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陈嘉 > 第0369章:京都药局

陈嘉 第0369章:京都药局

作者:黄河十三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9:37 来源:笔趣阁

陈嘉心里微微一动,这中医有个毛病,就是看人下药,同样的毛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药理。这一繁琐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医大夫想成为一流大夫就非常困难。

西医厉害吧?各种仪器上去一通检查然后该吃药吃药,该开刀开刀,能治好的很快就好,治不好的很快就完蛋。爽爽气气清清楚楚,让人家死的明明白白。

中医就比较玄幻,你腿疼他给你治疗胃,你头痛他扎你脚底板。明白的这是治本,不明白的就说你是个庸医害人。

更扯淡的是和陈云科一起来京都的陈楠,外号陈泥丸。啥意思?就是人家随便搓一个泥巴一样的丸子给你吃下去,病好了。

你真当是泥丸?那是在唬你,假装随便搓了个泥丸给你吃,实际上是早就准备好的药丸。为啥这样做?陈嘉猜是为了扬名造势,怎么神奇怎么来,能起到轰动效应。

像王也这样的,整天埋头练剑,论名气还不如陈楠的一根小指头。

不对啊,前世中成药不就是中医的一大进步么?

“来来来,仁书啊,你有没有法子做一种药丸,针对不同的病症,普通老百姓买了就能吃的。”

陈仁书一脸嫌弃,“不同的人剂量和配药是不一样的,怎么能够都吃一样的?”

陈嘉被他气笑了,就特么你这样的观点,后世中医被西医欺负成啥样了?百姓要的是啥?不是每天去熬黑乎乎苦哈哈的汤药,最好是啥病吃啥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老百姓普遍都能吃的,不要算特例。”

“普遍能吃的?那倒是很多,就是煎药的火候,材料的好坏……”

“滚,让你父亲来,中医就是毁在你这种食古不化的人身上的。”

陈仁书一脸懵,“什么是中医?怎么就被我毁了?”

“……给你一个时辰,如果他们两个不到,以后你出去看病花钱从你月钱里面扣。”

陈楠和陈云科来了,还带来一个灰衣老者,名医世家成无己。

老头今年已经快七十了,依旧身体健硕,龙行虎步。

“成立药局?”

陈嘉的话让三个老头齐齐惊讶,倒不是药局有多难成立,不就是一个看病的医馆么?京都到处都是,有名的还不少呢。

“药局分三个部分,一个是医馆,一个是学馆,一个是制药作坊。医馆给人看病,这无需多说。学馆就是教学生医术,不是收徒那样的小打小闹,而是几百个,几千个这样教,教出来的徒弟去医馆跟师傅锻炼医术,退休的大夫去医馆教书育人。制药作坊么就是想做一些成品药,不用熬汤剂,直接服用的那种。”

成无己倒是很激动,他是名医,自然也有功利心。如果自己的徒弟遍天下,自己家这名声可就上去了。

两个老道面面相觑,似乎有点为难。

“你们教出来的学生与道教也算有渊源,将来人数一多,对上佛家也不见得落了下风,总好过你们现在这样一盘散沙。人总是讲传承的,世间多一个支持道家的人就是对道家的贡献,何况治疗好的病人,估计也会感谢道家医术。”

两人终于下定决心道:“可以。”

陈嘉大喜,拊掌笑道:“地方你们不用担心,所有费用我来出。我需要医术教授,越多越好,先招千把个学生。”

三人差点惊脱下巴,千把个学生?还先招?意思以后几千个都有了?可有那么多病人么?

