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一百三十三章:离京之人

大明鸿图 第一百三十三章:离京之人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0:15 来源:笔趣阁

听到皇帝的旨意,曹化淳心中暗暗的松了一口气,连忙恭声说道:“是,奴婢领旨。”说完曹化淳从地上爬了起来,正要退出去。

这时,就听崇祯忽然说道:“等一下。”

曹化淳心中一惊,连忙再次跪倒候旨。

崇祯皱着眉头想了一会才说道:“你去查查,吴宗达为什么要在早朝上上这个本。为什么满朝的文武都会跟着附议,有没有人在其中串联挑拨。”

“是。奴婢领旨。”曹化淳口中应着,心中却不禁有些发寒。如果真查出有人串联群臣威逼皇上,恐怕又是一场泼天的大案。

从东暖阁出来,曹化淳下意识的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迈步向着午门走去。刚刚到午门附近,就见袁可立正站在道旁冲自己抱拳。曹化淳知道皇帝对这个老人十分的信任,他稍稍的犹豫了一下便走了过去。

来到袁可立身边,曹化淳拱拱手说道:“袁大人,有事吗?”

袁可立微微笑了笑说道:“有人托我带话,希望曹公公能对吴宗达施以援手。”

曹化淳皱着眉问到:“谁?”

“杨绍震,范景文。”

“是他们。。。。。。”

袁可立不再说话只是微笑着看着曹化淳。

曹化淳想了想低声说道:“劳烦袁大人,让他们去找个好点的医生,侯着吧。”

袁可立眼睛一亮,微微点点头。

曹化淳抱了抱拳,便转身离开。

午门之外,“啪、啪、啪。”的棍棒打击皮肉之声,伴随着一声声的惨叫,让人心中听着发寒。八十杖打完,吴宗达臀腿处已是血肉模糊,鲜血淋漓,人也早已昏死了过去。

一直站在一旁监刑的曹化纯,看着吴宗达的惨状暗暗叹了一口气。他挥了挥手,几名锦衣卫校尉提着大杖退在一旁。这时早就等着的吴府家人以及请来的郎中,急忙赶了过来简单的治疗后,便将吴宗达抬上马车向府中疾走。

曹化纯扫了一眼站在远处的几名官员,微不可察的点点头,转身回宫交旨。那几名官员也在一片叹息声中各自散去。

曹化淳脚步匆匆的赶回乾清宫,同在殿门口侍候的小太监说了一声,让他进去回禀。

没过一会,乾清宫副主管太监高时明从殿中走了出来。高时明对曹化纯微微躬了躬说道:“曹公公可是回来交旨?”

“是啊,皇爷让杂家监督廷杖,刑已施毕。特来交旨。”

“哦。皇爷说了,这事不用当面交旨了。曹公公请回吧。”

“这。。。。。。”曹化淳心里暗想,难道自己故意拖延的事情皇上知道了,以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想到这里曹化淳不禁身上一寒。他稍稍想了想,面上笑着说道:“哦,杂家知道了,多谢高公公。”

“不用。曹公公回吧。”高时明说完就要转身回宫。

“哎,高公公稍等。”曹化淳小声地叫了一声,随后向面带疑惑的高时明身边凑了凑,轻轻一抬手一小锭黄金便塞进了高时明的手中。

“呃。”高时明飞快的扫了一眼手中的黄金,连忙将之攥进手心,低声问道:“曹公公这是何意?”

“哦,没什么?此次是皇爷第一次发廷杖,还请高公公尽快回报。”

高时明眼珠转了转,微微一笑说道:“曹公公放心,皇爷回来后,杂家一定会尽快回报的,误不了您的事。”说完又压低声音说道:“皇爷和王公公去了军机处,不在殿中。”说完飞快退开一步,躬了躬身便转身离开。

曹化淳轻轻的松了一口气,看来皇帝并没有怀疑自己。宫中的事情已了,曹化纯便出宫返回东厂衙门,走在路上心中不禁暗想:“皇帝和王体乾去哪个军机处会有什么事?”

崇祯元年正月的最后一次早朝,在廷杖和鲜血中结束。就在大多数官员在对吴宗达的遭遇唏嘘不已之时。

一天之后,皇帝忽然排锦衣卫,将詹事府詹事钱谦益抓进诏狱。紧接着,包括吏部尚书周应秋,英国公张维贤等十多名大臣被皇帝下旨斥责,其中的一些人更是被降职罚奉。

旨意下达后,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惊愕不已。不过很快,周应秋与张维贤便上本认罪。随着两人表态,其他的官员也开始纷纷上本认罪,就在大部分人认为此事会就此结束时。一部分刚刚回到朝中的文臣,却在有心人的推动下纷纷鼓噪起来。

这些人认为,上本请求重开经筵本就没错,吴宗达被罚已经很是冤枉。如今在再将东林的领袖钱谦益抓进诏狱,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这些人,一面联络故旧准备上本替钱谦益喊冤,一面准备利用在士林中的名望,在进京的举子中制造声势。

然而,就在他们刚刚商量好,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之时。最新一期的‘大明报’开始在京中各处发放。在这一期的‘大明报’中,除了公布了崇祯元年科考的主考副主考的姓名,官职,履历之外,还将考试的时间,过程,考试纪律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与此同时,就在这份报纸中,还专门加入了一篇由钱谦益亲笔所写的认罪文章。

要说,钱谦益不愧是文坛宗主,整篇文章那真是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情真意切,妙笔生花。看了这篇文章,所有人都知道了钱谦益想请求皇帝重开经筵的目的是好的,但是方法却是用错了。文章中钱谦益不仅痛心疾首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的接受了处罚。而且还写明英明的崇祯皇帝陛下已经也原谅了他所犯的错误。看了这篇文章,京中的那些鼓噪的文臣顿时泄了心气,纷纷偃旗息鼓。

而就在此时,两只队伍离开了京城。其中一只将由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孙承宗带领北上辽东。孙承宗自接到圣命之后,在京中已忙碌了数月,此时终于将人员物资组织齐全。连同当年的部分辽饷一起,由京营派军护卫直去辽东。而数支京城中的商队,也将跟在这只队伍之后的一起出发。

除此之外与孙承宗几乎同时出城的,还有一只只有十几人的小队伍。这支由京营低级军官组成的队伍,会一路向西,最终到达陕西并在三边军中任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