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365章 高煦为何这么歹毒

陈珪道,现在局势和靖难中不同。

靖难时,北军从北方向,有多个方向可以进入京师,所以朝廷在淮安,凤阳,庐州布以重兵,当然,这些地方的重兵,后来都没有用。

朱棣进来时,也没人敢动。

如今北方全在朝廷手上,朝廷主要防守的是南面和东面的海上。

守住镇江,东面海上就不怕了。

守住浙江,南面水陆路也不怕了。

“镇江守将是谁?”太子这时问。

“保定侯孟善。”

太子听以,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应该比较满意。

孟善在靖难前就是燕山中护卫千户,建文三年七月,他奉命守保定,南军数万来攻,保定城中只有几千人,孟善守的固若金汤,靖难后,因此而被封为保定侯。

孟善善守,又经验丰富,由他守镇江,是相当稳妥。

太子现在最担心就是各将会降。

孟善也算燕山老将,而且儿子孟瑛是京师某卫指挥使,现在就在京城里。

孟善五个儿子,只有孟瑜跟着父亲守镇江,其余的全在京师,朱棣这招,有点以为人质的意思。

他下令诛杀了投降的俞行舟一家,现在官军这边的将领,可不敢轻易再反水。

虽然残暴,也有损士气,但确实有点用处。

“江西呢?”太子这时问。

如果叛军进入江西,也可以从江西进江南。

江西兵马比较少,现在一共才三个卫,九个所。

其中两个卫参与了广西会战,全军皆没,几乎全降了汉王。

所以现在朝廷只在江西九江、南昌、抚州、饶州、广府府五地驻守了兵马,等于放弃了江西大半个省,守住江南前面的屏障。

目前叛军也没有进入江西的样子,所以暂时看起来比较平静。

但朝廷也做了两手准备,若福建李远的兵马从邵武进入江西,江西兵马退守饶州和九江,南昌都可以放弃。

只要守住饶州和九江,叛军也不敢深入直隶,粮道随时会被断。

因为饶州和九江都在重要的水驿道上,除非叛军没有船,或不走水路,但辎重粮草走陆路更加的艰难,也更容易被突袭。

太子朱高炽这时问:“江西五府州,朝廷有多少兵马?”

江西那边兵马不多,但京师和直隶有些卫所过去支持,像九江,京师过去的三十个卫,有一大半驻守在哪,当然,后继正陆续往湖广集积。

朝廷最后的策略,在江西要保持五万人,护卫直隶南边,不让福建的叛军从江西进入直隶。

太子听完后,便道:“所以除了湖广决战分胜负,朝廷唯一要担心的是,福建的李远,会不会从福建,攻入江西,再从江西,突袭京师。”

“刘荣在浙江盯着李远,而且江西五府咱们有兵马驻守,这个可能性不大。”

“李远若是还想学靖难八百骑千里突袭,就是自找死路。”

从陈珪的分析来看,叛军如果想偷鸡,除了从江西外,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可以做手段。

所以朝廷在江西一线也布置重兵,京卫都是先到九江,然后再分批往湖广,随时可以支援江西。

当然,到京师还有很多地方,西北面有山东,河南,但现在都在官军手上。

太子这时微微有点放心,朝廷现在的局面,和防守难度,比建文时要容易很多。

建文时北军打进山东,进入直隶,李远还千里突袭,在沛县烧了官军上百万石粮,简直如无人之境地。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建文帝已经组织不了太多的兵马,兵力不够防守。

而现在朱棣手上还有近百万大军,可以从容布置,除了湖广决战的兵马,还有的多,防守方向又少,所以太子感觉比较放心。

“城中又是如何?”太子朱高炽很有经验,外围御敌是一回事,但万一叛军真兵临城下怎么做才是最好。

陈珪说,除了一些城门被堵住,以防叛军火炮外。

各城门守军俱由北军军将担任,兵马都是从北平方向和辽东抽过来的靖难老军。

这个主要是防止内部有人想投降,会打开城门。

如果蚁附的话,叛军再多兵马,恐怕也是白白送命。

“一旦战时,只要不是守城门兵马,进入城门百步内,就射杀,同时传迅。”

“守城门兵马三天或五天一轮换城门,换门都不固定,临时决定。”

陈珪说了一大堆,具是守城要点,并且镇对叛军弓箭特别多,在城头大量打造箭垛,用来防箭。

这时谭忠说话了:“听说叛军火炮很多,也打的远,泰宁侯准备怎么办?”

陈珪说,京师城头现在有一百多门洪武大炮,也不少。

居高临下,不会打的比叛军近。

他是没和讨逆军打过,还以为讨逆军的火炮和他们的洪武大炮差不多,相当自信。

再说京师城墙这么厚实,你再多火炮有什么用?

