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三十七章 稳定胜过一切

摆皇 第三十七章 稳定胜过一切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9:45 来源:笔趣阁

万历八年十月,这次大朝会,全大明的官员都在关注。

万历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文臣、勋贵,三呼万岁后,众人都微低着头,这时刑部尚书严清出班:“臣,严清弹劾内阁首辅张居正,此人结党营私,陛下南巡时,礼部尚书潘晟、工部尚书曾省吾、兵部尚书方逢时曾到他府邸密谋。”

这件事被严清得知,就已经不是秘密,朝中官员大部分都知道,张居正面色铁青,一言不发低着头。

“潘晟。”

“臣在。”

“严清说你们结党营私,你有什么要说的?”

就算死刑犯,还要给人申辩的机会,朱翊钧又不是暴君,何况他也不想让张居正他们现在倒下,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解决东北部的草原部落,以土蛮察哈尔部,还有喀尔喀部为主,内阁首辅突然退出朝局,会影响朝廷稳定,何况还是张居正这种权臣。

“回今上,内阁张元辅本是微臣的同乡,到他府里宴饮,本是人之常情,微臣不知为何严尚书反应这么大?”

朱翊钧点点头,大明皇帝要端的住,不能被朝臣左右判断:“你们都说一说。”

听到陛下这么说,皇极殿的大臣都不是傻子,这再明显不过,就是要维护张居正,这时太仆寺卿出班:“今上,同乡宴饮本人之长情,不过,陛下南巡时朝中内阁元辅,同各部尚书聚在一起稍有不妥。”

“说的有道理,朕告诫各位臣工,要注意朝廷体统,张元辅身为内阁辅臣,尽量要避嫌,虽乃人之常情,但是会给官员们猜测的疑心。”

“这次就算了,严尚书你看如何?”

严清无奈,只好点头,回到文官队列中。

“都察院左督御史。”

“臣在!”

“尔身为都察院左督御史,不能谨慎做事,罚俸半年。”

徐炌也知道这是万历皇帝在敲打他们,赶紧跪下叩头:“臣,知罪。”

万历皇帝手里拿着《病榻遗言》皇极殿内的官员、勋贵眼睛都盯着,心想该来的还是来了。

“《病榻遗言》传闻乃前内阁首辅高拱所写,现在咱大明的官员,回老家归田园居的时候,除了寄情于山水,还要在各地书院担任山长,培养下一代,有些官员不免要著书立说,在朝廷之事不管有的没的,都要编写出来,甚至皇宫内的事都要编出来,美其名曰宫廷秘闻,这本《病榻遗言》就是这样,半真半假迷惑大众。”

万历皇帝从龙椅上站起来,狠狠的把《病榻遗言》摔在桌子上,众官员被吓一跳。

“朕看来《病榻遗言》就是一本妖书,不顾朝廷安危,妖言惑众,大明的脸面何在?朝廷的体统何在?”

“刑部。”

“臣在!”

“东厂、锦衣卫。”

“敕令刑部、东厂、锦衣卫调查《病榻遗言》这本妖书,朕要看看到底是谁在妖言惑众,命你们一个月调查完此案。”

“内阁票拟,明旨各地,官员回乡著书立说朝廷不会管,但是妖言惑众,唯恐天下不乱,以后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

“有些官员教育培养下一代,有些官员回乡就成了本乡一霸,隆庆年徐阶就是例子,朕这次南巡,又听说他家强占土地,记吃不记打的东西。”

“都察院!”

“臣在!”

“派人调查徐阶家田地、家产,这些读书人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朝廷已经优待官员,还要贪心不足,调查清楚上报朝廷,要重重的办!”

“朕再次告诫朝廷官员,回乡以后安分守已,不要干预县官管理地方,也不要干预司法,以后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绝不姑息,回乡归田园居就好好享福,再没事找事,看朝廷怎么收拾他们。”

殿内众官员还有勋贵一听,得,这次张居正过关了,还要继续担任内阁首辅,他都这样了,还简在帝心,陛下到底怎么想的?

