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仕途 > 第七十九章 五代史

北宋仕途 第七十九章 五代史

作者:孤心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2 22:19:28 来源:笔趣阁

“子贤,你不要寻本王开心好不好。”赵顼苦笑不已,“本王有眼睛,又认得字,当然知道这是《大宋出版律例》,可这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沈欢闻言一愣,这才知道自己急了,都还没有解释清楚,这个时代的人又怎么能懂什么是出版呢?赶紧把“出版”解释为像他们印刷作坊印制书籍买卖的行为,接着才把他的杂志构想给说了出来。

赵顼皱眉道:“杂志?不又是印刷书籍文章来卖钱么?”

沈欢急道:“这怎么会一样呢?印刷文章书籍,那是特定著者的东西,而且是不定期的,杂志就不同了,每半月一期,风雨无阻,著者也可以是多人,以连续刊载的形式,内容多样,可以是小说见闻,也可以是笔札小记,更可以是策论文章。固定时间,分期而出,可以让开封文人定期享受这些文化盛宴。另外,其中不无百姓喜乐见闻的东西,若他们也感兴趣了,多次打听,有人述说,不也是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么?”

“教化?”赵顼愣了一下,接着点头,“子贤这样说本王就明白了,确实是教化利器!”

沈欢嘿嘿直笑,赵顼是皇子,更是将来的皇帝,一直受的都是儒家教育,教化天下是他们的伟大理想,因此他才以“教化”为幌子,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可本王还是不明白,要这个出版律例做什么?”赵顼还是一脸疑惑。

沈欢叹了口气,道:“殿下,随着新华印书馆规模的扩大,印刷数量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工作量大得惊人,所谓百密一疏,若一个不小心,印刷发行了一些不利于大宋稳定或者教化的内容,又该怎么处理呢?以后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民间尽是印刷作坊,所出之书就更多了,以前没有如此印刷利器,朝廷律法方面便也没有出现这些相关处理的例子,一旦有事,处理起来,也没有个依据,总不是好事,还不如提前制定律例,成为准绳,免得以后为难。”

赵顼一边点头,一边翻着书稿,仔细开了一眼,指着其中一条说道:“子贤,你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确实得有相应的律例才成。可你看这条,‘出版私人之书,所载内容,一律由官方审核,非通过不得发行’,这是什么意思,好像太过严格了吧,这不是限制了他人的创作热情么?”

沈欢瞪大了眼珠,这些律例,参考了后世的一些出版管理条例才形成的,其中义务与权利的关系限制得颇多。后世虽然也提倡什么出版自由言论自由,但是自由从来都是有着阶级性的,从来都是为统治阶层服务!在宋代封建的天下,沈欢哪里敢伸手要什么自由。在他看来,权利与义务就是一个人的两条腿,少了哪一边,都是一个不正常的瘸子。这本律例,除了一丁点权利外,其他都是限制,这是出于谨慎考虑,宋代虽然不以言杀士大夫,但是“大不敬”罪名除外。所谓大不敬,当然是对皇家的大不敬,特别是言论方面,若涉及皇家禁忌,可能还是要杀头的!

沈欢不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因此宁愿不要那所谓的自由,自加限制,利益可能少了许多,不过总算有了保护层,以后若出什么事,也能脱身。可如今听得这个皇子竟然不满意这些限制,那可真是震惊了。

“这……这是小心为上呀,殿下也应该知道,文人好清谈,一时兴来,胡言乱语,若是触及了朝廷脸面,总不是好事,因此还不如由官方审核他们要出的书,若有禁忌,全部不准刊载。”

赵顼不满意这个解释,埋怨道:“有这个必要么?我大宋朝廷也不是由不得别人评论的!”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总没有错的!”沈欢有点苦口婆心了,心里却在冷笑,没有必要?历史上宋代最先最大的*,还不是在你这个皇帝手上诞生的?想苏轼这个大嘴巴,不过写了“蛰龙”两字而已,你就让王安石那帮人糊弄到皇家脸面上去,还差点要砍苏轼的脑袋!别人不知道这些厉害,我熟知历史,还敢不小心?当然,这些还未发生的事迹也只能在心里发发牢骚而已,沈欢也清楚,他鼓捣这个出版律例,还真是害怕也给栽个“乌台诗案”之类的罪名,提防的就是眼前这个年轻的皇子!

