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325章 一定得到应有回报(初五加更)

明朝天下初定,老朱一口气在全国封了五六十个藩王,建了五十座王府,所有的宗藩里,只有朱椿一家是独占一省。(后来四川各地的郡王,都是朱椿家的支系)

到万历年间,蜀王一系霸占了成都平原、都江堰灌溉最肥沃土地的70%!

史载:“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也就是说,当时百姓只占了10%的可耕种土地,王府占了70%,明军卫所占了20%,可以说很离谱了。

不仅如此,蜀王家的田不但不要交税,而且老朱规定,四川的商税也归蜀王,所以蜀王系是非常富有。

当然,这会还没到万历,明初后老朱一口气给了蜀王两万顷粮田,也就是两百万亩,是诸子中的第一。

不想也好,想到这事朱高煦气不打一处来,同样是当老子,朱棣就是抠抠搜搜的,他封汉王时才给了两千顷,关键有一大半还要朱高煦自己屯。

这么一对比,朱高煦对蜀王更不爽了。

当然,他对明朝所有宗室都不爽。

明朝宗到繁殖起来比猪还厉害,洪武时才58人,朱棣时期已经是127人,到明末时已经变成几十万人。

他们估计占据了大明五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又不交税,还享有高薪俸禄,直接把明朝给拖垮了。

所以他现在就想干这些宗室,因为他知道,在他之后,明朝其他皇帝,不会这么干了。

至于要不要等到当了皇帝再干,真没必要。

他能不能当皇帝,在于他手上有多少兵马,能打多少胜仗,宗室的支持可以为零。

换句话说,就算天下的宗室都反对他,都不影响他当皇帝,只要手下的军士和文官们支持就行。

那么他干宗室们,文官肯定很乐意看到。

朱高煦这时道:“蜀王三护卫都参与了四川大战,因为你的人阵前反水,这才导致大败,我并不责怪蜀王派兵,但蜀王难免心里会对你有意见。”

此时瞿能脸色有点难看,因为蜀王对他恩,这次他都司里的心腹们阵前反水,连累蜀王三护卫惨败,全都降了朱高煦,的确有点不厚道。

但瞿能想了想后,小声道:“大王现在还在争天下,如果此时动手,岂不是让天下宗室反对你?”

“我十一叔为人很不错,大伙都喜欢他,太祖也给了他最多的田。”朱高煦缓缓道:“但一码归一码,宗室问题,不但影响着大明的国运,还影响伱们。”

“。。”瞿能一脸雾水。

“这些宗室屁事不干,占据大量的财富和田地,而像瞿都督这样的兄弟们,为本王用命打江山,得到的不足其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公平吗?”

刷,瞿能这下是满脸通红,表情复杂的看着朱高煦。

陈文一言不发,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本王想削他们,把他们的田地和财富,分赏给有功的将士和官员,因为宗室不配得到这么多。”

“将士们和官员得到好处,自然会支持本王,所以,即便天下的宗室全反对我都没关系,只要瞿都督、陈将军这样的人支持本王就足够。”

说罢,朱高煦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本王当年和你说过,你在四川辛苦十几年,这些年为大明的付出(为俺阵前反水),一定要得到——应有的回报。”

“嘶”,瞿能脸涨的更红,满眼都是激动之色。

说话间,三人已经来到蜀王府,蜀王府门口左长史郑楷已经带着人在等侯迎接。

看到朱高煦,郑楷等赶紧施礼,态度非常热情。

朱高煦觉的这十一叔还是挺会做人。

朱椿在历史上的确很讨人喜欢,朱元璋在时就最喜欢他,朱棣登基后,也多次重赏朱椿,对他最好,瞿能等在四川也与他交好。

朱椿这人能文能武,特别敬重学者学士,他十五岁时,朱元璋命他到中都凤阳去,朱椿到中都后,第一件事情,不是游览中都的名山胜水,而是“辟西堂,以读书自娱”。

自己读书还不算,还要找人讨论。他把中都国子监的儒生们召来,“探讨经史,商榷异同,沉潜殆忘寝食。”

