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263章 拜见汉王去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263章 拜见汉王去

作者:明镜要高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9:42 来源:笔趣阁

费月这会有点急了,指着后面叫道:“那些人是什么?钟得全,你等等,关门,先关门。”

但他再说这些根本无用,城下突然喊杀声震天,钟得全和靳荣等人纷纷拔刀,因为天色变暮,大部份守军都回营了,城门口也没多少人,立马被杀的人仰马翻。

钟得全他们一顿砍杀,占了城门,然后就分两边,堵住两边的楼道。

费月已经带人从上面冲下来,源源不断的官军往这边集合。

但城头通常在战时,一个垛口会有一两个人,没战事时,像现在这样,几个垛口才有一个人,短时间他们的人都要从远处跑过来,还得发现这边有情况才是,比城下跑过来慢多了。

费月才集合到三四十人,城外七八十个讨逆军已经冲了进来。

讨逆军在城门口比他们人还多,打的费月节节败退。

费月一看情况不妙,更远处已经听到马蹄声,他都不知道有多少骑兵,调头就往城南跑。

驯象卫大营在城南,距离这里也不到两里。

可讨逆军来的比他们更快,骑兵进来之后,北门处已经没有官军,要么被杀,要么逃了。

钟得全他们立马四处放火,把城门口附近的住宅先点了起来。

一边放火一边大叫:“汉王杀进来了,大伙降了吧。”

驯象卫被破的时间和普安卫差不多,也就相差一两天。

普安卫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又被盛庸几万大军堵在城里,全军覆没。

驯象卫在城中还抵挡了一段时间,但这时天色已经黑,又知道敌军进来了,关键很多人还不知道敌军是谁,非常混乱,半个时辰不到,指挥使带着残兵败将两千多人从南门逃出去。

其中一部分逃上船,乘船往东,一部分沿陆路往北。

指挥使本想坐船往西,跑向谭清那边,但发现,有船堵在南乡司河道,只能调头往东跑。

王忠占了驯象卫后,一边整顿兵马,一边发出檄文往广西各县府,同时从广东附近,再调动兵马进来。

此战李远共动员了近三万广东都司兵马,也是他能调动的最多兵力。

另有部份广东非沿海地区的卫所兵马,会在后继得到檄文后,绝大部份可能会直接跟随李远,有心想反抗的不会有多少,因为李远在广东三年多,能换的心腹基本都换上了。

南宁府在横州以西,距离大概一百多里。

谭清这会还不知道横州已破,并堵住他东逃的水驿道。

当然,他要不走水路,还有很多道路可以往北逃。

也就在当天下午时,王忠带兵渡河时,一波土人出现在南宁卫四周。

朱高煦打仗都事先和各路军将商量好,几日几时,要出现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准时,所以大伙都是算好时间同时开干,就是抢个速度和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王忠那边没遇到困难,进展很顺利,朱高煦这时已经带人穿过云南广南府,进入广西地界。

这里是土司地盘,朝廷几乎不管这里。

这边也是杨立山运货的主要通道,当年平安就是跟着杨立山从这里进云南,这几年当地土司专门拿着朱高煦的盐和糖,茶叶等物帮他运货。

开始只是运货,后来朱高煦要求他们帮忙开砸铺路,把路铺宽,做平点。

杨立山说这样可以行走马车,运更多的货,我们可以给你们更多的盐和糖等物,一直和他们合作的附近几个土司岑氏、黄氏、冯氏欣然同意。

所以过去两年,每次土司们帮忙把货运到广南府后,回头就开始修路,然后朱高煦根据他们修路的长短,给予工钱和盐糖,并非常大方。

此时一直在南宁卫的谭清肯定想不到,原本崎岖难走的山路,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被土司们硬生生弄出一条便捷的道路来。

当然,这会修路极难,又有很多山道,所以整体上也没强多少,但至少两匹马现在是可以并骑通行的,也没以前那么巅波。

当天上午时,朱高煦的前锋新宁州附近。

新宁州在南宁卫南边,也是土司地盘,朝廷在这里管控为零,连卫所都没设,只有三个驿战和巡检司,且都是当地人。

朱高煦大股的兵马突然出现,当地土司黄氏吓了一跳。

前锋大将周虎带着人送了五千两白银和三车盐,三车糖,一车茶叶给黄氏:“汉王借道打南宁卫,你当不知道,旁观就行?”

