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一百零五章:盐利之厚

大明鸿图 第一百零五章:盐利之厚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18:01:28 来源:笔趣阁

看着张国纪那略带尴尬的神情,钱川心中微微一动。他的视线在崇祯和张国纪的身上飞速的转了两圈,心里也开始不停的权衡着。不过最终他还是暗暗的摇了摇头,放弃了那不可能实现的想法。钱川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躬了躬身说道:“既然龙公子与张伯爷都想听听那些无聊的事情,那钱川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好好。坐下说,坐下说。”张国纪连声说着,而后转头对侍候在一旁的家人呵斥道:“刚才谁让你喊送客了?老夫不过只是口渴想喝口茶而已。可恶,要是再敢失礼,仔细你的腿。”张国纪瞪着眼睛说完,便吩咐仆人们给三个人重新换了香茶。

崇祯和钱川两人都没有去理会张国纪做的那些遮羞的举动。崇祯只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对面那个默默思索的钱川。

沉吟了一会,钱川抬起眼,微微笑了笑说道:“张伯爷,龙公子。钱川家中历代从商,到了家父那一代,也算小有积蓄。因此,家父便想着改换门庭,让我从小读书应试。可惜钱川十八岁中了乡试之后,家父不幸亡故,川也就接替父亲的事业,转而从商。而后的十年之间,得益于父辈留下的良好的商誉,加之一些运气,到也让在下挣下了一份还算说的过去家业。”

钱川对着两个人笑了笑,继续说道:“生意做的顺手,也让川的心越发的大了起来,此后几年我便从原来所做的买卖中跳了出来,开始去求那些利润更大的商路。”

钱川说到这里转头看着张国纪问道:“京中盛传伯爷也爱经商之事,不知伯爷可知道当今何种生意最为有利可图?”

听钱川说自己爱商之事,张国纪微微有些脸红。自己可是读书人出身啊,如果不是皇帝硬派给自己这么一件闹心的事,自己又如何能留下这个贪财重利的恶名。

张国纪似笑非笑的抿着嘴,慢慢的摇摇头,视线中带着淡淡忧郁的瞟了皇帝一眼。

虽然看出了张国纪神情中带着古怪,钱川却并未理会。而是继续说道:“当今的大明虽然并不太平,但是就整个大明天下而言,却是自国朝建立以来商贸最为繁荣,民间最为富有的时候。。。。。。”

听见钱川这么说,张国纪下意识的咽了口口水。又偷偷的瞟了一眼崇祯。他可是知道的很清楚,现在的皇帝,除了抄家得了些银子之外,内库差不多已是空空荡荡。前些日子还听说,皇帝为了省钱还把御膳的排场给减了,除了特殊的时候,每顿饭也就四个菜一个汤。节俭的让人闻之心伤啊。皇帝如此,宫中的各个后妃也都同皇帝一样,就连自己的女儿也将膳食减少了。并且,上次进宫时还听女儿说,周皇后在找她聊天时偶尔说起,还想着在宫中织布。。。。。。皇家为了省钱如此的节俭,钱川却说民间富有,这。。。。。。这不是再打皇帝的脸吗?。。。。。。但愿这个年轻的皇帝别一时气愤做出什么事来,不管是增田赋还是加商税,都会是天大的事情。那时候要是让人知道了,是自己找的人告诉皇帝这些事的,自己恐怕也落不下好。。。。。。张国纪紧张的思索着,忽然,他觉得自己的牙齿开始慢慢的疼了起来。

钱川并未注意到张国纪的脸正在一下一下的慢慢抽动,他微笑着看着崇祯继续说道:“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当今天下利润最高的有三项。”

看着崇祯并没有像自己担心的那样动怒,反而兴趣盎然的接口问道:“那三项?”张国纪高高提起的心才稍稍放了放。

“盐,海,织。”钱川边说边一一竖起三根手指。一旁张国纪的心也随着这三个字连跳三下。

“哦?”崇祯的眉毛挑了挑,说道:“愿闻其详。”

“龙公子可知道天下三大商?”

“可是晋商,徽商与潮商?”

钱川笑着点点头说道:“正是。不过晋商也可叫山陕商帮。公子可知那晋商与徽商虽然经营的范围很广,但支持这两大商帮成为众商之首的就是盐利。”

“哦?请先生细说。”

“好。想当年太祖高皇帝,领义军推翻暴元。为了防备败走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太祖不得不沿长城设九边,以拱卫关中,保护京师。在这九边之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便在陕西境内。后又设“三边总督”统率人马数十万,住节之处也在固原。

边塞之地气候苦寒,加之人烟稀少,数量庞大的边防军每年耗粮数以万千石计。如此多的军粮,要是都由朝廷由内地调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民众也会多有不满。因此高皇帝于洪武三年下旨,开始实施“食盐开中”之法,也就是允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盐引。而且所换的盐引还是价值最高的淮盐的盐引。

此法一出,商多趋之。很快边军之需便告解决。而坐享地利的山陕商人,在其中得益最多,也由此积累起巨额的财富。

而到了弘治五年,因种种的原因,朝廷将输粮换引的“开中法”,改为以银换引的“折色法”。商人们也由此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而是直接拿出白银购买盐引。因盐场多在两淮,这便将地理更近,关系更熟的徽商也引进入的盐业之中。而后徽商便迅速的发展起来。由一个‘盐’字而兴起天下两大商帮,可见‘盐’业利润的丰厚。”

崇祯听着点了点头。他记得在户部交上来的折子上曾经看到过,天启六年一年,交上来的盐税大约就有两百五十万两左右,这是大明朝除了田赋之外最大的一项收入。如果再算上部分的拖欠,以及各级官吏各种花样的瞒报和贪污,‘盐’的确是大明最赚钱的生意。

“是啊。这盐之一项的确是最为利厚的生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