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377章 你将来为王,可不能忘了咱们

城关口的杨雄脸色严肃的看着下面潮水般的进攻,但他的脑子却是在想吊桥岭的叛军。

吊桥岭护翼城关东侧大门,吊桥岭被破,叛军很快就能来到东门下。

东门那边的洪武大炮都被运到这里来了,就算运回去,也没啥作用,那边只能放一门炮,叛军有炸药,冲上来就能炸开城门。

武关的东门非常简易,也没封堵,在历史上可是从来没有被攻破过,因为没人能过吊桥岭。

讨逆军是有武关以来,第一支冲过吊桥岭的兵马。

“千户,千户,怎么办。”身后有军将已经过来寻求支援,吊桥岭那边节节后退。

四周开始喧闹。

有人提议把东门堵住,赶紧堵。

但也有人说,还有兄弟们在外面,堵了兄弟们也回不来了。

还有人提议把炮和碗口铳推过去,但马上遭反驳,这边更需要,叛军也大举攻城了。

“得找人杀回去,把叛军赶回原来位置,一定要守住吊桥岭,东门经不起叛军进攻的。”杨雄这时厉声道。

“吴文山,你马上带队人杀回去,给老子杀回去,对面都是土人,你们连土人都打不过吗?”

“喏”一个百户吴文山立马点了队精锐,匆匆往东门方向去。

藤聚这时正和宋长保,宋璟三人一起。

他们带来的人正帮忙防守正面南门,三人看向东门方向。

宋长保问,要不要咱们的人过去帮忙?

藤聚道,现在这种情况,最好把东门堵住,但他们没有准备,没想过有人能攻过吊桥岭,现在封堵都没有材料。

宋璟沉默了会,突然道:“怕是守不住了。”

藤聚和宋长保面面相觑,然后奇怪的看着宋璟。

宋璟正要再说点什么,突然。

城外有人大叫:“明人不打明人,降了吧,跟着汉王拿双饷。”

“明人不打明人,降了吧,跟着汉王,拿双饷。”

声音开始不算齐,后来越叫越齐,然后是山呼海啸。

城头本来炮声铳声连锦,弓箭如雨。

听着这声音,很多人下意识不打炮不打铳了,想听清楚,楼下叫什么。

渐渐的,现场突然没有炮声铳声,城头上的守军都在听下面叫什么。

不一会,东侧也响起大喊声。

土人们也在用汉语叫:“明人不打明人,降了吧,跟着汉王,拿双饷。”

官军原本已经去了一批援兵,稳住阵角,土人突然这么一叫,立马好像士气就有点下降。

叫着叫着。

突然。

轰。

思沧木似乎又扔了一波炸药。

吊桥岭瞬间被烟雾包围,然后大波官军开始后退,并投降。

”走走走走-——“藤聚疯狂拍拍宋长保和宋璟,又来到杨雄面前:“守不住了,撤撤撤-——”

杨雄跺脚:“哎。”

他看看藤聚,再看看四周的兄弟们:“藤将军你们先走,末将无脸见西宁侯了。”

藤聚知道他可能想降了,也没多说什么,转身招呼自己的人,从来时的方向往外跑。

小宦官脸色更加惊恐,只能跟着他们,几个人一边跑一边回头,真是不敢相信,这还是关中四大关,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攻破了。

历史上通过武关的还有刘邦,黄巢、李自成。

其中刘邦是从外攻进来的,但那时秦败亡之势已成,武关几乎不战而降,让他直入关中,比项羽先到,

黄巢和李自成都是从武关里面往外的,且都是在当时王朝的混乱末期。

所以汉王的兵马,是第一支在明皇朝鼎盛之时,从外攻进武关的,更是第一支从吊马岭杀进来的部队。

藤聚三人带着小宦官又沿原路往外逃,然后发现很多武关守军也跟着他们,一起往外逃。

他们来时两百多人,走出去后变成三百多人,人还多了。

中间因为往外走的匆忙,前后又有数人和十多匹马掉到深涧,可见这北部也不好走。

宋长保下山后,还看看山路,似乎在考虑山下能不能守住,因为这道和吊马岭一样很窄。

“别看了,快走,这边守不住。”藤聚猜出他的想法,伸手指了指头顶。

叛军攻进武关后,在上面可以扔石头下来,还能架起大炮往下打。

宋长保无奈,只好转身跟上。

三人下山后,带着三百多人,也不知该去哪。

朱棣招他们入京,原本他们想以助守武关的借口,拖延时间,没想到武关这么快被攻破。

现在他们还有几个选择,一个往北走关中四大门户的潼关,那边有潼关天险之称,然后从潼关进河南,从河南往京师去。

二是回去向宋晟和张武报告,武关被攻破了,关中危险了。

“藤指挥使,末将奉杨千户的命令,要去西安通报,武关丢了。”这时一个百户过来,他刚才也带着一批人下山,藤聚三人以为他们要逃命,原来是打算去西安报信。

但报信也不用带这么多人吧?

