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一百七十一章:元仪觐见

大明鸿图 第一百七十一章:元仪觐见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0:15 来源:笔趣阁

“嗯。”崇祯轻轻的点了点头,“你们退下吧。”

“啊,陛下,臣还有一事。”徐光启连忙躬身说道。

“哦?先之,还有何事?”崇祯有些疑惑的看着徐光启。

“回陛下,原翰林院待诏茅元仪,想向朝廷进献一部他编辑的图书。”

“哦?”崇祯挑了挑眉,望着徐光启说道:“这个茅元仪是何许人?他想进献什么书?”

“回陛下,茅元仪字止生,归安人。原广西兵备佥事、河南副使茅坤之孙。此子自幼喜读兵农之道,成年后熟悉用兵方略以及九边关塞。他曾担任过经略辽东的兵部右侍郎杨镐的幕僚,后为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重用,因功被荐为翰林院待诏。不过,由于阉党专权,孙承宗被去职,茅元仪也随之被削籍,天启六年告病归乡。不过,此子为国效忠之心犹炽,今闻万岁登基,他便直驱入京,想将他精心编制的《武备志》献于万岁。”

“茅元仪。。。。。。”崇祯微微皱着眉头想了想,在后世的记忆中似乎隐隐的对这个名字有着一丝印象。“他那本《武备志》你看过吗?是一本什么书?”崇祯随口问道。

“陛下,茅元仪所编辑的《武备志》共两百四十卷,分为《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门。臣虽未完整读过,但仅从臣读过的那几卷看,这部书的确可算一部上乘之作。”

“哦?竟然能让先之如此看重?那朕都想见见这个人了。不知此人现在何处?”

“回陛下,此子的父亲与臣关系莫逆。此次臣进京他便与臣同行。此时正在宫门处侯旨。”

“哦?也是与你一同进京?呵呵。”崇祯听完徐光启的话笑了笑,“先之啊,你此次进京到是带了不少人啊?还有没有没说的,一起说出来吧。”

徐光启被皇帝说的老脸一红,连忙躬身说道:“请陛下恕罪,随臣进京的只有邓玉函与茅元仪两人,再无其他。”

“呵呵,先之不用尴尬,朕只是开个玩笑。”崇祯笑了笑,而后对站在一旁的徐应元说道:“传旨,让茅元仪觐见。”

“是。”徐应元恭声应道。

随在引领的太监身后,茅元仪只觉得自己仿佛正走在梦境之中。虽然从昨日开始,就曾无数遍的幻想,如果能有幸得到万岁的召见,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形。不过,每当想到这里时,自己都会强行的打断思路。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幕僚出身的从九品小官,即使有徐大人的推荐,即使有那部自己呕心沥血编辑的《武备志》,日理万机的天子也绝不可能接见自己。

虽然在心中不停的如此告诫自己,但站在宫门前的茅元仪的精神却一直绷得紧紧的,那颗心似乎也紧张的随时都要从嗓子眼中跳出来。茅元仪不停的暗骂着自己没出息,就这种心态又如何能为大明执戈边陲。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消失,茅元仪的那颗心终于的慢慢沉静了下来,他总算是能将眼中看到的景象送进脑海。可就在茅元仪,偷偷的打量宫门附近的景物之时,一个尖细的声音忽然响起:“我说,那个是茅元仪啊!”

茅元仪一愣,似乎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

“茅元仪在不在?茅元仪!”那个尖细的声音又连着叫了几声,一群等在宫门请见的官员们相互的看着,谁也不知道这个茅元仪是哪一个。

正当那个太监有些焦躁的又叫了一声,茅元仪这才反应了过来,他连忙几步跑到那个太监的面前,深深的施了一礼说道:“啊,公公。草民便是茅元仪。”

那个小太监挑着眉毛看了看面前的茅元仪说道:“你就是茅元仪啊。”

“是是,正是草民。”

“呵。你的心还真大啊,杂家在这儿这么叫你,你都能装作没听见啊?”

“啊,不敢,不敢,草民刚刚有些走神。请公公见谅。”茅元仪连忙躬身说道。

“哼。”那个小太监哼了一声,挺了挺干瘦的身子说道:“万岁有旨,茅元仪觐见啊。”

“啊。”听到小太监的话,茅元仪就觉得身上所有的血,似乎在一时间都涌到了头上,整个人瞬间愣在了原地。

看见茅元仪一脸惊愕的呆站着,小太监不禁撇了撇嘴,怪声怪气的说道:“怎么着?你还打算抗旨不尊吗?”

听到小太监的话,茅元仪终于清醒了过来,他连忙跪倒说道:“草民不敢!草民茅元仪领旨。”

小太监侧着头看着茅元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头。直到茅元仪站起身,才开口说道:“行了,跟着杂家来吧。”说完转身便向宫门走去。

金碧辉煌的宫殿让茅元仪目眩神秘,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乾清宫的门前的,直到那个小太监让自己在门前等候时,纷乱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下来。没等多久,就听一连串的传呼之声从宫中想起,茅元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在指引下走进宫门。

坐在书案之后,崇祯看着刚刚走进暖阁茅元仪,就见这人大约三十几岁年纪,身材中等,眉梢眼角处带着些许风霜之色。

“你就是茅元仪。”

“是,草民便是茅元仪。”

“听徐光启说,你曾去过辽东?”

“是的,万岁。草民年轻时酷爱兵法,后将多年搜集有关兵法、战具、器械的资料汇辑成一部《武备志》。并于天启元年刻印。也正因为这部书草民侥幸得了一个知兵的名声。被大学士孙承宗任为赞画,随在恺阳公的身边赴辽东,抵御建虏的进攻。”

“哦?如此说,你对辽东应该很了解了?”

“回万岁,草民不敢说对辽东所有的事情都十分了解。但草民在辽东期间,曾与同僚鹿善继、袁崇焕、孙元化等人一起,在山海关内外考察地形,研究敌情,并且,草民还曾受命到江南筹集过一些战舰,加强辽东水师。所以对辽东的水路也有一定的了解。”

“哦?”听到茅元仪如此说,崇祯的眼睛不由得微微一亮。如果,茅元仪真像他所说的那样,这个人到不失为一个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