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八十七章 皇帝算什么?

摆皇 第八十七章 皇帝算什么?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19:45 来源:笔趣阁

不知后世人如何学史?凡事减少财政支出,减少朝廷税收,史学家叫休养生息。

增加财政开支,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史学家管这叫改革。

一条鞭法在后世人们看,这是一次税收改革,人们还津津乐道,此时此刻这一条鞭法的鞭子,没有抽到他们身上,要是抽到他们身上,不知会有什么感想。

朝廷缺钱,所以要增加税收,那么这税收从什么地方来?

大明的黄四郎不交钱,张居正也没办法从他们手上扣钱,那么这增加的税收,就增加到普通百姓身上。

大明朝廷面临的问题,就两个字。

缺钱。

九月要对俺答用兵,陈矩御马监、司礼监内书堂算了十几天,四十万大军,十五万匹马、十五万头毛驴,军饷、物资、弹药、奖励,需要白银五百万两。

一匹马消耗的粮食,是士兵的五倍,一匹马不算干草,一个月消耗两石三斗粮食,十五万匹马,出征两个月,出征马匹消耗粮食就要七十万石,加上毛驴要一百一十万石,还有四十万士兵,都算在一起要一百七十万石粮食,光粮食就要八十五万两。

近卫军出征军饷要四十万两,辽东、蓟朕、大同、宣府、山西、陕西、甘肃这几镇出战兵十六万,一个月二两白银,两个月六十五万两,各种武器,阵亡要抚恤,出征回来要奖赏,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去年内库有白银两千一百一十二万两,修建乾清宫用银八十万两、修建京城到洛阳道路今年拨银两百万两,大明银行拨银八百万两,征建州用银八十七万两,用银一千一百六十七万两,还剩九百四十五万两。

平湖广需要用银一百四十万两,一个是大军开支,另一个就是优抚湖广百姓,招揽流民等。

这就还剩八百万两,今年还要在热河上营建造公墓、纪念碑等,还需要五十万两,这次打完俺答,万历皇帝的内库就见底了。

历年皇帝更换祭服在先农坛举春耕大典,面积为一亩三分的演耕地,户部官员提前进宫将耕田用的耒耜和种子呈给皇帝检阅,随后由宫廷官员捧着各种农具,将它们送到先农坛一亩三分地位置。

春耕大典具有礼仪性质,今年春耕大典不同,已经在位十年的万历皇帝,身着布衣,脸上穿着布鞋,从中极殿出,步行至大兴县提前准备的耕地。

皇宫据此三十六里,万历皇帝不坐銮驾,不骑马,就靠着一双腿,步行。

皇帝步行,内阁、六部、王公、勋贵也要跟着步行。

户部主事顾宪成,和户部郎中李三才也参加了这才春耕大典,走几十里路,众人又喝又累,免不了要牢骚几句。

“咱们这位皇帝可好,罢了经筵,穿上布衣,还真把自己当泥腿子了,要是这么喜欢种地,就退位让贤。”

“这也算恢复他老朱家本行,他们不就是泥腿子出身吗?”顾宪成笑着说。

“咱们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今皇帝也太草包了,还亲自种地,作秀给谁看?”李三才冲地上吐口痰。

从卯时初刻,走到辰时四刻,整整走了一个半时辰,终于走到大兴农田。

礼部尚书张学颜牵牛,万历皇帝和老汉扶犁,户部侍郎王世贞撒玉米种子,直隶总督庞尚鹏浇水,大兴县知县董嗣成埋土。

大明王公、勋贵、文官武将观看这场春耕大典。

耕种了两刻钟田地,万历皇帝也学着电视剧里的皇帝,牵着老汉的手,众人见他过来,拱手行礼。

“大兴知县董嗣成,你认识这老汉吗?”

董嗣成点头说道:“老人家名叫郭守成,是大兴县庄稼把式,他们家种的地,比其他人家多产六斗粮食。”

“哦…。”万历皇帝配合演戏:“郭老汉,你家种的粮食,为什么比其他人家产的多?”

“小老儿家同其他家一样,都是堆肥,不过小老儿家种的作物和其他家不同,以前种麦子可以产一石一斗粮食,现在种苞谷,可以产一石七斗粮食。”

“这位老人家已经六十五,已经耕种几十年,这苞米就是比麦子产量高,苞米虽不好吃,没有稻米和麦子好实用,可能救命呀。”

“这一亩地多产六斗,一顷地就多产六十石,一百万顷就多产六千万石粮食,大明有了这多出来的六千万石粮食,贫民有粮充饥,灾民有粮救命,以后也就没有百姓饿死。”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粮食就是天!”

文官、武将们听万历皇帝滔滔不绝,脸上都有些不耐烦。

海瑞、还有郑王世子很认同万历皇帝所说,粮食就是天,百姓没有粮食不行。

“户部尚书,你认为朕说的对不对?”

“圣上所言甚是。”王国光回道。

“好!”

