人,比比皆是,有才华者也如过江之鲫,能取得三甲,绝对是侥幸,这个沈某还是清楚的!”

如嫣姑娘笑道:“沈公子太过谦虚了,别人也就罢了,我们还不清楚你的才华吗?不说别的,单是整的这个新式音乐,就让奴家姐妹累得够戗呢!”说完娇笑一番,掩嘴的姿态真是风仪万千,看得苏轼一阵恍惚。

“这个音乐操作得怎么样了?”最近都忙着科考,没多少时间涉足情馆,连这个整合音乐之事,除了交代一番外,其他还是由她们姐妹与杨信摸索,期间就苏轼过来作为观众,大谈些心得,让他们加以改正。

如嫣姑娘转向如怡姑娘,让她来说明,不无给他们两人创造谈话的机会。如怡姑娘感激一笑,脸稍稍染上了一层红晕,看向沈欢的目光除了似水柔情外,还有了一层复杂的神色。接着向沈欢解释起来,这个整合音乐之事,其他倒是进展顺利,但这个多种乐器配乐,还有待摸索。

沈欢沉吟片刻,道:“摸索就摸索吧,此事不急,反正这个新式音乐面向世人,还有待准备,沈某这边还有些事物没有准备妥当呢!如怡姑娘,半年内可否有所进展了?”

“半年应该差不多了!”如怡咬咬红唇,“沈公子放心,如今奴家不再有非分之想,定当努力操练,算是为公子事业尽力吧!”

“不再有非分之想?”沈欢与其他两人都吃了一惊,想不明白如怡为何这般说话,之前她为了沈欢,那可是茶饭不思,差点连小命都没了。沈欢闻言心态也颇为复杂,既有解脱之感,却又有着淡淡的失落,说不清怎么一回事。

如怡姑娘说完也是一阵心痛,但是又能怎么样,她已经觉得自己与沈欢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之前他有名声,身份也还是白身,可如今再见面,对方已经有了功名,不日即可高升为官,若她还是纠缠,惹出风波对身在官场的他来说就不是好事了,为了对方着想,她宁愿暂时压制这些情愫!

“唉!”苏轼老大不小了,男女之事熟悉得很,一眼洞穿如怡的想法,却没有说穿,转而说道:“子贤,如今你是进士了,又身在三甲,想必应该能在京城为官。到时你我两人就一同身在馆阁算了,饮饮酒,填填词,也是一件恰意之事!”

“馆阁?”沈欢惊问,“子瞻兄也要高升了?”

苏轼道:“苏某之前是大理评事,听欧阳老师说朝廷有意擢为馆史,也算身在馆阁了。不过也是听说而已,具体如何,还有待考察。”

沈欢当然清楚以苏轼的才能,升官那是没有任何问题,也只有祝贺了。一下子又担忧自己的前途了,官职高不高不要紧,可千万不要让上面以锻炼为目的外放了呀!接下来几日朝廷也应该对这帮进士加以安置了,自己去处到底如何,也即将揭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