赵顼合上书稿,叹道:“好吧,子贤你总是这样谨慎,也不知道你要防的是谁。算你有理,可这个律例怎么操作,总不能现在就拿到朝堂上去讨论吧?另外如今也不可能成立一个什么审核机构来审核书籍。”

沈欢笑道:“哪能如此,如今印刷还未兴盛,刊物亦少,这律例不过小事,哪能劳动朝堂之人呢?如今不过是先与殿下说一下而已,书稿也放殿下这里,待日后出版事业兴盛之后,一旦管理有所混乱,殿下再呈予朝堂,如何?”

赵顼无奈地道:“好吧,本王总算又见识你的谨慎了,未雨绸缪,真有你一套!”

对方虽然有着揶揄之色,不过沈欢却高兴了,诸葛一生唯谨慎,这才是他不败的最大特色,他沈欢不求多大功劳,只要无过,安稳一生即可,至于利用后世知识改变时代,那也是温水煮青蛙的类型。

赵顼又道:“听你一说,这个杂志好像是个新奇的事物,你快点操作,也好让本王见识见识。”

“如今快四月了,估计五月份就能出第一份了。到时一定给殿下先行送来一份。”沈欢嘿嘿直笑,之前要鼓捣杂志的想法,不过是为即将到来的水灾给开封百姓打个预防针而已,至于以后的作用,不无曲线救国的效果吧。

打通了未来皇帝这条线,沈欢总算放下心来,可以操劳杂志事宜了。所谓杂志杂志,内容当然要杂一点,不过如今人力有限,根本没有编辑采稿,从规划到策划,再从审稿到出版,都由他这个人来负责。其实他对这行也不是很熟,不过后世杂志刊物真是太普通了,随处可见,没见过猪跑总也吃过猪肉,慢慢思索,要做些什么,还是有眉目的。再说前面两三个月,也不过是为水灾服务的,内容有那么两三样即可,不用真像后世那般。

该以什么作为创刊内容呢?沈欢一下子又苦了起来,一连几天,除了每日到三司办公外,其他时间都还为杂志的事忙着,一边交代周季让印刷作坊那边准备好纸张之类的东西,为了与其他书作区别,也像后世一样,采用十六开的纸张,至于页数,大概五十页,容量两万字左右。另外,价格肯定得要比一般的书低一点,毕竟如今准备一月两期,若是价格太贵,估计一般人也买不起,那么定价为三十文左右,一算下来,沈欢苦笑了,不管印多少,以如今的条件,根本不指望它能赚钱了,不赔本就不错了!好在这东西可以为他捞来名声,虽然隐蔽掉老板的身份,但在杂志上标个编辑名号还是可以的,到时名声更大噪了吧,如果能留存后世,世上第一份杂志的编辑名头,想想都令人激动不已!

其他形式基本确定,接着是到创刊的主要内容了,沈欢没打算自己执笔,水灾是八月份才产生,至于是哪一天,他不记得了,总之预防水灾的内容不能一开始就刊载,毕竟太久了,估计到时别人不是忘了就是引不起提防之心,那么这些内容放到七八月份,分为两三期,总能尽一份力了。至于前面四五期,还应该是别人的内容才成。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个创刊内容,更不能马虎。以沈欢的名头写东西?这个打算不合适,上一本《数学总则》就遭遇了滑铁卢,看来是他的名号还达不到镇住别人的声望……声望,终于确定了,在如今大宋文坛,以声望而论,有谁是欧阳修的对手!

可欧阳修前面几十年的文章诗词都在《醉翁文集》里头了,该出的出了,该卖的也卖了,若还炒旧饭,估计没人会理睬。让他写别的东西?也太为难这个老头了,一期两万字左右,他就是写到手抽筋也写不完!他还有别的著作没有?仔细一想,该死,竟然把这书给忘了!——《新五代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