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庚辰年正月 > 53.动身下县巡查

庚辰年正月 53.动身下县巡查

作者:岚小榕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00:30:29 来源:笔趣阁

春社过后,陈于朝动身下县巡查。为方便更多了解治下吏治民情,他选择以旱路车马为主。

行前,陈于珍原想带上圆圆和滚滚,到铜牟镇后好与王法天玩耍。考虑到旅途饲养照顾不便,最后只好将两个小家伙留在平武,让衙役代为照看。

离开平武,沿涪江向下,过阴平古道南起点的江油关,江岸油菜花和山间梅花已竞相开放,沿途,满眼都是浓浓春色。

陈于朝把巡查第一站安排在了石泉县。这石泉县也处于群山之中,是治水英雄大禹故里,居民以白草番为主,民风彪悍。

在石泉稍作停留,听当地县令及土官禀报生产收获诸般民情社况后,陈于朝一行即起身前往江油。

处理完江油公务,一行人换了便装,就奔绵州府而去。当天赶到绵州城时,已经入夜,一行人寻家上等客栈住了。

第二天大早,陈于朝带了两个衙役到绵州知府衙门作例行拜访。陈于朝出身于满人王公门下,素有官声。帖子递进去,绵州知府随即迎出衙门,把陈于朝迎至后院客厅奉茶。两人一番客套,陈于朝向绵州知府讲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婉谢了绵州知府要陪同前往的好意,起身告辞。

客栈里,陈于珍和嫂子已收拾停当,结了房钱。陈于朝一回到客栈,一行人就动身往铜牟镇而去。

申正时刻,左钧刚送走散学后不留馆的弟子,就见一行人进了学馆院门。走在前面的是个衣着光鲜女子,大老远就冲他喊:“爹。”

是陈于珍。

“丫头,你这是好久来的?可想死你爹了。”左钧快步迎了上去。

“我也想你们啊。”陈于珍小跑了过来。

父女俩一番亲热,左钧回头招呼同陈于珍一起到来的客人。看到为首那个笑吟吟注视着自己的男子,左钧抬手阻止了陈于珍介绍:“不用说,气宇轩昂这位,一定是龙安知府陈大人了。”

“爹你眼力真好,这就是我哥!”陈于珍欢快地晃动着左钧的手臂。

陈于朝自然早已看出,面前的长者就是自家妹子念叨了无数次的恩公左钧老先生。他弯腰一揖:“哪里是什么大人!在这里,您是妹妹的父亲,自然也是我长辈。最困难时候,您帮我照顾了妹妹,真不知该怎么谢您!”

“于珍是我女儿,一家人,照顾那还不是应该。谢啥谢!快进屋。”左钧一边回揖,一边忙着把一行人迎进小院客堂。

安顿大家都进房坐下,左钧让顾嫂泡上几碗盖碗茶。此间,陈于珍向左钧介绍了自己的嫂子,陈于朝也介绍了一干随从。

一一见过礼,左钧一边同陈于珍兄妹说话,一边让顾嫂去叫来王法天。待王法天跟陈于珍及陈于朝夫妻打过招呼,左钧吩咐他去烧坊叫回王秉正。

烧坊春季的作息时间一般是辰时四刻点火,粮甑上粮,酒甑上醅,戌时初闭火,清粮退糟。到这个时候,王秉正一天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此后,伙计学徒们要打扫卫生,清洗完器具,才收工用饭。一般情况,工作时间内,王秉正是不会离开烧坊的。

王法天到烧坊时,酒甑里的酒还未流尽,王秉正正指挥伙计们给当天蒸好的最后一锅酒粮拌曲。因为安全、卫生和技术保密等诸多原因,王秉正规定,烧坊各个环节作业的伙计不许串工,更不容许非烧坊人员进入作业现场。王法天也不例外。

王法天到烧坊后,看门伙计进入作业现场,向王秉正做了通报。听说儿子到了烧坊,王秉正感到诧异。因为这个时刻,他本该在学馆里温故功课的,跑到烧坊来,一定有啥事。

不顾作坊内外温差变化,穿着短薄衣服,王秉正就跑出了烧坊。

“爸爸,姑姑来了。爷爷让您赶紧回家。”不等王秉正说话,王法天就急匆匆地说。

“谁来了?”王秉正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于珍姑姑来了,爷爷让您回家。”王法天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一遍。

虽然很多时间都在思念着,但陈于珍主动回铜牟镇来看望他们,却是王秉正从未想过的。他忙对王法天说:“好,好!等我先安排一下,我们马上就回。”

留下王法天在外等候,王秉正返回烧坊。他先叫过伙计中的带班领头,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及注意事项交代一番,才去换洗间换下作业时的衣褂。穿好日常衣服,出来叫上王法天,俩人才一路小跑回到学馆。

“秉正哥。”见到王秉正父子,陈于珍最先坐不住了。

“于珍!”王秉正抢步上前,本想先跟陈于珍说说话,但看到在场还坐着陈于朝夫妇和另外的客人,他收回炽热的目光,礼貌性地跟大家见礼。

一番招呼下来,尚不及坐下寒暄,左钧就问王秉正晚上如何安排。

王秉正想先安排贵客住下时,陈于朝接了话:“不用费心,来镇上时,我已着人去寻好了客栈。今天是我夫妇第一次拜见左叔,晚上的酒饭,就由我来安排。”

“那要不得,你们亲自到铜牟镇来看望我们,已让老朽受宠若惊。你们远道而来是客,得由我们尽地主之谊。由你请,这是要打我们的脸喔!客栈的事我们就不管了,这台酒,你们不许争,必须我们来安排。”左钧说得真切而坚决。

