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43.好水

庚辰年正月 43.好水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00:30:29 来源:笔趣阁

不舍归不舍,离别依旧会到来。

戊辰年二月初二,龙抬头。

陈于朝安排两辆马车,带陈于珍离开江油回龙安府。王秉正同江油县令在官道送行,直到马车消失在道路尽头,才回头登上江油县令安排的轻舟快船,回了铜牟镇。

从江油回铜牟后,王秉正过了一段舒坦日子。每日晨练夜读之外,偶尔也在学馆替左钧教授孩子们一些蒙学内容。更多时间,他用来对铜牟镇周边地形地貌、来风去水诸多项目进行考察。他想尽快寻得一合适地点兴建计划中的谪仙烧坊。

铜牟镇面向涪江,建在两山之间的一条龙沟里由一条长石堤围起的大片冲积河滩上。镇子上北下南,设有两个渡口。上渡口所在位置,有一山嘴如饮水龙头探入江中,把铜牟镇和上游塘坊坝切开。山嘴虽耸峙,其身后绵长的山体却山势柔和,草木繁盛,是当地人放牧牛羊的好地方,被称为放羊山。名虽为山,其实也就是一座稍大的丘陵而已。

王秉正反复寻找中,时令已到谷雨。暮春的铜牟镇一带,群山笼翠,气温升了起来,行路之人已著薄衣轻衫了。

一日午后,王秉正小睡起来,想想下午学馆也无啥要紧事,打算再去江对岸转转。他沿江堤而上,来到上渡口。这时天热人少,渡船还泊在对岸候客。

王秉正在渡口山边的一棵大黄桷树下等渡船过来。待了好一阵,仍不见动静。这时,他觉得烦热,走到江边,想捧江水洗洗脸凉快凉快。就在弯腰捧水时,不经意间他发现江边蒿草中,一道潺潺溪流静静淌入江中,那溪流和江流相比,要清澈明净许多。

王秉正离开渡口码头石阶,沿江上行十来步,走到溪流处,捧一捧溪水拍在脸上。瞬间,一股凉爽传遍全身。那水,竟比江水更加清凉。王秉正忍不住又捧起一捧送入口中咽下,丝丝甘甜直润心脾。

“这不是寻常溪流,应是一道泉水。用这水酿酒,不会比柳林井水差。”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傅,王秉正对水的敏感,远胜常人。

他起身观察周边地势,见自己所站位置与山嘴切入江水处不远,有峭岸所阻,断无溪流过来的可能。“泉眼应离此不远,一定在山嘴附近”,王秉正兴奋起来,他拨开荒草,循着泉流逆流寻找。

不过百十步距离,王秉正在山嘴断崖下,看到一股茶碗粗细的水流,从地下一个泉眼汩汩冒出。他蹲下身子,捧一捧泉水送入口中品咂,那感觉,比江边的更清冽甘甜。

“好水!”王秉正从兴奋转为狂喜。他四周打量,周边并无房屋建筑,只是块条状台地,有**亩大小,种着油菜。

“把这地买来建成酒坊,有这泉水打底,定可以酿出好酒来”,王秉正思忖着,又把周边地势细细查看了一遍。

“今天发现一个地方,很合适建烧坊。那里有一片空地,关键,还有一眼活泉。”回到学馆,晚饭桌上,王秉正把白天的发现告诉了左钧。

“在哪里?有多远?”听到这个消息,左钧比王秉正还兴奋。

“就在上渡口那里的山边上。不晓得地是谁家的,别人愿不愿卖。”

“你是说上渡口山边那地方?”

“对啊。”

“那地方应该好办。我记得那是渡口的公地,佃给人在种,收租子以维持渡口开销。那块地不保水,只能种旱地作物,地租不高,想来地价也不会贵。明天我先去打听一下,看啥情况,再想办法。”左钧非常积极。

“谢谢父亲。”

第二天散学后,左钧安排好住馆学生,叫上王秉正,去了上渡口。没费多大神,就从艄公嘴里打听来,那块地仍属渡口所有,归镇里义渡管理公会。这管理公会由当初捐田捐产的乡绅后人组成,日常由镇上里长打理。

在艄公指点下,左钧找到镇上管事的里长。左钧虽对这个里长不熟悉,但对在镇上重开学馆教育乡梓子弟的左钧,里长却是认得的。

把左钧父子迎进屋,里长亲自泡茶待客。一番忙碌,大家都端起茶盅,里长才开口询问:“先生登门何事?”

