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 第七十七章 向祝广昌学习

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第七十七章 向祝广昌学习

作者:火星与水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2:52 来源:笔趣阁

“此次贪污案的首犯——偃州知府刘明东流放琼州,其余从犯等贬官、罚俸、赴苦寒远恶地区为官,涉案卫所军官斩监候,罪臣妻女发配教坊司以儆效尤。”

朱翊钧端坐在龙椅上一字一顿地读着刑部、吏部的联名题本,任谁都能听出那平淡语调中强压着的怒火,大殿内的气氛压抑沉默到了极点。

读完最后一个字,朱翊钧愤然将手中的题本摔在地上,用愤怒而威严的眼神扫视下方众臣。

“这就是对欺君罔上、草菅人命、侵蚀国本的蛀虫的惩罚,这就是朕的忠臣、良臣、贤臣们议出来的结果?你们对国法和君上还有一点点的敬畏吗?”

大臣们推议出的惩罚实在太轻了,轻到让朱翊钧完全无法接受,那个刘仁泽还真没骗他,贪官倒了一大片,大部分吏员和地主豪强倒堪称全身而退。

等这次的风头过去、新官上任,这些妖魔鬼怪又会把新的地方官拉下水,接着奏乐接着舞,偃州事件连他们的皮毛都伤不到!

老面孔封志林又站了出来,这家伙从上次硬顶天子的事迹中尝到了甜头,直言反上的好名声哪个文臣不想要啊?他面无惧色地开始侃侃而谈。

“启禀陛下,朝廷的科举三年一次,进士科上榜者不过百人,要是想把这些进士培养成足以出任父母官的贤臣,朝廷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

封志林的话说到一半,朱翊钧就面无表情地打断了他,他就知道这个老东西又会跳出来与自己放对,也好,今天就连着上次的恩怨一起了结了吧!

“简明扼要地讲,替补的官员不足,涉案吏员全部从重处罚的话会造成地方动荡对吗?”

“陛下圣明。贪污、拐卖等罪行已经发生,再重的处罚也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及时止损才是,如果地方官员出现大量空缺、乡绅们又被大量拘捕,地方上恐怕会出现大规模的动荡和混乱,到时只会造成更多损失,还请陛下明鉴!”

“混账!还圣明呢!哪个圣明的天子会放任这样一群贪官污吏残害自己的子民!”

“恰恰相反,臣以为适当的宽仁才是爱民之举,天子的大仁德不应该拘泥于法律和流言蜚语才是啊陛下!”

朱翊钧在上面和封志林吵得不可开交,张居正站在原地眼观鼻、鼻观心,岁月静好地考虑着今天下了朝吃点什么,朝堂上的争论和天子的怒火仿佛与他没有一点关系。

阻止皇帝将案件的责任扩大化是每个官员的共识,明初三大案的阴影还留在所有人心底,真要彻查就会扯出很多藏在水面下的东西,连累很多不该被连累的人。

这也是二人约定过的,除非朱翊钧已经抢下话语权,否则他就是被喷得再惨张居正都不会出面。

张居正这个等级的大臣必须避免主动的站队,这会削弱他们的分量和说服力,他们必须站在中立的位置被精妙的论据和辩才说服,哪怕那些御史表达的观点就是他们自己授意的。

这就像一场戏,必须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为了大局考虑,朱翊钧必须为张居正唱一次白莲。

朱翊钧不禁咬紧了牙关,从朝堂上这帮老狐狸的手里抢下话语权比他想象中还要难,但局势不允许他有半分让步。

偃州事件不仅仅是一次反腐、更是一个信号,张居正初登首辅宝座,天下官吏都密切注视着这位新首辅会整出什么花活来,但鲜有人能想到张居正要整的活究竟有多大。

如果能将偃州事件完美解决,那朝廷就证明了一件事:即使地方官和乡绅豪强沆瀣一气,朝廷仍然有能力在维持地方不乱的前提下把他们送进棺材。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朝堂必须先有足够的底气和反制措施才能在天下推行改革,否则地方上就一定会阳奉阴违,让天子的诏令出不了京畿地区。

“朝廷是强力的、铁腕的”,之后的所有拉拢、分化、改革、打压都必须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偃州府的事情诸位爱卿应该都听说了,整个县衙三分之二的官员小吏扭送入京、大量乡绅豪强被拘禁在县衙中,平望卫百户祝广昌凭一己之力就把局面稳定了下来,从这里便足以见得即便没有那些贪官,朝廷也未必就稳定不了局面。

一个卫所百户就能护方圆百里之太平,难道以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的地大物博、人杰地灵,还找不出几个像样的百户吗?”

得到张维贤的产业位置和口令后,朱翊钧从那些产业里提出了大量资金、人手和物资,仅用半天时间就招募组建了一支由破产农民、卫所明军、从良匪寇、流氓打手组成的地方团练。

他这一个月来没有一天是空闲的,一边在朝里面跟这些文官扯皮、搜集情报;一边亲自带人镇压巡视偃州各处,还顺带清剿了不少盘踞在深山老林里的匪寇。

方圆百里之内不仅没有因官员空缺出现混乱,治安和民生反而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恢复,所以他今天才能这么理直气壮地用偃州作为例子质问众臣。

“这......祝广昌乃是特例,臣恐怕不能将此推而广之......”

提起祝广昌、袒护贪官的文官们就像吃了苍蝇一样恶心,天知道这个平望卫的小百户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居然没有接到命令就敢出兵镇压地方,还把任务完成得相当不错。

你想弹劾他手续不全、自行其是吧,朱翊钧还真给他写过圣旨,现在司礼监那边还有备份呢,手续全都是齐活的,人家只是今天上午天子写了圣旨、他下午就把事情给办了而已,还真算不上私自调动军队。

不过那家伙是怎么做到的?难道陛下和祝广昌有心灵感应,或者陛下算无遗策、提前把命令下达给他了?这还真是活见鬼了......

祝广昌的例子一下就给封志林给整不会了,毕竟朱翊钧能拿出真凭实据、他封志林就只能拿出一张嘴,再想诡辩就难免底气不足。

“这......虽然陛下确有旨意,但祝广昌还是在接到圣旨前就私自动用了军队、于礼不合,请陛下治他妄自揣摩圣意的大不敬之罪!”

“臣子相信君王会认可自己的忠心,宁愿冒杀头的风险也要主动担起地方维稳的责任,这是什么?这就是君臣之间彼此信任的羁绊啊!每一个大明的官员都应该向祝广昌学习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