藤聚当下道:“那行,伱们先走。”

那百户脸色有点不好意思,希望借几匹马。

藤聚当即让人匀了几匹马给他们。

百户带几个人骑着马往西而去,后面约一百多人,跟着跑向西面。

转眼间现场就余下他们一百多人。

藤聚点验人数,过来时两百精锐,加他们四人,现在只有一百六十多人,有人可能失陷在刚刚上面的防守战中。

现在怎么办,宋璟想了想,向藤聚,宋长保使了个眼色,三人走到一边,把那小太监放一另边上。

“关中守不住了。”宋璟道:“讨逆军进来,只需攻占渭南,就能截断西安撤向潼关的路。”

“如果四川瞿能这个时侯再打进来,东西两面夹击,到时张武和我爷爷,可能要全军覆没。”

当然了,他们除了撤向潼关,还能往北从山西撤,从延安走。

但那边的路就更远了。

“我爷爷那性子,估计不会撤的,叛军要是断了他们的路,可能会来打渭南。”宋璟沉声道。

“关中丢了,我爷爷撤到山西,也肯定要被皇帝治罪。”

“我们京师的家人,都可能会遭殃。”

“藤将军你也别回凉州了,回去没啥用。”

藤聚苦笑,关中丢了,他回凉州有屁用,叛军一进来,肯定到处投降。

“宋璟你的意思?”宋长保隐隐感觉到宋璟有什么想法?

“咱们想办法进潼关,潼关和武关一样重要,汉王不好打,要是咱们在关键时候,能-——必然立下大功。”

“嘶”藤聚和宋长保倒吸一口冷气,两人不可思议看着宋璟,没想到宋璟这个时候,开始想投靠汉王了。

见两人不出声,宋璟涨红了脸:“我爹战死在灵壁,朝廷还要治他的罪,这些年我都不敢回京,只能跟着爷爷在凉州。”

“就算官军胜了,我还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罪人之后。”

“为何不拼一把。”

宋璟说的一点都没错。

爷爷宋晟在靖难中没帮建文帝,立下大功,两个儿子娶了朱棣女儿。

可宋璟父亲战死在灵壁,却变成罪人。

宋晟照顾了全家大部份,但有没有想过这个孙子。

是的,宋晟也没做错,历史上很多家族都会两边下注,即然如此,我为何不下注汉王?

至于京师里的叔叔伯伯和兄弟们的安危,我也顾不得了。

宋璟是自私的,但现在没人说他不是。

宋晟当年自己骑墙,两边靠,害死了宋璟的父亲,现在孙子反水,也没理由怪他。

但最重的是,藤聚和宋长保都知道,朝廷在关中,大势已去。

就算没有他们,最后也只能守一个潼关,而且能不能守住,还是问题。

“走,那就去潼关。”藤聚厉声道:“老子也早就想投了。”

“。。”宋长保苦笑,他想了想:“留两个在,通知汉王的人,到时一举拿下潼关。”

“当是如此。”藤聚看了看他。

“那我留下。”宋长保决定不走,以做内应。

这波人奔向潼关的同时,

思沧木正被盛庸召见。

盛庸大大赞赏了他,同时正看手中的东西。

“盛将军当心。”思沧木笑道。

盛庸手上是思沧木自制的炸药。

或者说炸药包。

汉王军中也有炸药包,主要是来炸城门的,威力巨大,又很沉重。

刚才吊桥岭是肯定不能用,一炸下去,山崩地裂,道路被炸掉不说,不知会有多少人掉下去。

思沧木这个是自己自制的。

他拿了个装水的皮袋,把炸药倒进去,塞的满满,然后放下少量的碎石,装了引线,非常简易。

因为装的不够密封,其实威力不是很大,但刚才那种场景,却是效果很好。

“好,干的不错,思指挥佥事。”盛庸这时伸手拍拍他肩膀:“汉王知道你破了武关,一定会重赏。”

“多谢汉王,多谢盛将军。”思沧木喜不自胜,赶紧下跪:“愿为汉王效命。”

他如愿以偿,当天晋升为指挥佥事,更表示,以后愿意跟着汉王干,不想回思氏了。

思任法就在边上,表情有点尴尬,思氏土司中,越来越多的土兵似乎习惯了明军的生活,都想留在中原大地。

这仗打完之后,有多少人愿意回云南还是个未知数呢。

若是汉王让我的土司兵驻守其他地方,不回云南怎么办?他的土司兵跟着汉王兵马越打越精锐,事后未必会还给他。

就在思任法胡思乱想时,盛庸靠近拍拍他肩膀:“战局差不多了,你将来为王,享受荣华富贵,可不能忘了咱们。”

“俺要到云南尝尝云南的美酒,你可得给俺留点。”平安叫着。

思任法哈哈一笑:“末将欢迎来来不及呢。”

他很有深思的看了下盛庸,盛庸这是在提醒他,你若能当大王,享受荣华,还想这些干什么?这么想想,豁霍然开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