“对嘛,到了铜牟镇,大哥这样,就真不合适了。”王秉正温和地附和着。

“那就客随主便,不和你们争。但我提议,我们不去什么酒楼,就在这学馆备桌家宴。秉正兄弟亲自酿的这口酒,我可盼了快两年了。”陈于朝的话语,有着发自内心的亲切。

“酒嘛,管够!今天一定陪大哥一醉方休。”王秉正和左钧对视一下,接受了陈于朝的提议。

确定在学馆家宴,王秉正让左钧陪着陈于朝一行喝茶聊天,自己告退出来安排。王秉正往外走时,陈于珍对兄嫂说:“大哥嫂子,你们陪父亲坐一会儿,我出去看看能帮得上啥忙不。”就起身跟着王秉正出了客堂。

虽在学馆待的时间不长,又离开了约两年时间,但陈于珍对学馆里的一切,依旧觉得熟悉亲切。相跟着王秉正,两人先去厨房找了顾嫂,要顾嫂以学馆常备食材做好炖、炒、蒸、煮等特色热菜和时蔬,又一同出学馆,到街上找到最好的烧腊摊,将摊上最好的腊、凉、卤菜各切一大包,最后直奔烧坊而去。

知道王秉正建了烧坊,陈于珍心中对烧坊模样猜想了无数次。见到烧坊时,她还是被它的规模和气势震撼了。一年多时间的相处,陈于珍知道王秉正不是穷人,但王秉正到底有多厚的家底,她也没数。一出手就建这么大个烧坊,王秉正的实力有点出人意料。

进入烧坊,王秉正叫上一个伙计,抱了一个可容五十斤酒的陶坛,跟陈于珍一起进入酒窖,找到感觉摘得最好,也存得最久、最熟的酒缸,小心启封。再用瓢将酒舀出,灌满酒坛。之后把酒缸封盖,让伙计抱着酒坛,跟自己回了学馆。

掌灯时分,厨房热菜大都做好,王秉正和陈于珍也把酒桌上的餐、酒具布好,将凉菜摆放停当。在小院檐下洗脸架上用铜盆盛满热水,邀请大家净手入席,分宾主上下就座。

入座后,王秉正把从烧坊带回的酒分沽进白瓷酒壶内,执壶给每人面前的酒杯斟满。

官场多年,应酬无数,陈于朝是茶酒双好。从王秉正斟酒时嗅到的酒香和酒杯中溅起的酒花,酒未入口,陈于朝已判断出,这应是当地酒市中从未出现过的好酒。

左钧举杯发话,双方又一番客套,陈于朝一口把杯中酒啜进嘴里,那齿颊间弥漫的独特香气和入喉时的舒爽绵柔,再次印证了他的判断。

“好酒!兄弟,你好手艺啊!”陈于朝放下酒杯,竖起了拇指。

“大哥谬赞。这酒存放的时间还不够,陈化效果尚有不足。如能再存放两年或更久,再开坛饮用,其香更浓,其味更醇,那时才当得这好酒之称。”王秉正一边执壶给大家续杯,一边谦虚地回应。

“兄弟莫谦,就这酒,现在这香味和口感,也是为兄这几年来在这方圆几百里地上喝到过的最好的酒了。”

“就是嘛,酒这么好,他硬说没有陈好,不愿上市。他就不晓得,只要尝过这味道的人,早都等不及了。”左钧接住陈于朝的话说。

“这么好的酒,为啥不开坛售卖?做手艺是该追求尽善尽美。但做生意,首先该考虑的是需求。你愿买,我愿卖,不欺不诈,不背良心就好。”干了第二杯酒,陈于朝挟食了一口桌上的瓦块鱼。

“真可上市卖了?”王秉正给大家斟上第三杯酒,入座后以询探的口气问陈于朝。

一段时间以来,王秉正虽然坚持着要按祖辈传下的规矩,把酒陈够时间再卖,但左钧经常的念叨也让他动过心思。

逃离柳林铺时带的一千多两黄金虽然基本还在,但买地和建酒坊之后,所余的部分要支撑够五年,确实会影响到后续的大量收粮,更不要提甩开膀子大干了。

“为啥不可以?这么好的酒,只要你价钱不卖太高,我相信不仅可以卖,还可以大卖、热卖。现在已是太平世道,平时消遣解乏,礼仪宴席待客迎宾,哪里少得了酒?只怕你酿不出来,不够卖啊。”陈于朝把第三杯酒也干了。

“陈大人都这么说了,你还有啥不放心的?开坛卖吧。”左钧干了杯中酒,顺势附和。

“也好,下来我就拿部分酒,开坛试着卖卖看。”有了陈于朝的意见,王秉正下了决心。

“酒这么好,卖酒还得有个响亮的招牌。兄弟的烧坊叫啥名?”

“叫谪仙烧坊,父辈在柳林铺时就有的名字。”王秉正回道。

“这名如在他地,也算不错。但谪仙太白的故里就在我辖下彰明、青莲。在这周遭,凡做酒卖酒的,都喜欢用‘谪仙’‘太白’‘诗仙’之类,显得有点滥了。”陈于朝的言语里有些遗憾。

“这是。但秉正沿用这名,是想光大祖上的家业和技艺。”左钧接了话说。

情浓!酒好!潼绵学馆院内的宴饮一直进行到深夜,陈于朝和左钧都已醉意醺醺时,才意犹未尽地散了。

陈于朝一家在随从服侍下,由王秉正和左钧送到客栈。几人约下第二天的酒,才揖别散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