陈珪还是很有信心的,和他交流一圈下来,太子也变的信心大增。

朱高炽这时想了想:“危难关头,有些人喜欢偷鸡摸狗,私下窜连。”

“传旨下去,俺父皇离京后,京师文武官员,不得有三人以上私下聚会碰头。”

“减少两人以上的私下聚会碰头。”

“有什么公务,都在衙门里面见面说,有什么事,在大庭广众下讲。”

简单说,就是不要窜门了,省的你们私下窜通。

历来的兵变和反水,都是有人私底下见面,勾对各路军将完成的。

永州兵变也是如此。

陈珪三将觉的这招虽然不讲理,但应该有点效果。

朱高炽沉声道:“着锦衣卫多置密探,严加查处。”

他说完后,突然回过神:“纪纲呢?”

袁珙这时道:“纪纲亲自去江南和浙江没海,抓拿通敌的商人。”

朱高炽开始没明白,听袁珙一说,感觉事情有点严重。

朝廷缺粮了?

朱高炽甚至觉的有点不可思议。

靖难中燕军在后期兵马越来越多,终于开始缺粮,因为缺粮,朱棣在大胜后,曾解散了数万官军步骑降军,连骑兵和战马都没要。

没办法,步兵都养不活了,战马更没办法养活,还不如送回去,消耗朝廷的豆料草料。

朱棣最后直取京师,也是粮草不够所逼,拖不下去。

但现在,他们是朝廷的一方,居然又开始缺粮了。

要知道朝廷现在控制着粮食产量最高的省份。

陈珪这时道,朝廷粮食大省湖广现在有一大半被叛军所占,官军这边地盘上的卫所还比叛军少,这意味着军田也比叛军少,所以在湖广,要么双方打仗,没收获,就算有收获,也肯定叛军比他们强。

而且,叛军云南,交趾等地(包括占城、吴哥王朝朝廷目前还不知道)都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和物资往叛军地盘上送。

叛军的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都有大量卫所军士在屯田,没有加入战争。

广东和福建据说屯田也囤的很好。

相比之前,朝廷在北平,河南,山西,山东,直隶,浙江、湖广、江西,到处征调兵马,准备会战,几乎七八成的军田已经处于劳力严重缺失的状态。

想想靖难中,南军最多一次也就征招了六十万兵马。

而朱棣在即将开始的湖广会战,投入八十多万兵力,还有二十万民夫,号称一百万。

这意味着,朝廷最少有几十万青壮没在屯田。

当然,朱棣现在开始决战,也是在去年秋粮之后,时间也是刚刚好。

但如果短时间不能取胜,一旦拉入持久战,到夏粮时,朝廷这边的产量,肯定要远远低于去年。

“可这还不是关键。”袁珙这时道:“朱高煦在福建沿海以重金收粮,还用交趾,南洋等地的特产来换,据说现在有种白糖,十分珍贵,很受欢迎,也用来换粮。”

“江南的商人,把白糖换到手上,卖到日本和朝鲜,能赚数倍,这些商人见利忘义,趋之若鹜的跑向福建,用粮去换糖。”

“朱高煦很阴毒,凡是用粮换糖,比用白银买糖便宜很多,江南和浙江的商人还要再便宜,摆明就是故意换掉咱们的粮。”

袁珙说到后,简直咬牙切齿:“浙江台州,有人敢把官仓里的粮偷出来去换糖,然后再卖,就能净赚一倍。”

“现在朝廷在江南一带的征粮和税赋,已经出现大问题了。”

所以朱棣再派纪纲亲自过去,一定要抓到走私勾结叛军的商人,然后抄家灭族。

“岂有此理,高煦为何这么歹毒。”太子痛心疾首:“若是朝廷粮不够,苦的还是百姓啊。”

陈珪诸将都暗赞太子仁厚。

很久没说话的姚广孝这时说话了:“汉王很会搞事情。”

“除了在战场上用阴谋诡计,还知道在战场之外,再下黑手,这点,我们在靖难中都没有他做的好。”

姚广孝突然说朱高煦的好话,四周一片震惊。

但所有人想想,姚广孝没有说错。

古代人只知道打仗,但朱高煦知道,可以从经济,宣传,后勤,等各方面渗透,战场之外,或许会更加的惨烈,如果做的够好,甚至可以决定战场的胜负。

这时谭忠看出太子心情不对,立马道:“汉王诡计多端,还在战场外用无耻的手段,但是只要陛下在湖广堂堂正正的打败叛军,一切的阴谋诡计,都是徒劳。”

袁珙也道:“只要陛下打败叛军,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太子默不出声,估计已经在想,就怕父皇打不过高煦。

议过事后,众文武纷纷离开。

袁珙和姚广孝最后走,走的时候,袁珙不时打量太子面像,越看眉头锁的越紧,但他也没说什么,走出太子府后,袁珙看了看天空,哎,长长叹了口气。

姚广孝缓步出现在他身边:“你刚刚一直盯着太子看,看出什么了?”

袁珙眉毛一动,想了想后道:“不是说过,很久没看了,应是日渐生疏,看啥都不准了。”

姚广孝心中一动,不可思议的看向袁珙。

靖难前和靖难中,特别是靖难前,袁珙是何等的自信。

却听袁珙又道:“要是忠彻在就好了。”(儿子袁忠彻看相比他还厉害)

姚广孝默默看着他:“无论如何,我们——不能输。”

袁珙身体一震,扭头看向姚广孝,然后狠狠的点了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