这次退休回老家的官员,还不恨死张居正,特别是徐阶,就差点着命骂,本来隆庆年朝廷调查他就兼并二十六万亩田地,现在听说四十万亩,这次肯定跑不了,不知道收敛,也是真活该。

众官员心里盘算着,以后回老家还真要低调些,这大明的官员回老家后,确实成为当地一霸,有时县官还要听退休官员的。

“再有一件事,朕听说京官苦,有些官员还要靠借贷过日子,这不丢朝廷的脸面吗?这么大的大明,京里官员还要借贷生活,朝廷体统何在。”

“吏部、户部。”

“臣在!”

“臣在!”

户部尚书张学颜拿着清单说:“臣等按照今上吩咐,连夜草拟出一个清单,请今上过目。”

万历皇帝扫了一眼,把清单交给张宏,然后走到大殿中央,开始侃侃而谈:“朕决定给京官发放养廉银,这一来朝廷要优抚官员,二来都希望你们廉洁奉公,一品到九品不等,冬至前就给你们发下去,到户部去领取。”

又走回到龙椅旁边,向张宏一摆手。

“一品官员不论文武,实发养廉银:一百八十两。

二品:一百六十两。

三品:一百五十两。

四品:一百三十两。

五品:一百一十两。

六品:九十两。

七品:八十两。

八品:七十两。

九品:六十两。

京官两千一百多人,平均每人一百一十两左右,总计:京官养廉银二十三万两。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大明的皇帝居然给官员发放银子,有些官员贪污,不在乎这点银子,有些官员可真四处借钱,甚至有些官员等着俸禄过日子,现在朝廷发放养廉银,还是从内帑支出,这可真是圣天子。

呼啦啦大殿内,还有皇极殿外跪倒一大片,这就像年底老板给员工发奖金一样,能不高兴吗?

“就这些事,已经十月,天也有些冷了,京里守城的兵丁也苦,定国公。”

“臣在!”

“你和冉登也拟草出一个清单,看看守城兵丁要发多少奖银,大家都开开心心过了年。”

“遵旨!”

“咱们殿里的君臣暖和,殿外的诸位臣工可还冻着,就这些事,散朝。”

五品、六品、七品小官听到圣天子这么说,心里别提有多暖和,虽然在皇极殿外面站着冷,心里一点都不冷。

回到乾清宫,这屋子里很暖阁,都有地热,太监们把烧好的木炭放进去,能保持半天温度,一天换两次木炭,烟从火道直接排放出去。

有些妃子被打进冷宫,就是冬天没有取暖的地热,能不遭罪吗?

现在玉熙宫已经装上暖气,朱翊钧还让内侍太监们给他搭建一个火炕,处理完朝中这些事,他就住进玉熙宫。

刚才在朝会中让刑部尚书严清有些受委屈,朱翊钧派人叫严清到乾清宫,安抚他。

“老臣严清拜见今上!”

“请坐,给严先生倒茶。”

严清是云南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抄冯保家,清单上面没有严清的名字,可以肯定严清为人正直。

“严先生,朕也有朕的难处,内阁首辅换人,会给朝局带来动荡,稳定压倒一切,希望您能体谅朕。”

“臣知道,臣鲁莽了。”严清微低着头。

现在朱翊钧被李太后、张居正、张四维、辽东、蓟州军,宣府、大同、山西军压的左右为难,他总不能和李太后翻脸。

“严先生忠君体国,乃大明良臣,朕实在不好让你受委屈。”

“朕准备给你加太子少保衔,荣圣从一品,这个还要与内阁商议。”

严清很感动,他听到陛下的褒奖,要比加太子少保衔还要高兴:“谢陛下隆恩!”

朱翊钧亲自把严清搀扶起来,一挥手:“来阿!”

万历皇帝从内侍太监端着的托盘中,拿出一个精美盒子,递到严清手里。

“今上,这是?”

“打开看看。”

严清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副眼镜,大明咱就有眼镜,可是制作这么精美的眼镜,还是第一次见。

“这是朕让将作监专门为严先生作的,你戴上试一试。”

严清把眼睛戴上,这副镜子带着舒服,而且看东西清楚许多,要比商铺里的眼镜还要好。

其实就是一副老花镜,严清已经六十岁了,人到六十避免不了眼花,按照后世老花镜,制作一副,对于将作监来说,小菜一碟。

“多谢陛下,戴上今上御赐的镜子,老臣这老眼,看事物都清晰起来。”

行了,严清平时很严肃,这戴上他送的老花镜,还臭美起来。

“这事就这么办,刑部调查《病榻遗言》的时候,真真假假,给朝廷一个交代,给大明官员一个交代,也就过去了,现在高拱、冯保都已经病逝,王大臣也已经被杀,死无对证就算了,要是深究下去,牵扯太广,这朝廷还不乱套吗?严先生你说是不是?”

