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五十五章 历史记录都是假的

摆皇 第五十五章 历史记录都是假的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9:45 来源:笔趣阁

孟尝高洁,空余怜民之情。

如果说帝王富有四海,那么现实就会告诉他,这句话听听就行,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掣肘、太多的不得已。

从察哈尔营地到锦州,南返路途五百里,这一路上万历皇帝很少说话,看到辽东将士万历皇帝心快死了,将士马匹上挂着人头,这些人头都是蒙古牧民的。

审查这些人头由兵部,就是因为人头考核,上万辽东百姓惨死在辽东将士手中,甚至已经死去的人都不放过,都要刨坟把人头割掉,化妆打扮一番,当成蒙古人头报功。

万历皇帝下令,让近卫军距离辽东将士远一些,同时要抵挡辽东将士,营地要严密巡逻,口令对不上,当场斩杀!

这不是朱翊钧的多疑,而是他害怕土木堡再次上演。

土木堡就是这次政变,明军自己人把自己人全部杀掉,史书看一看就行,现在言论被文人、士大夫阶层控制,皇帝也无能为力。

土木堡距离居庸关一百里,也先的大军不直接夺取居庸关,反而去宣府、大同,这就是欺骗傻子。

要是也先活捉英宗,那么只要长脑子都会直接打居庸关,骑兵两个时辰到居庸关,秋风扫落叶拿下,在居庸关休整大军,换上明军的盔甲,居庸关到京城只有一百里,第二天当成大明大军回京,直接进城乱杀,挟英宗以令天下官员。

何必要去宣府、大同?

事实就是杨洪、于谦、石亨他们政变,杨洪的儿子杨俊带着紫荆关、独石口的骑兵,绕路来到居庸关,从居庸关向土木堡杀去,英宗在土木堡的军队,没有抵挡京城方向有人杀过来。

只要打过仗,能看懂地图的都知道,土木堡距离居庸关一百里,骑兵两个多时辰就到,拿下居庸关大军换上明军的盔甲,拿下京城犹如探囊取物,只有傻子才去打宣府、大同。

那么为什么英宗要去宣府、大同?

就是因为他知道政变了,要去宣府、大同调兵,可是杨洪、石亨不敢见英宗,这样才跟着也先回草原,那么土木堡政变以后,谁掌权,谁升职最快,谁就是政变方,这个道理很简单。

这次万历皇帝亲率大军打察哈尔部一个道理,从背后直接攻击,察哈尔部根本没有反应,瞬间就被打崩溃。

为什么不打居庸关?也先要是有几万大军,为什么不秋风扫落叶一般拿下居庸关?

居庸关当时守军只有几千人,也先大军直接横扫,这就说不通。

能说的通,只有也先没有人,他到大明是朝贡的,当时他也召集不了大军,草原部落召集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以为各部落分散,当时又是八月,草原各部落还在放牧,根本就召集不了大军。

草原各部落打仗不像中原,各部落相距很远,部落首领可不管你是不是太师,马匹、牛羊放牧最重要,这就像农民秋收一样,一般秋季以后扣边,也是这个原因。

八月大军攻打大明,那么也先五月就要召集各部落,五月召集各部落,这个可能吗?

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万历皇帝北巡,只有三千人,还要提前准备两个月后勤粮草物资,也先战兵两万,那么他就要带四万人扣边,还需要十几万头羊,十万匹马,当时五月,他能召集这么多兵,这么多羊、马匹吗?

万历皇帝可以肯定,土木堡就是明军自己人杀自己人,政变方有杨洪、石亨、于谦、杨俊他们,目的也很简单,他们害怕英宗杀他们。

大同、宣府吃空饷、喝兵血严重,而且还向蒙古卖武器、火器,如果资敌,被英宗查出来,那么就会被砍。

这也怪英宗太善良,不知人心的险恶,他没有想到这些人会政变,杨俊会带着骑兵从京城方向杀过来,以为快到京城没什么事,其实想害他的就在京城里。

这也是万历皇帝为什么会匆匆从草原撤军的原因,西边传来消息,土默特部把汉那吉在召集各部,有意向东而来。

还有辽东将士、蓟镇将士、朵颜卫四位首领,都在大军之中,近卫军只有三千人,自保没有问题,可是被他们困在草原,那么就会出现变故,万历皇帝现在不能信任戚继光,也不能信任李成梁,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做出倒行逆施的事?

七日后,大军回到锦州。

这次北巡结束,万历皇帝脱下战袍,汗水、血水、冰、雪都混合在一起,脱下战袍后,屁股、后背几乎撕掉一层皮,流了很多血。

回到锦州第二日,万历皇帝犒赏辽东将士,士兵每人二两白银,每人一斤高粱酒,每人两斗粮食,每人一头羊。

并不想在辽东久留,犒赏粮食第二日,大军也休整差不多,大军开始向蓟镇行军。

当大军走后,辽东将领心里很不爽。

“大哥,陛下没有召见你,也没有召见辽东的将领,就连叶巡抚也没有召见,他这是玩什么花招?”

