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在三国谋天下 > 第十四章 君臣论道

朕在三国谋天下 第十四章 君臣论道

作者:醍醐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20:42:48 来源:笔趣阁

大雪纷纷扬扬,断断续续下了两日,满地银霜。

院子里的一株老腊梅凌寒独立,芬芳馥郁,冷风吹过,满树腊梅一片簌簌,落得一地金黄。

新进宫的一批小黄门已经熟悉了皇宫的生活,几个小黄门已经开始清扫院子里的雪了。

“黄蛾,这雪景甚是好看,让他们只将这路径扫出几条就可,其他的就留着吧。”刘协淡淡一笑。

“喏!”黄蛾躬身退下。

刚行至殿门口,董贵人一身狐裘,娇笑晏晏的,一脚便踏了进来。

黄蛾躬身行礼,侧身退至门边,大气不敢出。哪怕黄蛾现在已是黄门令,平时训斥起小黄门来凶巴巴的,在董贵人面前,也耸成一团。

尽管黄蛾如此小心谨慎,董贵人扫视了一圈后,“狗奴才,这么大的雪,来往的宫人都将这踩成汤糊糊了,还不清理干净,脏了我的靴子。”

刘协本在寝殿外的廊檐下赏雪的,一见董贵人,立马闪身进了屋。可眼尖的董贵人还是看见了,也不打骂黄蛾了,直接就奔寝殿来。

“陛下,你看,你这宫里的内侍一点都不懂规矩,这靴子是我爹命下人给臣妾新做的,一下子就给弄脏了,这紫色绨可是很难得的。”董贵人娇嗔道,说着抬起那秀气的紫靴。

刘协伸手轻轻拂了拂那靴面,含笑道:“紫绨?国丈从何得来的?”

“紫草这种东西只有东莱劳山有,我爹以前还是山贼.....山上住的时候,见当地人种这种草换钱,而当地很多染坊就拿这种草做染料,染出的布匹鲜艳华丽,贵气无双,为那些贵族纨绔们追求,但因产量小,染出一匹不容易,所以价格昂贵,万金难求。现下四处战乱,这种紫草更是难求了。”

“那国丈现在怎么得到的?”

“我爹以前藏了些种子,准备安顿下来后就种植起来,结果一放就忘记了,直到今春才记起,就种的试试,不料这种子生命力真是顽强,我家后面长出了一片,然后就去寻得绨布来染了一批,就给我做了双鞋,剩余的布料都让我送给陛下,以后策封用的紫绶带不用愁了。”董贵人说完,娇俏一笑,命下人将那一大卷不料放置道桌上。

这里不得不扯远点。

紫色自古以来就是比较吉祥的颜色,最为突出表现紫色地位的一次,便是被乾隆用烂了的“紫气东来”。

紫色的流行起源于春秋时期,《韩非子》中有记载,齐王好紫衣,国中无异色。是指当初齐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上行下效,从宫内到宫外,大家都跟着穿起了紫色。但当时染色技术不发达,紫色极难求,价格飞涨,一时成为贵族象征,一种时尚潮流。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慢慢的成为了阶级象征,真正用衣服颜色来比较清晰的界定出阶级和地位的,大概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

发展到汉时,金印紫绶乃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

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金印紫绶。”

这董承这意思很明显啊,当初汉室策封吕布时连金印紫绶都没有,还为此事有求于曹操,现在他董承不仅能解决紫绶,还能解决金印,因为这紫绨价值连城啊,而他却掌握了这财富密码。至于给自己女儿用紫绨做鞋,那就是要踩伏寿的意思。如今汉室衰微,谁还会为这些虚礼去治罪一个有功之臣。

“陛下,你看臣妾这鞋子好看不好看?”董贵人娇嗔道。

刘协怔怔的盯着这么大一匹紫绨出神,敷衍道:“好看,好看!”

“陛下你都没看我!”

