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九十三章:敕建天策

大明鸿图 第九十三章:敕建天策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0:15 来源:笔趣阁

崇祯双手按着面前的书案,将视线从李标的身上移开。他微皱着眉头扫了一眼面前的几名大臣,慢慢说道:“没有异议就好。。。。。。朕要立的这个天策府,就是武臣中的国子监,翰林院。以后,无论九边,辽东,还是天下的卫所,所有五品以上武职官员,不经天策府便不可入职带兵。你们这些文臣,不是经常在朕面前说,武臣大多好勇斗狠,少文缺礼吗?朕不仅要在天策府中对这些中式的武举子们的刀马武艺进行考核,找沙场老将传授他们战场经验。还要找博学鸿儒教给这些人讲忠君爱国的道理。”

听到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几名大臣脸上都显出抑制不住的惊愕。不过,很快几个人就反应了过来,尤其是孙承宗与袁可立两人,眼中都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孙承宗躬身说道:“臣多年领兵,曾见识过诸多武将。在这些武将们中,有不少人虽然勇敢善战却粗鄙不文,贪饷滥杀。臣观之是既爱又恨。如果在这天策府中能保留其果勇去除其顽劣,则善莫大焉。如此,我大明边疆又何愁不稳。陛下此举英明之至。”

“陛下。”袁可立接着说道:“兵家典籍虽多,但要将这些典籍中的记载同实际征战结合在一起确是极难。这些实际的经验除了在刀光血影的战场中用命去体会,便很难得到。以前这些经验只能靠自家的长辈传授,而大量没有此便利的武举子,几乎都成了纸上谈兵之辈。陛下要建的天策府,如能将战场老将的经验教与这些举子,又何愁我大明没有强将。”

听着孙承宗和袁可立说着天策府的优势,跪在一旁的礼部尚书孟绍虞也在思索着这个天策府的作用:“文武之争,自从上古时期臣分文武之时,便一直存在于历史之中。天下太平之时,文臣治国,武臣的权利便被压制。而天下大乱之时,武臣统兵治乱,文臣手中的权柄便会被削弱。文武之权永远在此消彼长之中。当下,大明天下虽然还算平稳,但各处的乱象已经有所显现。如果这些乱象不能在短时间内被平息,恐怕不久之后,大明便要进入兵荒马乱之世了。到那时,那些粗鄙凶狠目无纲常的丘八们手握重权,说不定大明的天下就将变得礼崩乐坏,而如自己这般的圣人门徒也将斯文扫地。这,绝对不能接受。皇帝此时提出让博学鸿儒进天策府,绝对是一个控制这些亡命徒的绝佳机会。而且,说不定延续了无数轮回的文武之争,能就此解决。”

想到这里,孟绍虞双眉猛地一挑。当袁可立话音刚落,他就出声说道:“陛下此举,利在社稷,功在千秋。忠勇之将充于王者之师,大明天下将千秋万世得享太平。”

“哦?呵呵。呵呵。”崇祯不过将后事知道的有关军校的事,换成天策府的名字说了出来。原本认为由于大明本身就有着各级武学,所以大臣们应该不会反对。可没想到,几个人不仅没反对甚至一个个的高呼英明,这到让崇祯一时不知要如何反应。

此时,跪在最前面的黄立极微微抬起头,看了看笑容满面的崇祯皇帝,又用余光扫了扫身边的几名同僚,心中不禁暗暗地叹了一口气:“也不知,这几个人到底谁是真心,谁又是在哄这个年轻皇帝高兴。”细细的体会皇帝的用心,这次的武举与武学的变革,恐怕将影响到所有的勋贵和各个边境的将门。皇帝大概是想通过这个天策府,将以前那些利用钱和权建立起来的武臣的关系网打破掉。。。。。。。这件事如果出了纰漏,所造成的影响绝不会比变革文科举来的小。毕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要是武将造反。。。。。。如此看来,皇帝想要亲自担任那个天策大元帅,就不仅仅是像武宗那样为了玩乐了,他一定是明白这个天策府的重要性,不想假于他人之手来控制这个重要的地方。”

想到这里,黄立极不由得抬起头再次望了一眼,那个年轻的甚至于脸上还带着青涩的皇帝。“究竟是上天真的给大明降下一个明主?还是有才智高绝之士在为皇帝出谋划策?不过,无论是哪种,大明都中兴有望。”黄立极轻轻的呼了一口气,也高声说道:“陛下英明。。。。。。”

“哈哈。”崇祯笑了几声,摆了摆手说道:“朕的想法即使再好,也需诸位臣工相助。好了,都起来吧。”

“是。”几名大臣谢恩后纷纷站起。

“既然你们都觉得的此事可行,那么这事就这么定了。之后,朕会下明旨,昭告天下。同样也会将这件事,写在宝钞司的那份报纸上。”崇祯说到这儿,稍稍停了停说道:“恩。。。。。。你们几个人也都要写两篇文章,一篇文举一篇武举。将朕的意思和你们的想法写出来,朕也会从中选出一两篇,以你们的名字发在那张报纸上。”

“这个。。。。。。”几个人听到皇帝话,不由得的都有些犹豫。语言上的支持赞同和留下字据绝对不是一回事。几个人如果写了这个赞同皇帝改革科举的这个文章。就相当于同皇帝这两个变革绑在了一起,变革成功,几个人都是有功之臣。变革失败,几个人说不定就会被天下人当做蒙蔽圣聪霍乱天下的奸佞。

“怎么?不想领旨吗?”崇祯看着犹豫的几个人,慢慢的收起了脸上的笑容。

袁可立想了想说道:“臣领旨。”随着他的话,其他几个人也都躬身说道:“臣等领旨。”

“很好。”崇祯微微的点点头。有了这几名朝中的重臣的鼎力相助,文武科举及天策府这几项变革成功的希望大增。而且自己通过这件事还将报纸这件事情也办了下了。想来,有着有关科举这样重要信息的报纸,肯定会让这份报纸很快便建立起权威性。为以后掌控舆论方向奠定坚实的基础。想到这里,崇祯不由得暗暗高兴。转头对徐应元说道:“徐应元,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皇爷,快到午时了。”

“哦?那好,传旨赐宴。”崇祯说完,对着几名大臣又笑着说道:“你们果真是等到了朕的赐宴啊。”

几名大臣相互看了看都一脸苦笑着说:“臣等谢万岁隆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