严清点点头:“老臣明白。”

万历皇帝又一挥手,太监们端着两个托盘。

金如意一柄、金瓜子二十二两、银豆子六十六两、白糖两包、西湖龙井一盒、蟒缎一匹、高粱酒两小坛、其他赏赐若干。

“咱知道严先生治家严苛,对朝廷有功不能不赏,这白糖是内宫新做的,严先生拿回家尝尝,等会咱就派内侍送到先生府里。”

“谢今上隆恩!”

这可是陛下赏赐的金如意,以后供奉在祖先堂,脸上也有光,这辈子在朝廷当官没白当。

严清走后,朱翊钧心里惦记着张敬修,他可是南巡回来生病的,万历皇帝想杀他就光明正大,他可不会暗中下毒这些,派遣内侍太监到张府探望,不管怎么说,他的心意到了。

“把董嗣成叫到乾清宫,朕有事和他说。”

董嗣成还在行人司,海瑞跟着到京,现在万历皇帝还不能安排他担任都察院左督御史,想要操作起来,就要把徐炌给弄走,把都察院左督御史职位空闲出来。

现在张居正势微,可以升任潘辰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给张居正当援兵,曾省吾担任礼部尚书,徐炌接任工部尚书,这样都察院左督御史位置就空闲出来。

要想取之,必先予之,万历皇帝让潘晟进入内阁,那么海瑞担任都察院左督御史,张居正就要帮他操作,不然就拿方逢时开刀,把他这个兵部尚书拿下,让庞尚鹏回京担任兵部尚书。

朱翊钧明年准备让庞尚鹏回京,挂都察院左督御史、户部尚书衔,担任顺天、保定、北直隶总督、巡抚,打仗需要钱,明年开春修京里的街道,现在京城的街道都是土路,万历皇帝想把京城里的街道修成水泥路,并且修建排水系统。

这样由庞尚鹏担任直隶总督、巡抚,京城(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大名府、真定府、永平府、广平府等等府州,开始收商税,这一年商税少说能收两百万两白银,把崇文门的关税取消,只收店铺税。

说别的都胡扯,还是要收商税,等以后再收海关税,这钱不哗哗的吗?

董嗣成还是第一次到乾清宫,陛下他已经见过很多次,在皇宫内还是第一次,内侍太监带他到东暖阁,陛下还是着布衣。

“海瑞住在什么地方?”

“回陛下,海先生住在微臣家中。”

“你可要好好照顾海瑞,对了,你成亲没?”

董嗣成有些纳闷,为何陛下这么问?

“回陛下,微臣已经成亲。”

“原本咱还想当月老,把王锡爵的女儿王焘贞许配给你,现在可惜了,成亲就算了。”

大明皇帝当月老,这太有意思。

“咱知道你家富裕,也不赏赐你黄白之物,这里有两包白糖,还有两坛今年新酿的酒,等会你拿回去。”

董嗣成叩头:“谢,陛下赏赐。”

“恩,对了!你想不想当地方官?给你一个县,让你治理,你能治理好吗?”

董嗣成这官职调换太快,先去翰林院观政,又到行人司做钦差,现在陛下又让他当知县。

“微臣愿意,微臣当尽心尽力,治理好地方。”

“把大兴县交给你治理,等会朕和顺天巡抚说一声,治理地方可不比在朝廷当差,地方复杂,切勿鲁莽。”

其实朱翊钧就是想培养年轻人,董嗣成年龄和他差不多,他家里虽然富裕,可是本人很节俭,而且办事用心用力,这样先让他有基层经验,在下面锻炼两年,再回六部任员外郎,然后再外放知府,这样就看董嗣成自己能不能历练出来。

有些时候富二代和富三代也不是纨绔子弟,朱翊钧也不会对这些人有偏见,董嗣成家里就有钱,祖父又是嘉靖年的礼部尚书,他该用还是用,就看有没有才干。

回京以后批阅奏疏,接见各官员,办理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忙来忙去就到冬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