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二百四十九章:京中来信

大明鸿图 第二百四十九章:京中来信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0:15 来源:笔趣阁

就在数日之前,一个带着兵部关防的人在宁远辽东督师帅府门口请见。当孙承宗的亲兵将那人带到了帅府堂中之时,这个自称是兵部迅捷司大使的人,便将一份印着军机处关防大印的大信封交给了孙承宗。

孙承宗身上就挂着兵部尚书的职衔,可是他却从未听说过兵部有迅捷司这个衙门。好在那人拿出的腰牌的确不像是假造的,而且孙承宗也不相信会有人胆敢到自己的帅府行骗!不过即便如此。他微眯着眼睛,盯着那个迅捷司大使看了半晌,直到将那个人盯得浑身是汗,才命令亲兵将那个人带下去看管起来。他自己则回到了书房之中,拆开了那个信封。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那个信封中不仅有着一道皇帝陛下的圣旨,而且还有一份袁可立以军机处的名义写的公文。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同意蒙人内附,且命令将蒙人迁移到塔山附近的草原安置。同时,着重说明不允许辽东军将擅自在这些蒙人中招收家丁,如有发现将严惩不贷。而给出的理由也是担心蒙人内附有可能是包藏祸心。

而在那份公文之中,袁可立则细数了军机处廷寄圣旨的目的以及各种往来的规则。

仔仔细细的看完之后,孙承宗将这那份不知是应该称作圣旨还是中旨的旨意,和那份军机处文书并排放在桌上。他自己却端坐在桌旁,紧皱着眉头久久的沉思着。

第二天一早,几乎一夜未睡的孙承宗,便发布了将令。将刚刚到达锦州还没来得及安顿的蒙人部落,再次向南迁移,一直挪到离宁远城不算太远的塔山附近。同时给各处将领尤其是锦州总兵祖大寿下令,在蒙人安定下来之前,任何人都不许在这些蒙人中招收兵士,家丁。为此,孙承宗还将自己的帅府亲兵派出了一百多人,严密监督蒙人迁移的整个过程。

虽然,这一切都是按照在那张圣旨的要求在做。但是,所有的命令,却都是以辽东督师的名义下发。对于刚刚收到的那道旨意,孙承宗只字未提。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按照那份公文要求的,给军机处填写回执,反而将那名兵部迅捷司的大使一直扣在督师帅府。

之后,孙承宗一边安排那些蒙人的事情,一边连写了数封信件分别发给了京中的几位至交好友,这其中就包括袁可立以及李标。在这些私信中,孙承宗只写了一件事,就是询问这个军机处廷寄圣旨到底是怎么回事?

信发出后的那些时日,孙承宗的心中异常的烦躁。就连跟了他多年的贴身亲兵,也都小心翼翼生怕触怒了不知为什么火气冲天的大帅。

几日之后,就如同商量好了的似的,袁可立与李标的两封信件,几乎是同时送到了孙承宗的手中。不过,两封信件的内容却大不相同。。。。。。

孙承宗站在书房的窗前,感受着扑面而来的冷风。不知站了多久,他慢慢的低下头,视线扫向握在左手中的那封信件。

这一封信是来自于好友袁可立,在信中袁可立告诉孙承宗,这种军机处廷寄的方法,乃是皇帝钦定。并且只是在当前情形下,专对军事的一种临时性措施。而后,袁可立又大致说了说这种方法的好处。同时也写明了,他自己同皇帝的两次对话。而且重点写明了在那两次对话中,皇帝都曾明确的保证,当局势缓和后这种方法必将取消。

作为身处大明边境,真正能感受到大明危机的孙承宗来说。他对于袁可立所说的那些优势,还真是有些向往。

仅仅就拿蒙人内附这件事来说,如果不是因为身为帝师,能得到皇帝充分的信任,自己又如何敢在未得皇命的情况下私自放数万异族进入边境?况且如果不是,多年掌印辽东还有一些威望,即使敢去做,也未必能够做成。

可是,即便是自己有如此的身份地位能抵住压力允许他们入境,也要安排重兵监视,而且既不敢给那些蒙人任何承诺,除了最低限度的给养之外也不敢给更多的帮助。否则包藏祸心,意图不轨的帽子就要扣到自己的头上。

而这些举动,在那些背井离乡蒙人看来,就变成了没有丝毫的诚意。开始的几日还好,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蒙人们已经开始有了怨言。可是,如果按照一般的情形,从皇帝接到自己的折本,到发下圣旨再到传递到自己的手中,至少要花费一月有余。如此长的时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恐怕没人能够保证。那些时日,自己几乎及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时时刻刻都在担心,那些蒙人在边境之内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事来。

而现在,仅仅十数日,皇帝的旨意便已经到达了自己的手中。虽然没有以圣旨的名义下发命令,但是就是因为有了这道旨意,许多重要的问题便都迎刃而解。。。。。

孙承宗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停了一瞬,视线不禁又转到握在另一只手中的信上。

这封信来自于另一名好友李标。在这封信中,李标直言不讳的说明了他对于军机处廷寄的想法。他认为现在这种不经过内阁科道直接下发圣旨的方法害大于利。并且,在这封信中他不仅详细的说了廷寄圣旨的种种害处,而且还极隐蔽的说出了他另一层的担心—这个主意很有可能不是刚刚登基,自幼生长于内宫之中,只有十七岁的皇帝能够想到的。

孙承宗同样能理解李标的担心,他也知道皇帝绕过内阁科道后,皇权便失去了制约。如此无论是对于群臣,或是大明天下都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李标隐晦的提及的那件事,孙承宗几乎是不敢去想。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站在皇帝的身后,又用这种方法绕开了群臣。。。。。。大明危已。

孙承宗将两只手慢慢的背到身后,迎着微微抬起头,脑海中慢慢回想着与崇祯皇帝的每一次见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