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七十六章 功劳

北宋仕途 第七十六章 功劳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三月的天气暖和舒适,春风和煦,拂在人的脸上,像情人温柔的手儿,真是令人恰意。正当晌午,朝廷下了朝,百官也暂时得以休憩。官家赵曙也回到福宁殿稍事喘了口气。福宁殿外三司使韩绛急匆匆地赶了过来,手捧一沓书纸,恭恭敬敬,脸显激动,稍有红晕,想必心里难以遏制地翻滚,到了殿门口,不敢喧哗,放轻了脚步,请寺官通报求见官家。

里面的赵曙才坐下没多久,听闻韩绛过来,顿时脑袋都大了许多,隐隐又开始头疼了。刚才政事堂议事,没这个三司使什么事,不必在场。如今这个管理大宋财政的大臣求见,一想到这两年来帝国财政亏空问题,怎么能不紧张呢,难不成这家伙又来哭穷了?可他也没有办法呀,他堂堂一国皇帝,已经难得地节衣缩食了,可每年的花费依然不减反涨,每次面对韩绛,他就惴惴不安,生怕对方又说哪里出了问题又要花钱什么的。

“宣他进来!”赵曙甚有威严地端坐起来,俗话说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再怎么烦恼,也得让人家先进来再说。

“微臣拜见陛下!”韩绛大家族出身,对于礼事做得比一般大臣要周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后等待官家让他平身才敢起来,之后才放松一点,至少这里不是朝堂,官家赐座倒也不必客气了。大宋皇帝对待臣子比较宽松,像仁宗官家,称呼臣子大多都不直接叫名,有时称字,或者以官职呼之,这位接任者也大多秉承这个谦虚的作为。

“计相来见朕,又是为财政的事么?”赵曙强自镇定,像是开玩笑一般,三司使掌管天下财政,官阶只比宰相低那么一点点而已,在天下人眼中,他们是“计相”,有时口语上也这样称呼。他称呼韩琦叫“韩相公”,欧阳修则被称之为“欧阳参政”,都是与官职有关,如今这样叫韩绛,倒也没有什么不妥了。

“非也!”这是韩绛笑着摇了摇头,让赵曙难道地心头松了一下,总算不再是为财政了,每当一听到又亏空了多少钱,他脑子总是一片空白,什么计策都想不出来。当然韩绛也大多时候苦恼不已,他兢兢业业,不也是为了这个天下的支出么,有时候拿不出钱来,还是他花尽力气才从别的地方抠出来的,久而久之,他都觉得自己变得吝啬起来了。

赵曙今日难得好心情,笑道:“看计相这么开心,难不成遇到什么好事了?”

“臣之下属三司盐铁副使把他所写书稿送臣一阅,臣觉得于我大宋算术一道有大利,因此不敢私藏,特来献予陛下!”韩绛送完恭敬地把手中的书稿给递了上去,脸上还有着微笑。

赵曙疑惑地接过去,凝目一看:“《数学总则》?”

不错,正是沈欢从周季那里讨回来的《数学总则》,当日周季对于他所列出的需要发明的事物大有怀疑,以为是志怪之类的东西,沈欢除了好气没有什么话可说,摇摇头就告辞而去了。待第二日办公时候,找到韩绛,把利于计算的《数学总则》献上。韩绛不愧与数据打了几年交道,对于算术至少也不陌生了,容易接受这些知识,加上沈欢又在首页上加入了中文对照,总算能让人一眼看明白那些符号的含义。

看到这些新奇的公式,韩绛本来还有着怀疑,待看得深了,一一对照平日所遇计算难题,竟然一一迎刃而解,不由大惊,接着大喜,与沈欢深谈一日后,晚上再拿回家钻研了一番。他是三司使,整日纠缠于数字之中,当然比当初的赵顼还要容易认识到它的作用,不敢怠慢,第二日即赶进宫来,献予皇上,希望能打动他,让官家以行政命令颁行天下,循序渐进之后再勒令各地核算帐目以这些数字为据,那样的话三司核对帐目时就清晰明了多了,也简便得多,总之这是有利无害的事物。

“真的有这般好?”听得韩绛一通赞誉下来,赵曙疑惑不已,他从小由仁宗皇帝接入深宫,所受教育全为儒家正义,若说钻研点经义或者治国方略,那还不成问题,可若要具体到去算某些数据,则不是所长了,因此翻了几页《数学总则》之后,也就明白点那些数字的代表意思而已,至于其他公式之类的理论,就不大懂了。

