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41章 比朱高煦强多了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241章 比朱高煦强多了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9:42 来源:笔趣阁

云南临安卫。

这里是汉王三护卫之一的驻地,最近有大量的云南兵马往这里集合。

此次朝廷下令攻打安南,要求云南这边出兵五万。

朱高煦和沐晟他们商量后,汉王三护卫里只抽调了两千精锐,都是跟朱高煦打过靖难的老兵,其中一千汉军,一千李贤的藩军,这两千全是骑兵。

因为安南几乎没什么马,骑兵也很少,所以云南只出动这两千骑兵。

另从云南各卫所抽调了两万八千人,凑成三万。

接着又从各土司那征召到两万。

其中元州那氏出了一万,广南府侬氏出了三千,镇沅御夷府刀氏出了三千,临安卫本地陶氏土司出了两千,蒙自李氏,出了两千。

原历史云南第一次打安南可没出动土司兵马,但朱高煦正在对麓川土司兵马,和自己的三护卫,还有全云南官兵进行集训,所以尽量的要少动用汉军。

那氏兵强马壮又有钱,而且现在大力支持朱高煦,所以出动了一万土兵。

其余各司都是云南东南面的土司,与朝廷和西平侯关系较好的,这才勉强凑了两万人。

五万大军,两千骑兵,其余皆是步兵,但虽然步兵为主,朱高煦却带了近一万匹马骡。

马骡大部份都是土司们贡献,因为云南山路和安南山路较多,很多粮食和辎重都要用马骡来运输。

当然,朱高煦也不会白用土司们,征兵前他和各土司首领说的很好,每打破安南一个城府,城中财物,都会匀出一份给各土司,得到各大土司的强力支持。

朱高煦这行为要是被明军东路军知道,马上要被朝廷的言官们喷的狗血淋头。

大明是天朝礼仪之邦,现在是过去解救安南人民的,怎么可以干这种事。

但朱棣在靖难中抢南军城府财物时,可一点都不留手,更是动不动还进行屠城。

朱高煦当然不按常理出牌,我礼你妹的礼仪之邦,我就是烧杀抢劫去。

他在云南这边,能信任能重用的,只有土司和汉军,如果不拉拢住土司,将来怎么和朱棣干。

十月份的临安天气不错,朝廷在这个时侯动兵也恰到好处,白天不是很热,晚上又不会很冷。

朱高煦骑着马在乐蒙河边上,这边的乐蒙河,一直连通到梨花江,然后与安南境内的清水江相连,如果大船可以走的话,能把兵马一路带进安南腹地。

但乐蒙河太窄,且明军在这边没有大船,土司更没有,所以他们的兵马,只能沿着乐蒙河走。

有少量辎重和粮草,跟着小船在水路前行。

朱高煦身边这会站着沐晟、沐平山、宋猛另有贺如虎、盛坚、王友等将在行军中,其他部份军将心腹,如陈文、韦达、周虎、王斌等都在云南没动,另有平安在新平,盛庸在云州。

看着眼前连绵不断的兵马往东南方向去,沐晟向他介绍道:“乐蒙河一直通向安南,咱们只要沿着乐蒙河河岸走就不会迷路。”

这是很好的行军方式,晚上驻军在乐蒙河边,还有河水可用。

朱高煦听了点点头,朱棣当年在靖难中都是这套路,凡是与南军的大战,基本都在河边进行。

行军打仗的关键要素,水源一定要保障。

朱高煦这时问沐晟:“以西平侯看,这仗要打多久?”

西平侯想了想:“伪胡人口有限,兵马不够精锐,朝廷有大义在先,民心士心不足,一年内平定应该没有问题。”

历史上大概也就打了一年左右,所以西平侯说的还算靠谱。

明军当然也和往常一样的操作,要师出有名,所以一边打一边发檄文,向越人呼吁胡季犛父子的行为是“肆逞凶暴,虐于一国”,并列出胡氏“两弑前安南国王以据其国”、“贼杀陈氏子孙宗族殆尽”、“淫刑峻法,暴杀无辜,重敛烦徵,剥削不已”等二十大罪,又称明军的到来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这檄文有没有用不知道,反正古代打仗都这样,先发檄文,贬骂对方一通再说。

朱高煦这时缓缓道:“若能拖上一两年,对我们大有益处,怕就怕朝廷会在这一两年内,从云南查探到什么,不过现在咱们用麓川要反的借口,加上南征安南,可以控制云南进出通道,可这种事也不能干太长,时间一长,朝廷必有怀疑。”

