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一百六十一章:同为大道

大明鸿图 第一百六十一章:同为大道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0:15 来源:笔趣阁

崇祯说着转头看向站在那里的徐光启。

“臣。。。。。。臣。。。。。。”徐光启嗫嚅着,不知要如何回答。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能让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恩威遍布于天下,便是国之大道。汉书曰:士农工商,四民有业。这大明的天下如果没有了真正的读书人,世道间便没有了浩然正气。如果没有了勤劳的农夫种植出足够的粮食,天下便不会稳定。如果没有了能工巧匠制造出工具武器房屋城垣,国家便不会强大。如果没有精明的商贾贩卖货物互通有无,民间便不会有鲜活生气。这正是所谓:无士不正,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活。天下四民便是支撑天下的四根擎天巨柱。他们相互支撑相互扶持,朕并不认为他们之间有什么大道小道之分。”

崇祯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稍稍想了想才又继续说道:“孙承宗,袁可立他们行的是士之道。而你徐先之擅长的是农之道,工之道。所以,朕认为你们所行的都是治国安民的大道。”

听到崇祯皇帝的话,徐光启心头不禁一热。多年以来,在他心中虽然一直认为,那些被士大夫们认为奇技淫巧的事物,无论是对大明,还是对天下都应该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多年来受到的儒家教育,身边众人品论非议,都让他不敢将心中的这种想法明确的说出。即便是平时去做,也只能将这些说成是自己闲余之时的爱好。现在,能从大明天子的口中听到了如此的认可,又怎么能不让徐光启感到万分激动。

“万岁。。。。。。”徐光启语带哽咽的说道,随即慢慢的跪倒在地。

看到徐光启再次跪倒,崇祯轻轻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到徐光启的身边,“先之,请起吧。”说着用手扶了扶徐光启的手臂。

徐光启全身微微一抖,重重的在地上叩了一个头,“臣。。。。。臣,谢万岁。”

看着徐光启从地上站了起来,崇祯微微点点头说道:“朕知道你在农工之上的学识和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朕在刚刚登基不久,便下旨调你徐先之进京的原因。”

“万岁。。。。。。”听到崇祯的话徐光启就想再次跪倒谢恩,不过他随即便被皇帝的手阻住了。徐光启无奈之下,只得深深一躬说道:“臣多谢万岁隆恩,臣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崇祯轻轻的赞了一声,随即微微一笑说道:“不过,朕更希望先之能长寿康健。那样也好多为朕,多为大明做一些事情。”

“呵呵。”徐光启微笑着说道,“老臣虽然年迈,倒还有千里之志。”

崇祯点点头,转头对一旁的徐应元说道:“去,给徐先之搬个座来。”

“臣,谢座。”徐光启躬身施礼。

崇祯点点头走回书案之后重新坐下,端起一旁的热茶喝了一口。对已经坐下的徐光启说道:“先之,朕即任命你为工部尚书,不知你对工部之事有何建议?”

徐光启微微皱了皱眉思索了一下,开口说道:“万岁,臣初担部事,不敢妄说什么建议。不过,臣到有几个不成熟的想法。”

“哦,你说朕听着呢。”

“万岁,今年天时变化,灾害频繁,尤其是在大明的北方,蝗灾旱灾不断。臣想其一勘测北方水系,修筑灌溉渠道,以缓解旱情。其二,劝导教授农民耕种新型作物,比如甘薯,土豆,玉米。。。。。。”

“等一下,你刚刚是说,土豆,玉米?”崇祯听到那两个熟悉的名字,不由眼睛一亮。

“是的,万岁。土豆似吴中落花生或香芋,亦似芋,万历年间便已有人种植。玉米又叫玉高梁,番麦、御麦,在我大明种植时间更早,大约嘉靖年间便已在广西有所种植。”

“哦,如此之早,可朕为什么从未。。。。。。从未见过。”

“回万岁,这两种作物虽然早就传入大明,但是大明的百姓多年以来一直以种植五谷为主,对这些新物种即不愿种也不愿食,所以产量很少,万岁未见也是正常。不过,这几种新的农物不仅容易种植而且产量极高,所以臣才想以官府的名义劝导种植。”

崇祯慢慢的点头问道:“先之,你认为劝导之后那些农户就会种植吗?”

“这,臣想只要尽心去做,总会慢慢推广开的。”徐光启面上带着些许尴尬的说道。

崇祯侧着头想了想,忽然转头对一旁的徐应元说道:“派人去传司苑局掌印太监,让他急速进宫见驾。快去。”

“是。奴婢这就去。”徐应元说着一路小跑的出了殿门。

看到徐光启疑惑的目光,崇祯笑了笑说道:“先之说的不错,哪几种新的作物的确值得推广,朕刚刚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很快便将这几种新作物推广开来。”

“哦?”徐光启双眼一亮,“不知,万岁。。。。。。”

“先不急,一会再说。”崇祯笑了笑,“先之还有其他建议吗?”

“臣只想到这两点。”徐光启在座椅躬了躬身。

“嗯,仓促之间能想到这两点已经不错了。”崇祯微微点点头,“朕这里倒有一些想法想要和你商量。”

“臣不敢。万岁请讲。”

“嗯,前几日,朕去你们工部的军器局,发现局中众人所用的尺规矩偏差很大。后来朕回到宫中,在兵仗局中同样发现标尺之间误差很大。以如此混乱的尺距标准做出的东西,必然是胡乱不堪。会给使用者造成不少的麻烦。就比如,同样是铳管,由于标尺的原因,每一根薄厚大小都不同,兵士们在使用时便不知道要如何装药,多则炸膛,少则枪弹无力。兵士茫然无措,将领无法预估战力,这在战场上便是失败的源头。所以,先之到工部后,要将度量衡重新制作统一起来,并且要发到全国。”

“是,臣记下了。”

“嗯。”崇祯点点头,“先之,前几日朕下旨新开的明法明算两科科举已经考完,这事你知道吗?”

“啊,回万岁。臣已经从邸报和大明报上看到了消息。”

“你觉的这两科如何?”

“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