黄氏这几年也拿杨立山的好远,还和杨立山做生意,用他们的盐和糖,自然没话说。

他默默的收下东西,下令打开州门。

黄氏首领叫黄宗民,今年正值壮年,世镇新宁州。

但广西和云南有点不同,云南当地世袭土司,都会被朝廷封为土同知。

广西这边没有任何土司被封为土同知,至少明初这会没有人担任过。

新宁州说是一个州,其实就是以前一个土寨子改建,比较简陋,像个土墩堡,所以黄氏在当地,也就相于一个土寨主。

此时黄宗民正站在高处看着主城中间的大队兵马。

“哗嚓哗嚓--”最先进城的是四列土兵,土兵们排队的很整齐,全部披甲,虽然甲看起来像是简陋的皮甲,但因为整体着甲,式样也差不多,所以看起来比较壮观。

他们成四列队伍,有序无声的行走在城中,随着哗嚓哗嚓的走动声,扑面给人一种沉重的压抑感。

仅看军容军阵,黄宗民就感觉到他们附近的土司加起来都强。

这支土司兵马,是元江州那氏和广南府侬氏的组合,都随朱高煦参与了一年多的安南战役,所以现在也算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但比起盛庸在云州训练了三年的思氏土兵,又差了很多。

这波前锋有近万人,走了好一会才从新宁州通过。

接着出现大量的马骡,还有少量马车,都拖装着辎重和物资,这时人群中就出现土人小娘,土司们连成年女子都来帮忙,做为民夫,有时比普通明人男子百姓还能干活。

这批马骡和马车又走了好久,黄宗民看了会,感觉最少有几千头马骡过去了。

好不容易等这批马骡走远,明军主力终于出现。

大股明军成两列纵队,缓缓进入新宁州。

明军们身上都穿着明晃晃的扎甲,很多扎甲看起来比较鲜亮,似乎都是新造,全副扎甲之下,明军看起来非常威武有气势。

他们都牵着马,缓缓步行,大部份都牵着一匹马,有少数人同时牵着两匹马。

马匹上也会有少量物资,大伙都不出声,牵着马,成两列,紧跟在土兵后面。

黄宗民已经知道他们从云南翻山越岭过来的,所以肯定为了节省马力,一路是牵着马步行过来。

马走山路时,最好不要骑行,容易伤着马。

这些明军都是一路牵着马,从云南来到广西境内。

广西西部多山,这部骑兵肯定要到东部才能发挥作用,最好是进入湖广后,接近中原一带,骑兵的威力才能发挥出来。

这波骑兵有两万人,又是走了好半天。

黄宗民从上午站到中午,又站到下午,中间还坐了会,最后站的两眼发昏,只感觉朱高煦的兵马好像无穷无近。

实在是讨逆军都是在走,且要保存体力,所以走的比较慢,所以他看起来,好像就有很多兵马似的,这两万骑兵,加上两万多的马,硬是走出四万骑兵的阵仗。

到下午时,黄宗民好像终于反应过来,问身边的心腹:“上午走过的土司兵马,是那部的?”

心腹道:“好像是元江那氏,和广南府侬氏,还有其他一些小部族,都是云南东南面的。”

云南东南面与汉人较近,所以和明人的关系也向来比较好。

“这些人居然跟着汉王反了?”黄宗民沉声道:“不怕将来汉王失利被清算?”

那人想了下,缓缓道:“听说汉王在靖难中百战百胜,从无败绩,而且这几年带着侬氏,那氏等各族做生意,大伙赚了好多钱。”

“就算他们不跟汉王起兵,汉王若是输了,朝廷估计也要清算。”

接着又道:“好像土司们跟着汉王打仗,每战死一个,有二三十两银子。”

黄宗民听到这里脸色微变,他犹豫了下:“那杨姓老板,不就是汉王的人?”

杨立山从广东把货运到广西,经广西入云南,沿路和各路土司做生意,新宁州当然也加入其中,但最近,杨立山突然对外宣称自己是汉王部下,以后想和大伙加强合作。

这不说还好,这一说,黄宗民立马就慌了。

新宁州也有杨立山合作过,将来朝廷会不会清算?

部下心腹道:“头领今天没有抵抗就让讨逆军通过,就算没和杨老板做生意,恐怕将来朝廷也要清算。”

这人话音刚落,边上又有人叫道:“跟着汉王的各族土司都发了大财,盐糖茶叶都不缺,还有大量的人和汉人联姻,出兵战死,还有赔偿,阿爹,咱们也跟着干吧。”正是他儿子黄猛。

黄宗民脸色变来变去几个回合,再看着下面浩浩荡荡,似乎走也走不尽的汉王兵马。

“听说汉王在广东,福建,贵州,四川四路大军同时发兵,拥兵五十万,成功机率很大。”边上继续有人鼓动。

“汉王说,如果成功,那些支持的土司,都会升格军民府,有完全自治的权力。”

黄宗民心想,现在他们就是明廷管不到的地方,黄氏在当地也有自治权,只是没有级别而已,一旦升军民府,那就是正儿八经的三四品官员,还会有朝廷俸禄。

但这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今天没有抵抗就让路,还没有通风报信,这肯定不行的。

与其将来被朝廷追究,不如支持汉王一波,汉王实力越强,成功性自然越大。

“走。”黄宗民最后一跺脚:“拜见汉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