“不出意外今年咱们就会调往别处,陛下平定辽东外的蒙古各部落,准备向西边用兵,咱们不是去宣府,就是去大同。”李成梁看着众人说。

“我以为陛下会调查咱们吃空饷,杀良冒功呢?”李成材端着酒杯看着众人。

“引而不发,就是准备处置咱们,先把咱们稳住,再把咱们调到别处,然后派人收拾辽东烂摊子。”

“如果好好表现,咱们或许可以活命,如果表现不好,全部都会被砍头,陛下大军在草原上斩敌一万多人,绝不是优柔寡断之人。”

“反了算了,不能继续在辽东快活,还有什么意思。”

李成梁一拍桌子:“胡话!如果咱们反了,蓟镇官兵、蒙古这些部落就会过来打咱们,掐断他们的粮草,只能等死,陛下乐不得咱们反,到时清理辽东更简单。”

“除了咱们这些家丁,谁愿意跟着咱们反?喝了这么多年兵血,辽东的人心已经失了,咱们李家爷们,在辽东臭大街,乖乖听从安排就行,如松能跟着万岁爷,咱李家也不亏,何况陛下并不想杀咱们,他就是想让咱们去宣府、大同、山西平衡这些地方的将门、文官。”

李成梁不亏清太祖,他的头脑够,人也非常圆滑,清朝人给他写的历史,犹如一本小说一样。

传说中的李成梁,四十岁没钱承袭爵位,家道贫寒,其实根本就不是这回事。

李成梁家世代将门,他家世袭的指挥佥事为正四品,月禄两十四石,李成梁家在辽东很有影响力。

大姐嫁给指挥权周军图。

二姐嫁给指挥权管君海。

三妹嫁给指挥权刘君湚。

指挥权正三品官职,不算吃空饷的,就光拿工资,都足够养家,而且朝廷优抚很高,三个指挥权亲家,李成梁家能缺钱吗?

李成梁的弟弟李成材,他可是比李成梁当官还要早,最早承袭李成梁叔叔的副千户,嘉靖四十四年李成材因功升千户。

这和明史李成梁传一点都不一样,姐夫指挥权副部级干部,弟弟千户副厅级干部,你说李成梁家缺钱,不能承袭军爵,纯属胡编乱造。

而且李成梁的爷爷李春美,他可是活到退休,嘉靖九年李春美因为贪墨被革职,这也是李成梁家贪污的优良传统。

爷爷李春美,父亲李陉,现在李成梁,他们一家在辽东经营很多年,姐夫家、叔叔家、还有他们李成梁家,已经和辽东深深绑定在一起,现在万历皇帝要收拾辽东烂摊子,他们李家当然不愿意。

不过有些时候不是愿意不愿意,现在除了谋反,要不然就乖乖听话,李成梁也看透万历小皇帝,不待见他李成梁不是一天两天了。

三月初一,大军返回蓟镇,张鲸派人赏赐的物资送到蓟镇。

蓟镇精兵将士们每人五两白银,出征每个月再奖励五两白银,辅兵每个月三两白银,同样也奖励三两白银,这些辅兵他们都没上战场,就一直运送物资。

蓟镇一万多将士,这三个月北巡加奖励就十八万两白银,还有羊、马匹、棉衣、粮食、高粱酒赏赐他们,光犒赏就用掉三十多万两白银,加上辽东犒赏,这五十万两白银就用掉。

在蓟镇休整两天,朵颜卫四位董家将从蓟镇返回朵颜卫的牧场,他们收获很丰厚,有部众、粮食、盐、土豆、还有盔甲。

三月初五,万历皇帝带着近卫军返回京城,戚继光还有蓟镇将士们,给他们送行。

万历皇帝也没和戚继光说太多,马上蓟镇、辽东就要轮换,万历皇帝准备把戚继光调回京城,让他赋闲下来,跟着练练兵也就可以了,骆尚志镇守蓟镇,吴惟忠镇守辽东,把戚家军拆分,拿着朝廷的粮饷,养自己家的私军,这是不被允许的。

李成梁调大同,让他和山西将门互相伤害,最好两百俱伤,今年马上就要在热河上营修建城池,土默特部被鼠疫、天花折腾的不能出兵,已经不足俱。

密探向万历皇帝报告,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永谢布部这几个部落,开春后又疫病死几万人。

这些部落才一百四十万人,现在就剩不到一百一十万人,这几年被天花、鼠疫传染,已经死了几十万人。

明朝末年的鼠疫、天花就是大同过来的,去年大同瘟疫死几万人,就是因为和西部蒙古互市传染过来的,今年开春大同又出现瘟疫,可以确定草原上的鼠疫已经传到大同乃至整个山西。

这场瘟疫要是控制不住,大明最少死几千万人,搞不好要死上亿人,现在大明人口一亿五千万左右,可以肯定这场瘟疫有多厉害。

鼠疫加天花,这都快赶上养蛊了。

土蛮也告诉万历皇帝了,俺答嘉靖时期入侵大明,有文官、武将和俺答勾搭,嘉靖年间庚戌之变就是晋党串联俺答,故意放俺答到京城周边。

当时西部蒙古各部落被瘟疫折磨不成样子,还不是鼠疫。

万历皇帝猜想应该就是天花,蒙古部落经历过鼠疫,牧民对鼠疫也熟悉,可是他们不熟悉天花。

这也是俺答去请喇嘛回来的原因,牧民们都快绝望了,只能不问苍天问鬼神了。

这也是信仰崩溃的原因,就如同东汉末年儒家信仰没用,人们还是信仰道教、佛教,灾难、疾病、瘟疫是宗教传播最好的时候。

东汉末年瘟疫,人口从将近五千万,到最后的一千多万,这就是瘟疫传播的结果,东汉末年宗教盛行也是这个原因。

当人们被天灾、**、瘟疫折磨的时候,也是信仰缺失的时候,现在西部蒙古各部落不信长生天,开始信喇嘛的原因,也如东汉末年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