“为了多产粮食,为了鼓励百姓耕种,以后朝廷新设农业部,部里尚书正三品,朕决定封郭守成郭老,农业部正六品主事,在北直隶推广玉米耕种。”

张鲸捧着官服、官帽,万历皇帝拿着官帽:“郭老,你以后就是大明农业部的主事了,朕亲自给你戴上。”

“不…,”郭老推辞着:“陛下,这是朝廷的明器,小老儿就是一个种地的,万万不可。”

“朝廷的明器,就应该郭老这样的先生穿戴,朕也问过户部尚书,民以食为天,田地能多产粮食,这难道不是圣人所追求的吗?”

“你们说是不是?”万历皇帝转头看向这些一二品大员。

“是……”

众人答的稀稀拉拉,可以听出来官员们有些不乐意。

户部侍郎王世贞直撇嘴,感觉当今皇帝行事怪异。

万历皇帝亲自给郭老穿官服戴官帽,郭老有些受宠若惊,不过,这还不算完。

“今天!”万历皇帝看着众人说:“郭老的耕种心得,朕受益匪浅,朕要拜他为师,向他学耕种之术!”

万历皇帝单膝跪地:“郭老,受朕一拜。”

“陛下,万万不可,小老儿不敢。”

万历皇帝把郭老扶起来:“起来吧,以后我们就是师徒了。”他看着众官员:“郑王、张阁老你们也带着大家,向郑老行个礼。”

郑王、岷王、郑王世子率先跪在地上行礼,张四维、申时行他们稍慢,在文官眼中,种地的老农不过是泥腿子,不值得他们这样做,可是大明皇帝都行拜师礼,他们又不得不做。

“众人向郭老行礼。”

这一举动,深深刺痛文官的神经。

午时,皇后王喜姐也穿农服,提着砂锅到大兴农田给万历皇帝送饭,他们两个少年夫妻,虽为大明皇帝、皇后,今天的春耕大典如平常百姓家一般无二。

饭菜还是温的,在田间地头,万历皇帝和皇后坐在地上吃饭,只有他们夫妻两和郭老可以吃饭,等他们吃过饭后,今年春耕大典结束。

皇后坐着凤辇回宫,万历皇帝继续步行回宫,走这几十里路,对万历皇帝来说,一点也不累,他北巡草原时,骑马纵横几千里。

官员们一天没吃饭,回到皇极殿时,已经下午申时末,万历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众官员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诸位臣工要体会挨饿的滋味,才知道粮食的珍贵。”

……

京城的茶馆就是聚人的地方,吏部考功郎中**星、顾宪成、李三才几人在茶馆包间喝茶。

“这是什么特么皇帝?居然给一个泥腿子下跪,居然拜泥腿子为师,他这眼里还有圣人吗?”顾宪成作日参加完春耕大典,今日还在气愤。

“十年寒窗,一着得第,咱们读书人读书十年,辛辛苦苦才混个功名,进士不过七品官,咱们这位皇帝可好,随手就封一个泥腿子正六品,如果是这样的皇帝,咱们读书还有什么用?”李三才也说道。

**星劝道:“二位,消消气,阁老们不是劝万历小儿不要设农业部了吗?他万历小儿难道要和天下读书人过不去不成?”

“少年脾性,想一出是一出,为官三思,思危、思变、思退,这小皇帝有暴君的做派,不要和他硬顶,去年张懋修怎么样?和小暴君硬顶,当场被宰!笔在咱们手中攥着,嘴在咱们身上长着,他就是干的再好,咱们不认可,他还是一个昏君。”

“梦白兄说的有道理,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离不开咱们读书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咱们要让小皇帝发不出声!”顾宪成一咬牙。

………

“郭老为什么不能当官?难道民以食每天,这不是治国安邦的之策吗?”

万历皇帝坐在寝室的床上,声音似吼出来一般:“当时不反对,已经定下来的事,又跑到朕这里说三道四,不见你们又要死要活。”

“圣上!”户部尚书王国光说:“推行耕种之法可交由户部,不必再另设衙门,难道圣上不信任户部推行耕种之法吗?”

“户部掌管钱粮,事务繁杂,另设一农业部,这是朕向全天下表态,朕看重农事,诸位臣工不要再劝谏了,这事就这么定!”

万历皇帝不再理他们,给陈矩使眼色,让内侍把这些官员赶出去。

陈矩来到玉熙宫正殿,看着众人说:“主子爷最近有些累,诸位阁老退下吧,农业部的事已经定下。”

“圣上应接受劝谏,切不可一意孤行,朝廷设内阁、六部,圣上要是不听,那么还要臣等干什么?还不如把臣等都罢免,自己乾纲独断,岂不痛快?!”

万历皇帝听这人的声音,有些像沈鲤,这个家伙为何跳出来?

“说完了吗?”万历皇帝声音低沉。

“说完了。”

“朕要休息了,你们要看朕睡觉不成?”

众官员无奈,只好退出玉熙宫,他们不准备放过万历皇帝,还要劝谏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