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曹昂大帝 > 第324章:阅兵(2)

三国之曹昂大帝 第324章:阅兵(2)

作者:钰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3 20:30:38 来源:笔趣阁

曹昂转过身来,群臣立刻跪下来,恭听圣旨。

“自古以来,国之大事,唯戎与祀,昔日周宣王在这洛水之滨,会同诸侯检阅六军,军威之盛,天下所折服。”

“今日,朕当效仿周宣王,于此洛水之滨观兵演武,扬我大魏国威,而后再祀五帝,卿等皆国之柱石,请随朕临观兵威!”

曹昂看着恭敬的群臣说道。

顿时,军乐响起。

军乐改编自《诗经》中的《小雅·瞻彼洛矣》。

这是一首歌颂大周天子检阅军队的小诗。全诗三章,每章六句。

各章都以“泱泱”洛水起兴,以水势的浩荡宽广,表现了周王的气度宏大,也暗示了周朝国力的强大。

诗经通篇,所有涉及的战争,全部是诸夏对外族的战争。

它所称颂的君子,全是保家卫国,开疆拓土,击败夷狄的英雄。

它歌颂的淑女,全是仰慕君子,谨守华夷之别的女性。

全篇上下,毫无掩饰的告诉所有人:只有中国的战争,才是正义的。

夷狄诸蛮的反抗和抵抗,全部都是错误的,不正确的,不得人心的,是上天所不允许的。

中原王朝的天子,是代表上天的正义之师,讨伐任何反抗的非正义组织。

“洛阳周边各县郡兵,已经准备完毕,请陛下检阅!”

这时,负责今日阅兵安排的兵部尚书曹真,来请曹昂亲自巡视兵马,等巡视完毕之后,就是观看兵马操练的情况。

阅兵所用的车马,曹真也已经为曹昂等人准备好了。

曹昂率先登上为阅兵而特别打造的御撵。

坐上撵车,曹昂对车辕下待命的马内监吩咐道:“派人去临淄,传诏将临淄王曹植召来洛阳!”

“诺!”

马内监应道。

像今日这样的壮举,怎么能够少的了称颂王师威武正义,纪律严明,的诗歌留存于世?

以供后人瞻仰大魏的风采!除了曹植以外,没有人的文采能够比得上曹植。

像曹植这么有才华的人,就应该让他在文坛上大放异彩!要是将他的才华埋没,那就太过可惜了。

说句实话,除了今日的阅兵需要诗歌来赞美,以后大军出征,凯旋而归时,也需要歌功颂德。

征讨不臣,毁灭夷狄的文字、神庙、制度,使之臣服诸夏,这是上古三皇五帝,夏商周三代都称颂的事情,诗经所赞美的伟业。

何以春秋以后,类似赞美和歌颂王师的文章诗赋就少之又少了?

甚至宋明两代沦落到被夷狄吊打,为野蛮毁灭的悲惨境地。

那些喊着师法三代,效法圣王的文人,怎么就只知道窝里斗?

一点也没有先辈开疆扩土的精神,儒家为何最终没落到这种地步?

变得有奶就是娘,换个主子随便跪,这要是让孔子知道了,还不得气的从坟里爬出来,把后世的不孝子全都带走。

他们的圣贤书到底是怎么读的?怎么越读越没有气节!

对于懂得审时夺度的文人,曹昂也是无可奈何!

曹昂决定了,在这个事情,不能犯后世的错误,要纠正现在文坛不是称颂山水,就是赞美园林这股不正之风。

曹魏的文坛只能歌颂君子杀敌,保家卫国,泡夷狄妹子,教化四夷,为野蛮带去文明之光!

思虑之间,群臣已经各自就位。

骠骑将军曹洪,亲执戈矛,骑马拱卫在曹昂的战车左侧。

领军将军曹休,手执弓矢,骑马拱卫在曹昂战车右侧。

兵部尚书曹真,骑着战马位于先导。

其余诸臣,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列侯外戚,也各以次序,护卫左右。

能够护持天子阅兵,这是为人臣子的无上光荣。

左将军张郃,策马来到曹昂御撵旁,抱拳道:“陛下,如今六师已备,群臣就绪,敢请陛下下令!”

曹昂站在战车上,拔剑出鞘,剑指前方,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朕今日观兵,乃为晓瑜天下:王师,堂堂正正,奉天应命,唯受朕遣,只诛不臣,只讨不义,只伐无道!”

“若臣服于朕,谨守道义,躬行中国之治,四夷诸国,王师秋毫无犯!”

这么说就等于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硬是要装逼!

臣与不臣,有道无道,还不是要看曹昂的脸色,蛮夷说话管什么用?

难道蛮夷说自己有道,有什么用,还不是谁的实力强,就要听谁的?

就像后世米帝一样,你不民煮,你就肯定不民煮,民煮了有时还说不定,还有什么黑幕。

只要你民煮了,就算是阿沙、三哥等,也能成为自由世界可靠的盟友,以及忠实的伙伴。

但这门面功夫还是很重要的,道义问题也很重要。

军队,必须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才能有战斗力。

当然,封建社会的军队,还需要足够的激励和奖赏。

没有足够的激励和奖赏,谁愿意去拼命。

就比如秦朝的兵马,大家都知道,自己是为家人老小,妻子儿女,个人的前途未来而战,那自然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可当秦朝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后,就失去了继续战斗的目标。

以及继续晋升的途径,没有了敌人,就没有了军功,未来还怎么晋升。

哪怕秦始皇这样的一代雄主,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也不的不为秦帝国,树立两个新的征服目标。

向北和向南扩张,就成为了秦帝国的首要目标。

但问题是,这两个新目标,打赢了,也没有多少油水,对方还是难啃的骨头。

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拼命,于是,秦始皇死后,秦帝国轰然倒塌,也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等秦帝国灭亡后,刘邦建立汉朝,吸取了秦帝国灭亡的教训,改变了策略。

才没有使汉王朝,走上秦帝国的老路,导致二世而亡的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