云南有个好处,到京师距离远,如果不是用八百里加急,正常的通信,最少半年才能一个来回。

而且这边多山,隔壁贵州和广西也是,无论走那条路,山路都挺多的,这就延缓了消息的传递。

王景弘九月份回京师,年底可到京师,朱棣看不到杨大用,知道麓川要反,肯定要下命令给云南都司和布政使,决定下一步的打算。

传到云南就是最少明年二三月份,云南那边再拖一拖,拖到回京师的消息可以在七八月份。

只要朱棣没有确实的证据,没有怀疑,朱高煦就还有时间。

就怕朱棣在这一年里得到重要的消息,抢先布置。

所以朱高煦首先要希望朱棣没有收到有用的消息,然后尽可能拖到打完安南。

只要打完安南,他马上就反。

因为他所有的计划,都要在安南实施。

西平侯当然明白他的意思:“按汉王的妙计,如果能拖一年为更好。”

“事在人为,尽力吧。”朱高煦嘿嘿一笑,抬头看向四周。

此次他抽调的兵马,绝大部份都不是精锐,因为精锐现在都在云南集训,但他有信心不会在安南战场上惨败,这些兵马还可以用以战养战的方式,打上一两年后,也可能变成精锐。

按明廷的战术,他们将在白鹤与张辅会师,但朱高煦决定打慢点,让张辅先行。

“张辅第一次单独领兵,必然立功心切。、”朱高煦这时道:“他的东路军人马众多,如果咱们打慢点,他肯定急着往前打。”

西平侯笑了笑,如果北路军是其他人领兵,张辅可以弹劾他进兵缓慢,不遵军令,但现在是汉王领兵,他们就算走慢了,逾时了,张辅也无话可说。

当下,北路军缓慢向前进军,朱高煦十月从临安卫出发,十一月才到蒙自,十二月沿江到来安南边境的河口,一月打破猛烈关,进入安南腹地。

而此时,张辅的三十万大军,已经来到白鹤,左等右等,没等到朱高煦的兵马。

永乐三年一月。

年轻的张辅意气风发站在高处,看着四周连绵不断的明军大营,心中非常激动。

靖难成功后,明廷第一次对外征战,张辅意外得到一路军主将的身份,让人大跌眼镜。

朱棣曾经也在用朱能和张辅之间考虑过,最后想到张辅女儿嫁给了朱高煦,应该更能和朱高煦搞好关系,所以最终派来了张辅。

张辅虽为副将,但统领三十万大军,远远超过云南的兵马,所以张辅心里要说不激动就是假的。

不过他们按计划来到白鹤后,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朱高煦的云南兵。

他往北派出大量哨探,结果往北去了一百多里,也没看到明军消息,这意味着,朱高煦距离这里还挺远的。

张辅不由暗暗不爽,朱高煦在靖难中百战百胜,大伙都称他用兵如神,很会打仗,现在明明路程比他还近,居然比他还晚到。

这要在靖难中这么打,岂不是早输给南军了,看来朱高煦的盛名,嘿嘿。

“张将军。”就在张辅暗自不爽时,参将李彬与陈旭来到他身后。

李彬在靖难中也是五军统帅之一,现在靖难后了,居然在年轻的张辅手下干参将,这个落差还是有点大的。

不过李彬当然不会表露出来,对张辅非常尊敬。

“你们来的正好,汉王和西平侯还没到,咱们下一步怎么办,大伙合计下,是继续等着,还是先往南攻?”

张辅之才比其父张玉强太多了,要不然朱棣也不会用他来征安南。

他也很聪明,毕竟朱高煦是主将,所以这会要先发兵的事情,他不能擅自做主,如果大伙都同意了,那就不是他的责任了。

其实张辅很想率先发兵,立下大功,最好在汉王的兵马没到之前,他打下整个安南,那战功,嘿嘿。

李彬和陈旭当然都明白他的心思,两人对视一眼,还是李彬先道:“汉王用兵如神,逾时未到,应该路上出了什么状况,但咱们不能白等,兵贵神速,如果让伪胡更多的准备,集中更多的兵力,就不好打了。”

李彬是两不得罪,先帮汉王说顿好话,再请张辅先出兵。

张辅听的心里暗爽,觉的李彬很识趣。

陈旭也连忙道:“几十万大军在这里多一天就是多消耗一天,当以战养战,尽快发兵。”

“两位将军与我不谋而合,当是如此,来人。”张辅激动的叫来一队人马,让他们把自己先行的军令往西北带,如果能遇到朱高煦就最好。

接着他尽起大军继续往南进发。

二月,胡军主力退往多邦城,张辅的大军把多邦城团团包围,张辅看准该城位於河边,有较大面积的沙滩可供抢滩,於是分兵进攻,成功以火铳击退胡军象兵,大破胡军,攻入多邦。

其後,明军沿着富良江而下,四月攻入越南的重要城市东都升龙。

这时张辅才得到消息,朱高煦的兵马刚刚接近多邦城,据说一路上遇到安南各地节节抵抗,损失惨重,进兵缓慢。

张辅闻言大喜,越发觉的自己比朱高煦强多了。

而且他觉的,朱高煦厉害的是用骑兵,现在安南境内几乎没啥骑兵,所以他认为自己在这里,打的比朱高煦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