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摆皇 > 第九十三章 白痴皇帝就是朕

摆皇 第九十三章 白痴皇帝就是朕

作者:骡子不吃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6:20:47 来源:笔趣阁

五月十七,申时初。

昨天见完湖广土司,万历皇帝要安抚他们一番,杨元他们把湖广的土司打的像烂酸梨一样,给这些土司弄的人心惶惶。

他们到洛阳见驾,也是迫不得已,安抚土司,随后让魏允贞处理他们,还是迁移派流官的方法。

毕竟还有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的土司看着,朝廷也不能做的太绝,湖广五十多家土司,搞的一家不剩,这会人人自危。

在行宫召见内阁、各部、各司官员,湖广的巡抚、布政使也列席,今天万历皇帝要和他们讨论把湖南一分为二的事,还有辽东不再归属山东管辖的问题。

“今天叫你们来,就是商议一下。”万历皇帝看着众人:“魏允贞初步把湖广的田地丈量出来,湖广的皇庄、王田、还有土司田地都已分发给百姓,增加官田三十六万四千四百顷,现在湖广有田地九十一万六千三百顷。”

“魏允贞。”

“臣在!”

“你和湖广的官员都有功劳,特别是你,对朝廷大功一件,不得不褒奖你,吏部。”

“在!”

万历皇帝看着申时行和王世贞等人:“魏允贞正四品巡抚,现在着升从三品,这个吏部考功是否合理?”

“回圣上,合理。”

“好!”万历皇帝嘴角一笑:“那么你们就去办,魏允贞你也把湖广的有功官员列出一个名单,报给吏部,吏部考功结束,升有功官员,朝廷也会褒奖有功官员。”

“是!”

“是!”

万历皇帝拿着一道奏疏,这是他让魏允贞写的。

“这是魏允贞写给朕,写给朝廷的奏疏,他请求把湖广分两个行省,以洞庭湖为界限,洞庭湖北改为湖北省,洞庭湖南改为湖南省,叫你们来,就是议一议。”

沈鲤心想,皇帝又玩这把戏,不过湖广分为两个省,这对官员有好处,多一个省,就多一个省的官员,这里面果子很多,皇帝拿大头,他们也能分一点。

主管户部的内阁辅臣王国光出班道:“臣认为湖广分两个行省也好,魏允贞他们清查出这么多田地,一来增加朝廷税收,二来分两个省,也方便管理,现在湖广还有土司,臣认为湖北就不设宣慰司,湖南设一宣慰司,统一管理。”

万历皇帝点点头,大明不是没有能臣,也不缺干臣,就是内斗太厉害,现在湖广分两个省,有利益大家都同意。

“申先生,你认为呢?”万历皇帝看着申时行问。

“分两个行省也好,原本湖广土地就大,现在分两个行省,方便管理,不过臣认为应设一湖广总督,主管两个省的钱粮、耕地、军民等。”

“起到过度的作用,这样也不至于出乱子。”

申时行这话说的也有道理,万历皇帝点点头。

“这样。”万历皇帝站起来,走在大厅中间,看着各官员说:“既然要分,把辽东独立出来,设置一行省,东部鞑靼已经势微,热河上营至沈阳六百里,已归大明,朕也与土蛮协定好,他们不会骚扰耕种,老哈河以南,都可以耕种,能开垦田地五十万顷,把辽东独立出来,设为辽宁,成一单独行省。”

万历皇帝又坐回座位,看着众人问:“你们感觉如何?”

这时兵部左侍郎杨兆出班,说道:“圣上,辽东虽暂时安宁,北还有科尔沁部,东还有女直各部,臣担心单独一省,恐会生乱。”

“女直各部辽东直接建州女直和海西女直,此时建州女直自去年被马林剿灭,已元气大伤,海西女直距离辽东较远,不足为惧。”万历皇帝看着杨兆说。

一时行宫内鸦雀无声,官员们都在思索,万历皇帝见他们这样,看着他们说。

“内阁拟旨,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地方三品以上官员,都议一议湖广分湖南、湖北,辽东设一单独行省。”

“两京十五省,这两京十四省不好听。”

万历皇帝的话,差点让官员们背过气,这皇帝在这凑数呢。

不过辽东确实应该单独设置一行省了,新增六百里土地,向东又扩建许多,再受山东管辖,多少有些不妥。

“遵旨!”申时行、王国光答应。

“行了,就这事,散了吧。”

万历皇帝先溜,说了一个多时辰,他这嘴都说干了,喝了两杯茶。

………

湖广分为湖南、湖北省,这就缺很多官员补充,这是很多人升官的好时机,庭议结束后,河南很多官员在刘园门口递帖子,请求见申时行、王世贞等人,他们主管吏部,官员升迁、考核都归吏部管。

