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鸿图 > 第二百五十八章: 烦心之事

大明鸿图 第二百五十八章: 烦心之事

作者:解剑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0:15 来源:笔趣阁

一封密折以极快的速度从勇卫营中发出,直接递到了京城皇宫的宫门处。

而当那些一天到晚在宫门处闲的百无聊赖的宫门处内侍们,见到跑的快断了气的勇卫营亲兵时,都被那亲兵的样子吓了一跳。几个人知道这八成是有要事,所以谁也没敢耽搁,接过那只密折盒子后,一路小跑的送进了乾清宫。

而此刻乾清宫中的气氛却沉闷让人感到压抑。徐应元和高时明这两个乾清宫正副总管太监,都低眉顺眼的站在暖阁角落之中。崇祯皇帝则坐在宽大的书案之后,抿着嘴生着闷气。

这两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连出了好几档子事,而且每一件事都让崇祯觉得心烦。。。。。。

第一件,今年北方持续的干旱,尤其是在山西陕西一带,从入春开始几乎就是滴雨未下。两省大部以及周边局地,湖塘干涸,河流断流。当地报灾求赈的折子雪片似的飞向京城。为此,崇祯一连几天召见户部尚书毕自严商量赈灾救济之事。虽然最后连减免带拨银总算将救灾的事情安排了下去。但是就在这几天里,毕自严那个老家伙可是没少给崇祯苦瓜脸看,并且,话里话外的都是惦记着内账房查抄阉党后得的那些银子。

崇祯当然知道现在西北民生的凄苦,但是他更知道大明官员贪腐的厉害。此刻即使将前些时日得的那些银子都撒出去,山陕的百姓该挨饿还得挨饿,该死人还是要死人。撒出去的那些银钱,最多不过是肥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那群贪官罢了,崇祯可不愿意去做这个冤大头。再者说,此时大明的天灾不过仅仅只是个开始,此后绵延数十年的天灾兵祸不仅会耗尽大明最后一丝元气,而且也会给更多的百姓带来更加悲惨的命运。如果不能趁此时相对平静的时期,用这些有限的钱财打好基础。恐怕就是再穿两回也救不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大明。

崇祯知道毕自严算得上一个好官,而且能力也很强。但是正因为心里有这些想法,崇祯咬紧牙关就是不松口。不管毕自严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崇祯要么就是装傻装听不懂,要么就是横着脖子生怼—“朕没钱。”气的毕自严这个大明户部尚书,回家之后在书房中一边写辞呈,一边大骂大明又出了一个比万历还抠的皇帝。

崇祯好不容易死皮赖脸的把户部的毕自严对付走。毕自严前脚刚出宫门,后脚礼部尚书孟绍虞就在宫门求见。而当崇祯将孟绍虞招进乾清宫两人还没说上两句,那个孟绍虞就掏出一份折本递了上来。

在孟绍虞递上来的那折本中说的竟然也是闹灾的事。不过,孟绍虞倒是没盯着崇祯的钱袋子,而是直接盯上了崇祯皇帝本人!

在那本奏折中,孟绍虞大讲了一通什么天人合一啊,什么人主修德,天时相应啊,看的崇祯五迷三道云里雾里。不过,最终崇祯总算是搞明白孟绍虞的意思,原来这个礼部尚书是希望皇帝能够像历史上的那些明君那样,自苦斋戒祭天求雨。

崇祯看看那道差不多快有一米长的本章,又看了看孟绍虞那张满是渴求的老脸,咬了半天的牙。崇祯真想告诉他,干旱少雨是因为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啊!气候异常跟自己这个皇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求雨?求个屁!自己要有那能耐,在后世也不会只做一个体育老师了,至少气象局得给自己一个公务员编制!

当然,这些话崇祯也就敢在肚子里想想。不过,崇祯对于自己饿上几天,再趴在地上磕个头,天上就能下雨这事,真的是没有一点信心。他可不想费半天劲,结果连个雨毛都求不下来。最终落一个既受累费事又丢人现眼的境况。

满心不愿意的崇祯耐着性子好说歹说,这才将这个一心为皇帝考虑礼部尚书劝走。可是这边刚刚把一脸痛心的孟绍虞糊弄走,那边却传来了一个让人咋舌的消息--不久前崇祯皇帝发下的圣旨竟然被内阁搁置了。并且,内阁的几位大学士为此还联合上了一道折子。

也就是因为内阁上的这道折本,让本来就因为天灾和求雨这些事心中烦躁的崇祯心中火起,抬手将那只一直都舍不得摔的,龙纹青花茶盏摔在了地上。

内阁这次搁置的,是一道由崇祯皇帝亲自拟定的官员升迁的圣旨。在这道旨意中,崇祯原本打算升迁三个人。

第一个,便是在那次早朝中给崇祯留下不错印象的监察御史郅承都。在崇祯后世的记忆中,郅承都所说的那个郅家的祖先--郅都,不仅是一个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的酷吏,而且还是一名威震边关名将。所以,当郅承都在早朝上说出那句:“为正法不徇私情,为国家不避生死”的话时,崇祯便决定给这个人一次机会,一个像他西汉祖先那样做一个酷吏的机会。

酷吏,在《史记》、《汉书》等正史中都有单独的列传,这是一群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惜破坏被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规矩约束的一群人。纵观历史,酷吏往往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廉洁;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不服从法律的人,特别是豪门贵族,敢于痛下辣手;三是几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

这段时间崇祯一直在琢磨,明末大明的官场上什么人都有,有忠臣,有奸佞,有清官,有脏官,有阖家为国尽忠不避生死的,也有投靠异族为虎作伥的,可是在这众多的官员之中唯独缺少几个酷吏。有时候崇祯也会想,如果在明末朝堂中有几个像郅都张汤这样的酷吏,那大明会不会还能多延续几年?

不过郅承都这个预备酷吏的位置并不好找,而且崇祯也一直在犹豫是将他放到刑部好,还是放在大理寺合适。正巧此时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出缺,崇祯便决定将郅承都调任刑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