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 第九十六章 唇枪舌剑

大明天子的造反日常 第九十六章 唇枪舌剑

作者:火星与水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2:52 来源:笔趣阁

百官此时被进一步分化,不是每个文官都坏得流脓,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干干净净地当一个好官,既然有的选,谁又想弄脏自己的手呢?

然而意见领袖封志林此时又站了出来,他家里的产业多如牛毛,完全看不上朝廷这点俸禄。

“官员俸禄乃是太祖亲自核定、二百年传下的规矩,贸然改动怕是有些不妥,还请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御史言官们看封志林的眼神里都冒火,就你小子话多!就你小子嘴贱!满朝文武都是大贪官、就你一个是好人是吧?

你一个堂堂的刑部侍郎,捞偏门的法子多地数不胜数,家里人不仅不用考虑今天晚上吃什么,还能把收受的贿赂拿回老家购置产业。

御史言官呢?翰林院的呢?钦天监那帮子看星星的呢?你考虑过他们的感受没有。

这帮人穷得都跑到街上给人写对子、算命来补贴家用了,你在燕京请人给房子刷漆都说不定能请到个兼职的五品官,你封志林一个六部侍郎跑出来说漂亮话是吧!

不用张居正给暗号,都察院一个姓崔的御史便咬牙切齿地跳了出来,皮笑肉不笑地冲着封志林一拱手。

“昔日鲁国曾有法令:赎回在异国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可以得到奖赏,花的银两朝廷予以报销。

孔子的学生子贡家财万贯,他拒绝了朝廷的赏赐,孔子因此严厉地斥责了他,命令子贡必须接受朝廷的赏赐才能罢休。

孔圣人的品德自然高洁无暇,他斥责子贡的原因是善必赏、恶必罚,如果这份赏赐有法律明令或是天子赏赐,那拒绝赏赐和犯法就是同样严重的罪过,两者都破坏了法令和天子的威严。

现在封大人家里当铺、酒楼不计其数,满湖广都是封家的产业,封大人真是比子贡还富有,但能否也考虑一下朝中没有那么富裕的同僚呢?”

崔谨严这番话极为阴损,他同时往封志林头上扣了三顶帽子:不敬君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自绝于百官同僚,任何一顶帽子都是封志林没有胆子去接的。

这是文官发言的经典套路:引经据典、阅读理解、捏造编织、结合时事、否定道德。

被这种话术攻击的人往往难以反驳,人家给大伙讲个故事你急什么?而且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想证伪一件根本不存在的事更是千难万难。

封志林被他一番话说得几乎吐血,可他偏偏还反驳不得,只能满脸通红地朝朱翊钧一拱手。

“你......我封志林的每一分家产都是祖上传下来的,都经得起朝廷的核查!臣恳请陛下下令清查臣的财产,还臣一个清白!”

封志林的好友纷纷站了出来准备说两句,然而他们立刻就被倾巢而出的御史言官们喷了一脸。

这可是帮敢堵着宫门、凌晨四点把朱元璋叫出来给自己道歉的狠人,集体行动的话连张居正都要退避三舍,喷一个小小的刑部侍郎还不是谈笑之间。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看得是眼界大开,这些靠嘴皮子吃饭的言官真就没一个好惹的,张口闭口都是冠冕堂皇的圣人之言,言下之意却都把对方往死里坑,所谓唇枪舌剑也不过如此。

朝堂上瞬间吵成了一锅粥,俸禄这个不起眼却重要的话题被抛了出来,百官的注意力瞬间被分走了一大半,就算有人想把火力集中在考成法上也根本凝聚不起足够大的声量。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若有所思地笑了出来,总有人认为文官们是一个高度团结的犯罪团伙,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一群由敌对部落被迫组成的松散联邦,除了天子这个共同的效忠对象没有任何共同点。

只要予以适当的利益引诱、挑拨教唆,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分裂大大小小、可供天子利用的群体,就像今天这样。

分化、拉拢、打压、改良,谨慎地把每次的打击面缩小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一点一点地把大明身上的毒瘤剃掉。

张居正深深地看了龙椅上的朱翊钧一样,他现在是真的看不透这个学生了。

百官里只有他才知道,考成法、监外历练政事在朱翊钧的设想里根本算不上改革,顶多算是改革前的热身。

每每听到朱翊钧那些疯狂的想法,张居正都有一种自己已经被时代抛弃了的落寞和迷茫之感。

朱翊钧的政治手腕堪称一滩狗屎,他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均衡朝中各个派系,更不知道要怎么顶住反对派的阻挠,将自己想要的政策推行并长期维持下去。

但他的执政思路却异常清晰,行事风格野心勃勃又谨小慎微,能够轻而易举地驾驭一个庞大的帝国,循序渐进地将大明引导到合理的道路上。

朱翊钧似乎能看得很远很远,他知道要走向何方,但需要一根强力的拐杖支撑着自己,否则别说走向远方了,下一秒就会狠狠摔倒在地上。

野心勃勃又善于玩弄人心,大明有这样一位年轻的君上,真不知是福还是祸啊......

考成法、监外历练政事、涨俸禄三件事最终还是被敲定下来,虽然具体细节还需要内阁和六部再去核定,但那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了,这一轮朱翊钧和张居正大获全胜。

为了保证考核标准的客观和中立,朝廷决定不启用在朝官员,而是请一位已经告老还乡的老臣来主持考核、兼职制定标准。

朱翊钧看着大臣们喜气洋洋的脸不禁笑了出来,他知道某些人是怎么想的,越是老臣、身上缠绕着的人情就越多,也就更方便打通关系。

他朱翊钧舍得给银子、甚至舍得给爵位和封地,但他的好处也不是那么容易拿的。

海南琼山一座简陋冷清、人迹罕至的茅草屋前,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埋头在田间耕种。

这个时代的海南几乎还是一片蛮荒之地,田地开垦难度大、耕种收获少,很少有人愿意在这里耕种。

朱翊钧已经用祝广昌的身体带着清儿在这附近转了三四天,他被赵风子打伤以后也不能继续剿匪抓人了,就索性亲自来了趟海南。

朱翊钧掏出怀里的地图、又怀疑人生地检查了一边,地图上标注的就是这里啊?他在这附近转悠三四天了,没有看到任何一处疑似有退隐官员居住的地方。

无奈之下,朱翊钧只好翻身下马、叫住还在田里埋头耕作的老者。

“老丈!请问这附近有什么退隐的官员居住吗?”

老者从田间直起腰来、吃力地把锄头倒插在田地里,他上下打量了朱翊钧和清儿一眼缓缓开口。

“我就是海瑞海汝贤,你找我有什么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