此时在湖广黄州府黄安县的李贽正在耿定理的府中,他是南京右督御史耿定向的二弟,耿定理潜心讲学、著述,对功名利禄并不上心。

耿定理虽然是耿定向的弟弟,因为和李贽越走越近,耿定理与耿定向越来越疏远,李贽万历九年辞官赶赴黄安,已在耿定理府中住了两年。

“宏甫兄,陛下已到洛阳,很多心学弟子赶赴洛阳,咱们不如去观望。”

“咱们的陛下,可不是迂腐的人,也不想学儒家,心学什么的,陛下偏重法家,看他重用海瑞、严清就是如此,在陛下看来,咱们圣人弟子,都是文娼。”

李贽的话有些让耿定理震惊,他看着李贽问:“何以见得?”

“屠杀了这么多土司百姓,把湖广的土司搞的人心惶惶,根本就不顾及脸面,嘴里说的仁义,做的事都是利益,给朝廷增加田地,给百姓增加耕地,这就是抢夺。”

李贽并不赞同万历皇帝的做法,土司的田地、财产也是家传的,说剥夺就剥夺,彭永年犯事处置彭永年就好,牵连这么多土司,就是在针对湖广的土司。

皇帝带头抢夺,官员也会进一步压榨各地土司,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的土司早晚会联合起来,西南也会大乱。

………

五月十八,万历皇帝到洛阳已经十几天,还没到洛阳何处逛一逛,一大早就让陈矩给他找布衣、布鞋,他今天要去洛阳城里逛一逛。

穿上布衣、布鞋,背上褡裢,里面装上金币、银币,还真像一个客商,季伯常、马林、陈矩、还有方伯清几人也穿布衣,他们要护卫着点,避免出现意外。

锦衣卫已经乔装进城,四处监察城中动静,避免不轨之人伤害到万历皇帝。

“咱还真像一个客商,你们几个也背上褡裢,咱们进城。”

出白马寺,几人骑马十二里左右,到洛阳城外,在城外他们下马,城外有专门保管马匹的地方,中午他们还负责饮喂马匹,只要交六个铜钱就好。

从东门进城,这进城还要交一个铜钱的进城费,万历皇帝有些生气,这各地衙门私自收百姓进城费用,关税、路税都归各地官府,朝廷一文赋税都收不到。

万历皇帝首先关心的就是盐、粮食、还有赋税的事,他们一行先到粮油店。

“掌柜的,我们是北边的客商,想买一点盐带回去,这盐多少钱一斤?”

粮油店掌柜四十岁左右,家有有一十六七的小伙计帮忙,见有人进店,抬头一看五个人,看打扮就像客商,站在中间的有一种贵气,看来是一位少东家。

“山东不就有盐场吗?怎么跑到洛阳买盐?你们莫非也是开粮油店的?”

万历皇帝笑着,他摇摇头:“不是,这不京城搞出粉条,家里有门路,天南海北贩卖粉条,河南距江南近,想买几引盐回去,不走水路,走路路回家。”

“粉条没听说,不过京城搞出不少新鲜玩应,俺们这洛阳城,吴员外家搞到上千斤白糖,这白糖买的可贵了,一两银子一包,这一包才十二两,要是有门路搞到白糖,肯定发家。”

“哦,白糖生意这么好吗?”万历皇帝问粮油店掌柜。

“送礼呀,现在大户人家送礼都送白糖,还有京城里运来的高粱酒,这高粱酒纯粮食酿造,河南人喜欢喝酒劲大的酒,什么女儿红、花雕都不喜欢喝,汾酒还有点意思。”

“哦哦,掌柜的,你还没说盐多少钱一斤呢?”

“既然投缘,便宜一些卖给你,二钱银子一斤,一引两百斤,你一引给二十二两就行。”

“这么贵?!”万历皇帝有些吃惊。

粮油店掌柜说:“你看看现在这盐多难搞,几个大盐场都被各家族把持着,这都是盐场的盐,你嫌贵,老汉我还嫌贵呢。”

“听说陛下不是派巡盐御史南下巡盐了吗?要把盐价降到一钱二银子以下吗?”