“冒昧打扰,是想向里长大人打探,上渡口山边那块义渡公地,现为何人佃耕,可否转让?”左钧向里长作了一揖,开门见山地问道。

“哦,先生问的那块山边旱地,现在是镇边一户人家在佃耕。先生想接手耕播,我倒可帮忙去说说。那地佃租每亩每年一石黄谷,不算多。”

“能否要下那地,做些别的营生?”

“这个,这……个嘛,恐有难处。当年镇里兴建渡口时就有纸约,所有义渡公田,限定世代传承,许租不许售,以租金维护义渡运转。这卖田卖地属于败家行径,在下还真不敢做。”里长蹙着眉头,认真地回答。

“可有变通之法?”

“据说早年间镇里也有人需用公田他用,不过别人是以田地置换。如先生实在需要,我去与会里乡亲商量,看可否按以前办法处置。”

“那有劳您!”左钧再次揖谢。

“不需客套,先生是体面人,做的又是造福乡梓的好事,您有需要,我定当尽力。”

几人喝茶闲聊一阵,约定由里长出面,与义渡管理公会各会员商量出结果,再给左钧回话。

第二天下午,里长赶到学馆,告知义渡管理公会成员都同意把地转给左钧,只要用等值田地置换即可。

左钧父子高兴万分,吩咐顾嫂置备菜肴,又去铺上买了酒,挽留里长共进晚餐。左钧在酒桌上还委托里长,帮忙寻一块置换所需之田,并希望事情越快落实越好,许诺事毕一定重谢。

喝得尽兴,里长一口应了左钧委托,再三言称,无须道谢。

不过几天时间,里长就来学馆,告知用于置换的田地已经寻到,且已经义渡管理公会成员共同审看同意,现只需支付地价,对方就可将田地转至义渡管理公会名下,义渡管理公会就可将山边那块地块置换出来。

左钧询问地价后,王秉正取出二百两银子交给里长。其中,一百八十两田款,其余二十两做里长斡旋帮忙的辛苦费。

一番推辞,里长最后还是将银两收了。此后,里长更加卖力,左右奔忙,也就几天时间,就将变更好的地契送到左钧父子手中。里长同时也带来现在佃耕人家的要求——夏收之后再交地。

不等王秉正说话,左钧就一口答应了,还让里长传话,不仅夏收前可以不交地,就是夏收后夏播仍可继续,只要赶到霜降前把地腾出来就行。他还托里长告诉对方,这一季的佃租也免了。

王秉正本想说给佃租者赔付田里的青苗损失,尽快拿地尽快开建,听到左钧如此说了,也不好反悔。送走里长,心有疑虑的他忍不住问左钧,为啥答应缓半年时间?

原来,这蜀地气候不比秦陇,一过夏至,就进入雨季。这时天气酷热,不宜室外施工不说,那有一场没一场的雨,也让人干不了什么。所以在铜牟这里,修房造屋这等大事,在深秋雨季结束前是没法干的。这个时间里,要回地也无用。那么好的土地,糟蹋一季多可惜,不如让人种了,还落个顺水人情。

对家乡风情,确实是左钧更加了解。但虽不能立即入场施工,该做的准备却不能拖延。王秉正根据柳林铺烧坊的布局,自己先动手画了一个草图。左钧也托人寻了当地最好土木匠人到现场踏勘丈量,绘制了烧坊的施工详图,测算出所需物料,以便制备。

芒种后,雨季如期而至。涪江进入汛期,开始涨水。

这期间,王秉正一边在学馆帮着左钧教孩子们一些课程,一边在左钧带领下,镇里镇外转悠,联系采买各种建房所需材料。

铜牟镇对岸有石灰窑,镇子往西山丘里有砖瓦窑,江滩河坝里,人头石到处都是。在所有必需的建材中,需求量最大,也最让左钧父子操心的是木材。按照当地建房造屋习惯和木匠要求,木材必须在冬季砍伐,自然阴干,且必须经过至少一个夏季近半年的周期才能使用。只有那样,木材才不会变形、开裂和生虫。虽然说在当地山丘沟壑里有的是树木,但这些活立木就是砍下来,也赶不上秋后建造时使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