“你是说是盐铁副使所作?”赵曙这才反应过来,终于想到这个人是谁了,更是惊奇,目光有点复杂起来。

“正是!”韩绛夸了几句沈欢,“正是今科士子沈欢,前些日子为臣向陛下举荐他为副使,如今他就献上便利数据的书稿,可见才华不凡。数为六艺之一,为儒家技艺,陛下这个天子门生果然不凡得很呀!”他也清楚沈欢与颖王交好,加上怎么说也是司马光的学生,因此此书若由他们献上,也不是难事,偏偏对方交由他这个上司进献,到底何意,他是老油条了,一想即通:其中不无讨好他的意思,毕竟这是有利于数据的书,而他又偏偏是三司使,此书若真有利于天下,怎么说也是个功劳,既然如此,在官家面前,也就不吝于顺口几句赞语了。

“嗯。”赵曙淡淡地点了点头,沉吟片刻,“《数学总则》……好似在哪听说过……对了,是颖王!来呀,传颖王觐见!”

韩绛愣住了,想不通官家怎么会招呼颖王过来,不过他作为臣子,有些事不明白也只能装糊涂,只能与官家敷衍几句三司事务,待颖王风风火火赶来才停下。

“父皇召儿臣有何吩咐?”赵顼听得官家见召,不敢怠慢,一路赶来,进得殿厅,不由气喘,先与官家打上招呼,见韩绛在场,也不敢傲慢,也给他一个招呼。

“皇儿可认得此物?”赵曙把《数学总则》递过去。

赵顼见过一看,愣了一下,才笑道:“这不就是沈欢所写之书么?哦,三司使也在,如今沈欢为盐铁副使,想必是他拿给三司使的吧?父皇,此书对算术大为便利,正适合三司所用,想来是沈欢忍不住献上来了!”

赵曙又道:“真的很便利?”

赵顼答道:“此书儿臣亦有一本,多日钻研,略有小成,平日遇见计算之题,以其中知识解之,大为方便。正如此书所说,若有大成,辅以治经文,亦可通矣!之前儿臣就与父皇谈过一次,不过当日儿臣还没有通透,不敢献予父皇。竟然今日三司使献上,也是我大宋之福。父皇,此书宜从小儿习起,可同去年《三字经》一道成为蒙学读物……不过就怕学得通之人还少,不利于传播!”

“既然你也知道于大宋有利,当时何不早日献上,以后万万不可因为私事怠慢了国事!”赵曙轻轻责怪了一下,不过心里却是欣慰的,知子莫若父,他当然清楚这个儿子的好学程度,拿到新奇的知识,哪有不钻研的道理!能有个勤奋好学的儿子,就是皇帝,也是高兴的。

赵顼不得不请罪几句,赵曙刚才也是说说而已,倒不能认真,接着又说道:“既然皇儿钻研过,觉得不差,那么有利于教化的东西,当然得颁行天下。不过皇儿所说亦有道理,就怕所懂之人不多,既然如此,可先送于国子监教授,等学的人多了,再教化天下,国子监也有算学一科,理当不是问题。”

韩绛抢着说道:“陛下,如此教化,要通行天下,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三司这边等不了那么久呀!有了这些数字,肯定利于朝廷算帐核对,能早行一日便是一日。反正此书的符号也有文字对照,若是熟悉数据的人,学来应该不难,不如先勒令朝廷各州县做帐目之人,让他们这一两年内便使用这些数字与符号,也好便于朝廷核对。”

“可行否?”赵曙问的是赵顼,觉得这个儿子既然学了这般长久,那么他的意见也就比较中肯了。

赵顼考虑一番后,道:“韩三司所说不错,儿臣本来不通数据,学来也不是难事,若本来就是做帐目的人,对照之下,就更不是难事。”

赵曙拍板道:“好,就这么办吧!”此物本来就是便利三司核对的,既然有三司使支持,其他大臣想来也没有反对的理由。如今是由朝廷先行使用,只通于路州,有政令下达,也不怕他们不遵行。使用这些数字的好处刚才韩绛也说过了,除了便利查阅外,还能一定程度上防止假帐,毕竟利于核算,汇总时不易出错。这才是能打动他的最大原因,毕竟他一看那一大堆帐目,也是头晕的。

“韩计相进献有功,不知要何赏赐?”恩威并施,这才是驭下之策,如今既然已经通过臣子所献之策,也该论功行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