粮油店掌柜笑着说:“盐场都是山西、南直隶、浙江这些都是家族的,陛下派人南下巡盐,难道要他们自己查自己?盐商们多花点钱,多给巡盐御史点银子,再多给朝廷一点盐税,这事也就糊弄过去。”

“当今的皇帝到洛阳,他也什么都不懂,皇帝就一个人,他也管不过来,多交的盐税,巡盐御史向皇帝交差,盐商们还不是,把多交的盐税,孝敬巡盐御史的银子,全都加到盐价上。”

“老百姓买贵盐都习惯了,只能再苦一苦百姓,骂名由皇帝背,这大明几百年都这么过来的。”

“听说原先宋朝的时候吃盐,可比咱大明还贵,老百姓不还是挺过来了,你说是不是?”粮油店掌柜看着万历皇帝说。

万历皇帝买了二斤盐,临走还被粮油店掌柜骂一句,说浪费他口舌,现在粮食价格还是一样,精米一两银子两石,糙米一两银子三石。

这巡盐御史白派了,万历皇帝回京以后就收拾这几位巡盐御史,不止收拾他们,往前倒腾,最近二十年的巡盐御史,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抄家!

*********

PS:有人认为作者在为英宗洗白,大可不必这样想,其实《红楼梦》中就有写到英宗。

《红楼梦》中甄宝玉,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甄应嘉谐音不就是真应假吗?

甄宝玉小名就叫宝玉,这宝玉就是皇位,也就是玉玺。

明朝的两京制对应着《红楼梦》中的贾家的故居,就是南京,后来搬去京城,这就是永乐时期迁都。

甄宝玉十三岁时,甄夫人进京,甄府四个女人拜访贾府,这个甄夫人就是于谦呀,于谦正统十三年回京,任兵部侍郎,伙同他一起的还有三个人,这在《红楼梦》中已经写明。

崇祯皇帝写《红楼梦》时,就是把甄宝玉写成英宗,《红楼梦》中甄宝玉大病一场,几乎死过一次,幸喜一个梦境救了他,梦中到了一个类似真如福地的庙宇,进去见了家中女儿的终身判词以及无数女子变鬼怪,变骷髅的幻象。

这就是土木堡政变,大明互相残杀,很多士兵都成了骷髅,英宗在土木堡也差点死去,要不是有人救英宗,他就在政变时去世。

甄宝玉十四岁时,这对应着正统十四年。

贾母八旬大寿,对应着大明建国八十年,正统十四年,大明刚好建国八十年。

八月十二日,贾府盛传甄府获罪革职抄家,这对应着正统十四年,八月十二日,英宗在土木堡被政变,当时发生的事,不就是如抄家一般,英宗身边已没有文官、武将,就剩孤零零一个人。

甄府派人转移家产到贾府寄存,这就是说的,英宗被政变,于谦、杨洪、石亨、郭登等人扶持代宗。

此后,甄府门户凋零,人口流散,土木堡政变,文官掌权,武将、尊贵被打击,明朝灭亡都没缓过来,这就是崇祯皇帝的反思。

甄家与贾府失去联系,英宗到草原,代宗成傀儡,切断了英宗和官员、京城的联系。

甄宝玉送贾宝玉通灵宝玉,就是皇位,就是玉玺,英宗成了太上皇,代宗被扶持登基,这通灵宝玉说好听点,就是英宗把皇位送给朱祁钰。

至于于谦为何成为民族英雄,这就是明朝文人的臆想,王世贞把元朝时期的诗句,加到于谦的身上,《石灰吟》出自宋末元初的信忠禅师偈语:

工夫打就出深山

烈火曾经煅一番

粉骨碎身都不问

要留明白在人间

为何明朝文人要把于谦美化,这还是皇权和文官集团的斗争。

明朝皇帝大部分都推行国有化,文官、商人、士绅等这些人不喜欢国有化,这些人的目的就是抱团,反对皇帝推行国有化。

文人、商人、士绅的口号千年不变,国不可与民争利,还有私人财产不容侵犯。

为何万历后期张居正的名声又变好,这就离不开万历皇帝征收矿税,细想一想,现在都谁挺张居正,就可知道什么成色。

矿产属于大明,属于国家,朝廷不能开矿,矿产都让民间开采,这个民间当然是有权有势的人,具体想一想就知道了,征收矿税,不就是从他们手上抢钱吗?

万历中后期捧张居正的这些文人,就是要捧张居正,打击万历皇帝在民间的声望。

可惜,可惜!

明朝灭亡后,又是这帮文人写诗句,怀念万历时期,张岱写《自为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鲜衣、好美食等等,人们把他捧成大文豪,可是他出自浙江山阴。

这些美食、美女、豪宅、服装,肯定不是张岱自己得来,具体怎么来的,这就是明朝灭亡的根本。

大明两百多年,还是家天下与文人天下的争夺,大明皇帝也不全都是好皇帝,如洪武、永乐、嘉靖、正统、万历这些皇帝,也是好大喜功,且自私自利的皇帝,真正为民的皇帝,屈指可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