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一百五十九章: 明法明算

大明鸿图 第一百五十九章: 明法明算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0:15 来源:笔趣阁

大明崇祯元年三月九日,也就是在进士科考试一个月之后。京城贡院的‘龙门’再次开启,崇祯朝第一次,也是大明王朝第一次的明算科,明法科科举,在无数人的注视之下开启了帷幕。

不过,真正报考这次新设科举的人却很少。

自十几日之前进士科发榜之后,大部分落第的举子们便陆陆续续的离开了京城。

在这些离开的人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对新设的明法明算两科根本不感兴趣,认为非进士科便不是正途。尤其当他们,看到此次进士科考中的那些进士所得到风光与荣耀时,更让他们坚定了不中进士誓不罢休的决心。

除了这些人之外,剩余的则大部分都是对这新开的两科心存疑虑。他们既担心如果考中这新设的两科,自己以后的仕途会受影响。同时也对自己能够考中风光无限的进士抱着幻想。

近千年的延续下来的传承,绝不可能只因一道圣旨便瞬间就可以改变。所以,在那场热热闹闹的状元夸官游街之后,大部分举子们便开始纷纷启程返乡。而留在京城的那些,除了少部分是准备参与那两科的考试,剩余的大都是些有钱有闲想留在京城看看热闹的人。

然而,就是这并不被举子所看重的新科,却得到了崇祯皇帝异乎寻常的重视。崇祯皇帝为了这两科的科考,不仅连着几次召集礼、刑、户三部的官员商量。而且御笔钦批了,内阁次辅李标,礼部尚书孟绍虞两人为主考,新进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刑部尚书苏茂相为副主考的主考名单。

这个包含着一个次辅三个尚书的名单一出,让朝中的众多官员都是一惊。大家从这份名单之上,很明显的感觉出皇帝对这两个新科的异乎寻常的重视。但众人想不清的是,皇帝的这种重视到底是因为年轻气盛?还是别有深意?

越是看不清楚就让人努力的睁大眼睛。所以,随着三月九日慢慢临近,京中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表现出了一种难以言表的关注。而出现在大部分官员身上的这种关注,很快便向通过种种渠道向各处传播开来。

而到了三月九日当天,京城贡院之前,便出现了一个百多年来从未在大明出现过的古怪现象。稀稀拉拉的三十几名举子,在数百名整齐严肃的兵士监督下,在众多京城官员家仆的窥视中,在众多京中居民的侧目之下,战战兢兢的跨过贡院的大门。虽然在这三十多名举子之中,有一大部分是在这一个月之中第二次进的考场。但是,他们觉得这次竟然比参加进士科考试时还要紧张,还要压抑。

按照早几日便在大明报上登载的安排,明法明算两个科分别要在三月九日、十二日考两天。第一天的考题,是由皇帝从户刑两部拟定的各五十个题目中个挑选出的各十道题目。明法科主要是有关大明律的题目,而明算科则是关于统计计算的题目。除了这十道题目之外,每科还有各两道从刑户两部找出的,曾经实际发生过的事例让考生解决。按照崇祯皇帝的说法,前面十道算是基础题,后面两道算是应用题。而在十二日这天,则是由皇帝亲自拟定的策论题,当然这在崇祯的心中算是论述大题。

这两场考试虽然气氛有些怪异但却进行的波澜不惊。当三月十二日第二场考试结束开放龙门之后,三十几个心怀忐忑的举子们几乎是毫无声息的离开了考场。这又让不少在贡院附近围观的京城居民们惊异不已。这与进士科考试之后的那种喧闹放纵场景是这样的不同。虽然这些百姓们搞不清其中的原因,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去发挥想象。一时之间,有关这两科考试的种种猜测,便成了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

而就在那三十几名考生安安静静的离开贡院之时,大明新晋工部尚书徐光启的车队驶进了京城。

北京紫禁城中。暮春的阳光照射在黄色的琉璃瓦上,反射出一片耀眼的金光。原本应是暖风拂面的季节,可崇祯却从空气中早早的就感到了一丝丝的燥热。靠坐在书案之后,看着摆在一旁那六只颜色各异的奏折盒子,崇祯不禁微微皱着眉头。他清楚的知道,那里便是这股烦躁的源头。

就在六色的盒子之中,白色的请安问候的折子和蓝色的弹劾奏折依然众多。不过这些折本崇祯一般都是不看的,白折由司礼监披红下发,蓝折则由司礼监根据被弹劾人的姓名存档归类。这几天真正让崇祯感到烦躁的则是黄色盒子中越来越多的报灾求赈的折本。

此时,崇祯元年刚刚开年几个月,北方各处已经连续上报了数份旱灾蝗灾的折子。崇祯虽然已经命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从户部拨款赈灾。但是,这些从户部出去的钱款到底多久才能到地方?到达地方之后还能很多少?这些被那些官员层层克扣之后的赈灾钱款到底能不能解百姓的燃眉之急?对于这些问题,崇祯心中并不是没有答案。从后的得来的记忆告诉他,从户部拨出去的钱款没出京城就会只剩少半,等到了地方再到饥民手中几乎所剩无几。而且这种情况与下拨银款的多少没有丝毫的关系,几十万两如此,一千万两也是如此。因为,这一套贪污分肥的做法已经成了大明的规则,所有人都知道,都在执行的规则。既是将现在所有的官员都拉出杀掉,换上来的依旧会执行这套规则。

崇祯有些烦躁站起身,在大殿之中来回的走着。他知道就在今年的年末,陕西白水县就会爆发饥民的起义。而这场起义将开启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不知不觉间,崇祯已经站在乾清宫的殿门口。他抬起头看着没有一丝云气的天空。一个国家的新生,到底需要多少鲜血,多少条生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