其间,他结识了当时的3个著名学者——李叔荆、苏伯衡和来复和尚,并与他们交往密切。

洪武23年,朱椿到成都就藩,首任左长史为陈光裕(陈南宾)。

陈南宾为元末明初一大名儒,“少读书,负俊名而持形悫雅。”意思是说,陈南宾自幼苦读,声名远扬,但为人谦逊谨慎,儒雅厚朴。

朱椿对陈南宾“敬礼尤至”,相处非常愉快,陈南宾年老退休,朱椿赐给他安车。安车是可在车厢里坐着的车子,供年老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朝廷征召名望高的人,往往赐乘安车。这是一种优礼方式,也是表示特殊的礼遇。

陈南宾享受安车待遇只是一方面,朱椿还给他修建了一座府第,取名“安老堂”。

从这些事可以看出来,朱椿首先很有才华,老朱这么多儿子里,只有朱椿最好学,难怪得到老朱的疼爱。

朱椿和谦逊谨慎的陈南宾交好,和文武全才的瞿能也交好,就证明朱椿这人人品还是不错。

所以朱高煦认为,通常这样的人,是可以和他讲道理的。

当然,如果讲不通道理,那只能用长刀和鲜血来替代。

周虎率先带着一队兵马进了蜀王府,长史郑楷看着朱高煦的兵马进府,表情有点古怪,毕竟这给人一种来者不善的苗头。

但朱高煦为了大事,自然要小心保护自己,这也没啥问题。

“我十一叔身体可好?”朱高煦这时边往里走,边笑问郑楷。

“回汉王,大王身体还算安康。”郑楷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应着朱高煦。

两人聊了几句,郑楷表情更古怪了。

因为朱高煦问他,你年俸多少?

郑楷是王府教授兼左长史。

左长史级别比较高,正五品,月俸十六石。

当然,其中也不全是粮,有银和布等物充数。

朱高煦这时表情一愣,停步回头看看,身后站着好多蜀王府的官员。

大伙都眼巴巴看着他。

朱高煦不动声色的道:“这个月还是十六石?”

郑楷道:“回汉王,是的呐。”

朱高煦皱眉:“本王上月初就已经下令,天下的官员,俸禄翻倍,蜀王府没有这么干?”

“。。”郑楷脸色通红,不知道说什么。

身后一堆蜀王府的文武,皆是表情古怪。

“算了,等本王见了十一叔再说。”朱高煦淡淡的道。

众人长长舒了口气,相互间看了看,很多人脸上露出狂喜之色。

汉王为官员加饷,且是翻倍,大伙当然都很兴奋,就是不知,蜀王会不会答应?

其实亲王府里,很多官员的俸禄,比如长史这级的,是算在朝廷头上的。

但通常是由亲王府先发,朝廷后面补数,到明朝中期和后期时,朝廷经常还会拖欠,地方官衙有的会欠王府一屁股的钱。

当然,遇到好的藩王会先垫,遇到不好的,就同样拖欠。

蜀王算比较好的亲王,但朱高煦的命令,他显然没有执行。

不过这样挺好,朱高煦要的就是这效果。

他刚刚明显已经感受到蜀王府一众文武的表情,听到翻倍两个字时,都十分兴奋。

“汉王,这边请,这边——”此时郑楷等蜀王府的文武,突然好像变的更热情了。

他们满脸堆笑,指引着朱高煦往里走。

蜀王府真特吗的大,朱高煦走了好一会,过了一重重的大殿,终于来到正殿。

大概听到声音,一个中年男子穿着衮龙袍正从殿内走出来,远远看到朱高煦,朱椿哈哈大笑:“是高煦啊,多久未见啦。”

“高煦见过十一叔。”朱高煦赶紧上前施礼。

瞿能和陈文也先后拜见朱椿,朱椿和瞿能关系不错,两人也聊了几句。

双方客套了一番,朱椿笑眯眯的引他进殿,一众文武也跟了进去。

朱高煦也不说起兵的事,朱椿也不问,双方好像没有这回事似的。

朱高煦开口说,当年瞿能差点被蓝玉案连累,多亏十一叔力保,才没被锦衣卫拿下。

瞿能也赶紧再次称谢。

朱椿听的表情一愣,不明所以,但马上道,我和瞿都督在四川相处的挺融洽的。

(今天还要加一更,月票过千加更,谢谢大伙的月票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