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九十章:前思后想

大明鸿图 第九十章:前思后想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0:15 来源:笔趣阁

崇祯的心中十分的清楚,科举的变革会将影响到大明几乎的所有文职官员,牵扯到大明几乎所有的政治势力。如果一个处理不好,即使是皇帝也未必扛得住。说不定都不用等李自成进京,自己就会以一种匪夷所思的原因死掉。可是崇祯同样清楚,如果不对科举制度进行改变,大明的朝堂官场就永远是一潭散发着臭气的死水。哪怕崇祯能根据后世的记忆,提拔几个,十几个有能力的官员。可是,在大明绝大多数的官员都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只靠这十几名官员,就能平息那场席卷了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就能抵御已经发展壮大的满清异族?崇祯真的没有多少信心。再者说,即便是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从而让自己躲开了煤山上的那颗歪脖树。但在这之后呢。。。。。。所以,吏治必须改,科举制度必须改。

可是,要不要在自己刚刚当政之初就做这个变革?又要如何改变大明科举制度?这些问题让崇祯犹豫了很久。

在崇祯后世的记忆之中,从明年也就是崇祯二年开始,满清便会频频入侵。同样是从崇祯二年开始,大明西部的农民起义也会变得声势浩大。紧接着从崇祯四年开始,各种大的天灾将频繁降落在大明的大部分地方。烽火满目,灾荒不断,民不聊生,到那个时候谋求朝局的稳定将成为压倒一切的选择。除了在军事上,经济上可以做一些变革之外,政治上便不能再做大的动作了。所以,借着此时查办魏忠贤逆案树立起的威信,借着崇祯元年至二年,这一年多不到两年的难得的稳定期,是进行科举变革的最好时期。

要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明的官员体系有所变动,又不能让官员们产生太大的抵触情绪?

崇祯想了很久,当他多少有了一些想法时,去猛然发现自己竟然不能判定自己的这些想法是不是可用。因为,崇祯虽然吸收了朱由检大部分的记忆,可朱由检那个只有十几岁,又一直生长在内宫的倒霉孩子,并没给他留下什么太有用的东西。他现在主要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还是来源于后世。崇祯担心,如果不考虑实际的情况,只盲目的按自己想的去做,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会以失败告终。

就在崇祯犹豫不决,愁眉不展之时,他忽然想起了那个正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的王体乾。那个不仅老奸巨猾,而且熟悉大明的官场人情。并且又同大明文官体系毫无瓜葛的老太监。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收拾魏忠贤这件事能够看得出,那个老太监还算忠心。所以,崇祯才会在前几天,亲自去了一趟那处从未听说过得‘弹子房’。

将王体乾从‘弹子房’挖出来之后,崇祯并没让王体乾休息多久,很快就将自己想要变革科举的想法同王体乾详细了说了一遍。王体乾听了之后大吃一惊,一时之间,甚至都开始后悔从‘弹子房’后院出来。

王体乾虽然只是一名太监,但他对大明官员和那些读书人的行为与心态十分的了解。不仅如此,作为一个从小就进宫的太监,他自认为对这些朱姓皇帝的德行也知之甚详。

当他听到面前的这个年轻的小皇上,同自己说想要改科举制度时,他就觉得眼前一黑,全身的汗毛都炸了起来。他不仅知道这件事的困难程度,他也明白这件事会牵扯到多少人。一旦这件事要是出了什么纰漏,外庭的那些个文臣绝对不会让皇帝舒服了。按自己在宫中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朱家皇帝的秉性,他们绝不会自己扛着这件事,绝对会推出一个‘蒙蔽’了圣上的奸佞来承担全部责任。而自己。。。。。。恐怕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小皇帝既然已经和自己说了,而且为了这件事还专门去了‘弹子房’那处阴山背后的地方将自己赦了出来,那么这件事自己就没有了再躲开的可能了。如果自己此时哼哼唧唧的耍滑头,恐怕很快自己就要重新回到那个阴冷的院子去玩泥球了,而且很有可能会一直玩到死。

想明白了自己的处境,王体乾便开始调动自己所有的心智去完善皇帝的想法,没过几天原本花白的头发变得雪白。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之后,王体乾总算是给崇祯出了几个主意。

首先,绝对不能取消通过八股文这种方式考出的进士。不仅不能取消还要加恩将这些进士的地位提的高高的,但是可将中式的名额尽量的减少。这样做的好处,一则满足的那些文人求虚名的愿望,也堵住了说皇帝不尊重读书人的嘴。二则减少名额,增加了难度,将大批的人员驱赶出进士科。

其次,开明法明算两科给那些考不中进士的人新的出路。王体乾告诉崇祯,只要可以做官,能改变身份,那些个考生们就会趋之若鹜。几次之后,除了某些对儒家经典和八股文极有信心的人外,大部分的考生都会将注意力放在新开的那两科上。而随着考这两科的人的增加,研究法律和算学的人就会变多。相对应的读死书背八股的人就会变少。到那个时候,废除八股就能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至于为什么王体乾在崇祯提出众多考试科目中,选择明法明算这两科,给的解释是:首先,这两科在唐朝时就有,算是回复古制,受到的抵触会少很多。其次,大多数的读书人对这两项都有所涉及,不会出现,因为会的人太少而引发大部分人的不满。再者,根据大明的现状,通晓律法的官员对于稳定社会平息民怨都会有好处,而知晓算学对财税收支民生管理也有所益处。

养心殿中,崇祯看似稳稳的坐在书案之后等待着几名大臣的回答,但其实此时的他,心中正在不停的打着鼓。

这次毕竟是崇祯登基以来做出的第一次重大变革。王体乾也一再提醒崇祯,在推行之前一定要取得到重臣们的支持。否者,不仅推行的圣旨很有可能会变成一纸空文,甚至就连刚刚建立起来的威信都会受到伤害。崇祯自己也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所以,崇祯和王体乾两个人费尽心力的编排了很久,才确定下来这一套的表演和说辞。此时,能做的也就是,等着大臣们的反应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