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周独夫 > 第五十二章 魏兴郡!

大周独夫 第五十二章 魏兴郡!

作者:s半山老人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3 13:02:32 来源:笔趣阁

之后苏叶方才了解到,此番周赵之战,周朝之中涌现出了两名帝国将星,一曰秦琼,一曰宇文成都,因为这二人如同彗星一般的崛起,使得周赵之战一路势如破竹。

其二人的生平如何,苏叶并不知晓,但并不妨碍自周军开拔之后,中军士卒对其二人的传言,这二人每一个皆有攻城先登之壮举,且在成为先登之后继续奋勇杀敌。

博取到了不少的战功,并未如同苏叶一般在攻占江城之后便重伤昏迷,失去了被进一步重用的可能,若非赵国长风军袭击江城,给予了苏叶再度表现的机会,说不得苏叶会被彻底的遗忘。

毕竟诚如古话所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秦琼、宇文成都等人未必不能成为下一步帝**中扛鼎之人。

帝国之中涌现出不少的将才,使得这一次周国对赵国的侵袭之战,虽然发动得较为突然,无论是军械或是粮草之上皆是准备不够充分,但却依旧一路进军到了赵国的坚城长安。

长安作为晋朝之时的帝国东西二都之一,与洛阳一样,被经营百年,城高水深,易守难攻,是以如此,周军在长安城下吃到了败仗,折损不少士卒。

便是赵国不来求和,周国只怕都已经有退军之意,是以如此,赵国一来求和,周国并未经过多少思考便答应。

毕竟此番的周赵之战柴义本就并未想要夺取赵国的土地作为周国新的领土,他是需要借助胜利来维护与强调帝王权威,稳固不稳的王位。

目的已经达到,且后勤已经吃紧,前线又战事不利,他又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赵国的求和?

是以如此,在初步确定了赵国赔偿的大致方案之后,周国便欣然同意退军,只是,却是没有想到的是,赵国依旧摆了周国一道。

一方面假意求和,一方面又派出赵国主力军队长风军进攻江城,若是赵国长风军得以进驻江城,就是切断了周军的后勤及退兵路线。

使得江城的存在是钉在周国内部的钉子,到时难免会面临两面夹击的困境。对于柴义及随行的枢密院相公们来说,江城之战对于周国的意义。

绝不仅仅只限于斩将,并且俘虏两千士卒的振奋人心,也是使得周国大军不至于陷入困境,也正是因为有如此重大的战略意义。

柴义才会如此看重苏叶,此时随行的枢密院相公们才会对柴义送苏叶战功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这其中自然也有柴义经此一战帝王之威势日益旺盛,群臣不愿在这种小事上与其正面对抗的缘故。

是以如此,周赵之战的胜利,无论是对于柴义或是对于苏叶或是对于朝中的大臣们,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关于赵国对于周国的赔偿事宜,苏叶自然是找中军的军官打听出来的,中军自开战以来一直负责护卫周王的安危,其乃是护卫周王安危的最后一道屏障。

自然全程参与了周赵之战,是以如此,他并未花费多大的气力便探听到了赵国对周国的赔偿,大致是包括并不限于赔偿周国五万匹赵国矮脚马,金银各五十万两,并陪嫁赵国宗室之女重修周赵只好等。

至于其他的细节之处,还要需得回朝之后,赵国派使团前来与鸿胪寺商议。自苏叶等人从江城开拔已经过了数日。

这一日正午,众中军士卒头顶烈日,继续朝前进发,却是忽闻一阵骚动传来,苏叶骑在马上,向一旁的李进道:“且前去查探一二,前方到底发生了何事?”

李进应诺,便拍马前去查探,没过多久,苏叶便见其脸上挂着笑容而归,他询问道:“如何,可知前方发生了何事?”

李进面带喜意,神情激动:“回都尉,前方已是即将到达魏兴郡,魏兴郡守夏侯恩带着不少瓜果前来迎接大军,因此引发了些许骚动,不过骚动很快便平静了下去。”

苏叶尚未说话,一旁的杜通闻言却是开口道:“既然已经快要到魏兴郡,看来,马上就要走到我大周的土地之上了。”

其说完,脸上浮现出轻松的笑容,虽未到达汴梁,但即将走到周国自己的土地之上,那便也如同回家一般,如此也不必如之前那战战兢兢,生怕有赵军突然来袭了。

是的,这数日以来的急行军,也不过是使得周军大军方才离开赵国的领土,如此可见此番周国的军威何等之盛,竟是打下了如此多的土地。

只是既然不能攻破赵国的都城天水,毁灭赵国的宗庙,那么便是攻下再多赵国的土地也是无法治理。

究其原因,自然是如今的赵人已经逐渐忘记了他们的祖辈曾经作为晋人,更忘记了无论是周还是赵,都曾属于晋。

他们只记得,是周国入侵了赵国,夺取了赵国的土地,杀害了赵国的士卒,是以如此,便是打下这片土地,土地之上的民众只会怨恨周国,只会越发猛烈的反抗周国。

如此一来,周国便是将赵国的土地强行纳入周国的版图之中,这些原本属于赵国的土地及民众非但不会转化为周国国力,反而会成为周国的拖累。

是以如此,赵郭的上层这才如此热衷于在赵国的民众之中洗去晋朝的概念,转而强调周就是周,赵就是赵,这是自古以来的就不同的两个国家。

苏叶了解到这份内情之时,没来由的想起后世的棒子国,似乎也是如此,棒子国在明清两朝之时乃是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但进入新时代之后,便急于洗去身上属于中原王朝的印记。

究其原因,未必没有保持国家独立,保持国家民众独立的缘由在其中,中原王朝作为其原本的宗主国,无论是文化或是经济,对于棒子国的影响都十分重大。

是以如此,才会生怕中原王朝的文化继续影响,使得其名义上是为国家,实际上是为中原文化中的一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