刘协不舍的将目光移到了董贵人脚上,笑道:“是真好看。”

“你看你弄个那个什么黄门令,地都扫不干净,弄脏了我的鞋。”

“朕来惩罚他,爱妃莫生气!还有,爱妃这大雪天不要出来了,雪天路滑,别惊了肚子里的宝宝,朕有空就会过去看你,乖!”

“陛下总是这么说,臣妾好久都没见陛下了。”

刘协本来对发嗲的女生毫无抗拒力,但此时董贵人的嗲让他觉得瘆得慌,忙抓起手边的茶杯喝着。

“陛下,荀令君求见!”

赵芸这声简直就是天降奇兵,顺带着连荀彧都是那么可爱了。

“宣!”刘协唇边已是一抹轻笑。

“喏!”

“这荀令君来与朕商讨政事,爱妃你先回去,朕有空了去看你。”刘协一边安慰着董贵人,一面将董贵人推向门边。

“记得来看我哦!”

“朕记得的!”

“记得教训黄蛾哦!”

“朕记得的!”

董贵人一步三回头,刘协努力的保持微笑目送她出殿,终于松了口气。

刚在屋子站定,便听得门外荀彧的声音传来:“微臣荀彧参见陛下!”

“荀令君,请进。”

刘协举手示意荀彧坐下,一旁伺候的黄蛾为荀彧捧来一席,奉上茶水,待荀彧安坐,便闪去门口侍立。

“荀令君今日为何事而来?”刘协直接问道。

“为桓典和张俭而来。”荀彧豪不绕弯子,冷静的说道。

刘协笑起来:“荀令君,直言不讳,痛快。”

荀彧挑了挑眉,叹道:“陛下心思剔透,臣也不以诳语相欺,臣此前来,希望陛下能重新考虑下这件事。桓典和张俭受此惩罚一点不冤,但是以全局来看,臣觉得还是从轻处罚。”

荀彧诚挚的说道:“自陛下回来之后,这些日子,虽未与臣明言,但臣能明显感受到陛下是想与司空君臣同心的。”

“桓典此人与司空同是王吉门生,算得上同门师兄弟,感情相当深厚;张俭乃兖州士人,是司空当初为稳定兖州士族所拉拢之人。”

“臣只言于此,做决定的还是陛下。”

刘协心中微震,荀彧寥寥数语,直击要害。

若是趁曹操不在把他的心腹砍了,那还能君臣同心,万世一系吗?

“以荀令君之见?”

“陛下不疑臣又私心吗?”

刘协点点头,鼓励荀彧说下去。

荀彧娓娓道:“臣以为,此二人惩罚是要惩罚,但还是留其性命。这样陛下与司空的嫌隙也以此为契机,慢慢修复,对朝廷也起到了以儆效尤的效果。”

刘协笑了起来:“这心肝太透亮了,照见天下阴谋阳谋。朕既然请教于荀令君,望君答疑,如何处置得当呢?”

“臣以为,现下大兴屯田制,让二人自愿放归乡里任微职。”荀彧说完,凝眸于刘协脸上。

刘协认真的思考了会,笑道:“朕以为,此事由杨太尉去办如何?”

“陛下这是何意?”

“反正这事只要去做,那定是朕的意思。杨太尉去执行呢,亦可缓和杨太尉与司空之间的矛盾。”

“既然陛下一虑至此,那为何不让董将军去执行呢?”

“墨子有言‘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

刘协狡黠一笑,虽然声音平稳无波折,但眼睛却逐渐明亮起来,接着道:“《淮南子》有言‘君臣异道则治,同道则乱’”

刘协这意思很明确了,前者说的是,君主选能人当臣子,臣子来办具体事务的意思。

后者说的是,君主不能去处理具体政务,否则一旦出错,权威就会受到影响;当然了,臣子也不能窃取君权,不然其施政的权威更加不足。

荀彧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淡淡道:“臣纵使杀身成仁,也绝不负皇恩。”

刘协举起手中的水杯,二人相视而笑,共饮一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