“千把个很多么?大宋有几百个县城府城,一个城市才二个,很多么?加上琉球琼州麻衣保尼等地,军队里,这大夫上万都不够。”

“可这费用……”陈云科为难地看看陈嘉,他们治病救人很多都是免费的,百姓穷啊,哪里有那么多钱看病。所以他们逮到有钱的就往死里宰,也是没有办法。

“费用不用担心,有几个来源。一是医馆收入,我们在每个县城设立医馆,通过看病和售卖药剂赚钱。二是朝堂拨款,毕竟看病救人费用不能太贵了,否则就是伤民。三是捐赠,从社会上募捐。四就是我来出钱。其实医馆做好了是很赚钱的,说到赚钱这一块,你们不如我,所以要相信我。”

医馆赚钱么?很少。

只有那种出了大名的医馆大夫才能赚钱,比如眼前这位成无己。其他寂寂无名的基本上只能熬日子。要么熬成名医,要么就苦哈哈过一辈子。

为啥与前世医院热闹景象区别那么大呢?穷啊!一般百姓不到非不得已不会去看病的,于是就有了各种偏方土方。

有钱的人不会去找没有名气的大夫,所以大多数大夫日子都一般,于是有了走方郎中。走街串巷,替人看一些小毛小病,赚个三瓜两枣度日。

前世看得起病那是有医保,有保险,加上自己也有些钱,这才看得起病,甚至于看一个感冒也要去医院。没有医保你试试,保证医院人少得可怜。

没钱看病靠身体苦熬,又不注意卫生,吃的喝的不讲究,医生水平良莠不齐等等诸多问题,是古代人寿命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生七十古来稀,活到七十见了皇帝无须跪拜,每年皇家还要宴请这些老人。秦始皇为了长生化了多少钱?五十岁就嘎嘣了。

唐太宗李世民再牛逼,五十岁嘎嘣了。

也因为如此,很多人求道入迷,就想多活几年。也因为如此,才有了人生苦短的说法。

有人说古代十三结婚生子不合理。

的确不合理。可是你看看现在人的寿命就知道了,不抓紧时间生孩子行么?生孩子还不一定能活,所以要保险点多养几个,算算时间吧,到三十做奶奶外婆的不知凡几,陈嘉过几年也要自称老夫了。

前世三十的女人都要厚着脸皮说一句我还是个孩子。可是按照人均寿命,三十其实不大的。

陈嘉叫来章丽莺,几个人大致测算了一下费用,就场地费就达到了一百多万贯,加上其他费用,至少也要投资一百五十万贯。

陈嘉大手一挥,“三百万贯。陈云科前辈做院长,负责学馆,成老前辈负责医馆,陈楠前辈负责制药作坊。想加入我们医馆的大夫,三位前辈费心考核,能力不够的送去学馆,有能力的就在医馆看病。”

三个老头都激动坏了,三百万贯是初期投资,按照陈嘉的意思将来学馆规模会超过太学,制药作坊的规模将会有上万人,医馆更是要遍布整个大宋。

京都药局要成立的消息不胫而走,整个京都都轰动了。特别是学子进学馆学习五年,所有费用都是学馆统包。等于是免费让你学医啊,这就打破了原来大夫带徒弟传承的模式。

学子入学条件也简单,十二岁以上,识字三百字以上,男女都行。

医馆招收五十个大夫,他们除了日常排班去医馆坐堂,其余时间就是去学馆教授学生。

制药作坊招收二百个员工,女性为主。这也是因为女性做事相仔细认真。制药作坊推出了陈泥丸最有名的十七种常见病药丸,比如乌鸡白凤丸,牛黄解毒丸,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一经面世,便受到追捧,特别是补肾的药丸更是热销。

为此朝堂也破例同意每年给京都药局五十万贯用来为穷人免费看病。

赵福金更是开心,因为她收拢的那些孤儿学习有成后便有了去处,将来也能靠本事吃饭了。

赵琳王薇出面募集了几十万贯的捐款,用于制药作坊生产几种常见病的药物,价格极其便宜。一种叫宝塔糖的药物专用给小孩驱除蛔虫。小柴胡颗粒,用于日常感冒的药剂。还有治疗小孩肚子胀的消食片等。

京都药局的名声迅速打开,医馆也因为有成无己等几个知名大夫坐镇,生意也是火爆。

学馆的招生效果差了些,只招收了一百多个学生,其中还有十几个女生,这也开创了大宋学府有女生的先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