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朕在三国谋天下 > 第九十三章 你好徐州

朕在三国谋天下 第九十三章 你好徐州

作者:醍醐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4 20:42:48 来源:笔趣阁

十天时间,刘协就入了琅琊境地。

现如今琅琊郡郡丞由昌豨代理,掌握兵权,由徐翕担任别驾辅佐。有刘备和张辽的打理,虽然刘协知道这二人未必敢如何,但小心无大错。在经过琅琊境内休整时,他下令军队严加戒备,购买补给后,次日一早便离开了琅琊城属。来到距离琅琊较远的郊野之地安营扎寨。

昌豨是真不知道也好,假装糊涂也罢,总之始终保持沉默,没有借机生事,也没有前来参拜天子。

当然了,刘协的目的地并不是琅琊,只是琅琊的人让刘协心心念念....

伏家.....伏完....伏寿.....朕来了。

朕真的是身骑白马,走一、二、三、四、五、六、七关....数不清了,来接你了——朕的皇后。

除了皇后,还有一个人可与日月争辉的人物——诸葛亮。

不过,诸葛亮不一定能碰到。

按历史时间来推断,诸葛亮应该是在公元195年离开徐州,开是漂泊去荆州的。

这里不得不扯远一点,说一说诸葛家族。东汉末年,一个叫诸葛珪的年轻人当上了泰山郡郡丞(相当于副市长),他弟弟诸葛玄当上了荆州牧刘表的属官(主要负责向朝廷汇报工作)。一日,正准备去洛阳出差的诸葛玄得到了兄长病故的噩耗,立即请了长假,马不停蹄的赶往徐州照料三个侄子,这三个侄子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诸葛三兄弟——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和两个侄女,刚到徐州就赶上曹操前来攻城并屠城。诸葛玄就赶忙带着五个孩子逃往扬州投奔袁术,在兵荒马乱中,诸葛瑾走散了。

诸葛玄带着五个孩子在袁术手中讨饭吃,袁术也对诸葛玄青睐有加,可惜袁术称帝不得人心,诸葛玄注定待不久,诸葛玄只得带着孩子再次投奔荆州刘表。

一路上舟车劳顿,忧思成疾,命悬一线,但上天示意一定要诸葛玄来完成诸葛家族的使命,偏巧他遇到了张仲景,就是那个写《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要是换一个大夫,他的身体能不能支撑到孩子们长大就很难说了。

说了这么多诸葛亮的家族,无非是诸葛亮的光辉太耀眼太夺目了,以至于刘协非常非常想见一见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刘协只希望,由于自己这只蝴蝶,诸葛亮还在琅琊等自己。掐指一算,唉.....历史上诸葛亮好像与刘协同年生,同年死。这真是同生共死的一生啊,这是巧合?

一念至此,刘协不由失笑。

刘协捋了下时间线,距离自己穿越过来已经快一年的时间了,现下是建安四年十月,也就是公元199年。比历史上的衣带诏和官渡之战还有孙策之死,这些大事件来对比,确实时间线有所改变,可这些都是因为自己这只小蝴蝶参与了原因。不知现在诸葛亮还在不在琅琊。

诸葛亮能不能碰到得看运气.....皇后那是必须得去见的。

刘协在军营稍稍安顿下来,命人唤来赵芸、张横等贴身禁卫,准备好微服前往伏家的准备。

正欲骑马离开了营地,忽然见到一侍卫手捧托盘,上面都是华丽的锦盒,顿时有些诧异。

“你们这是......”

“见过陛下。”侍卫躬身道。

孔融从后面缓缓出来,难得的一脸笑容,“陛下,是要去见皇后,可不能这么不修仪容。”

刘协有些难以置信,看着一身盛装的孔融,道:“这是孔少府为朕准备的?”

“呃....”孔融一抖宽大的袖袍,伸出竹节般枯瘦的手指,将锦盒内的衣服拿起,道:“也不算是老臣准备的,昨日城内采办物资,臣记起这一茬,命阿璃姑娘去办的,陛下看下,可还合心意?”

说完,一挥手,“赶紧伺候陛下更衣!”

内侍慢慢靠近,来到军帐内一遮视线处,刘协如木偶一般任凭他们把身上的衣裳褪去,不解道:“不是,孔少府,朕去见皇后,你这么盛装是干嘛呀?”

“陛下去见皇后,老臣去见老友啊!”孔融在帐外轻咳一声。

红日初升,阳光正好将帐外一众人的身影如电影光束般投射在幕布上。看着孔融广袖宽袍,昂首而立的剪影,刘协竟有一丝语文课本上屈原剪影的错觉。

“倒是忘了这茬,孔少府与国丈都是儒家经学大家,而且都是今学派。”

孔融见刘协一时半会也更衣不好,于是就站在帐外追忆往昔起来,这大概是所有先生的通病,“想来,这今文古文之争也快近三百年了。这前一百年也就罢了,这后一百年,古文日渐做大,今文日渐式微。”

“什么今文古文,不过是你们这些老腐儒文人相轻罢了。”王越不耐的声音传来。

“有辱斯文!”孔融懒得理他。

“孔少府,这今文古文的故事,要不趁此间隙,您授业解惑?”刘协笑语道。

帐布上出现一个躬身拱手的剪影,要不说怎么是儒家呢,任何时候都是谦谦有礼的。

“自秦起,始皇焚书坑儒,使得许多经书亡佚。汉初年,官方乃请遗老、仗着口授经书,而以当时所使用的隶书记录成书,故而称之为“今文”。

后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皆以古文书写(即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文字),称为“古文”。

王莽时期古文虽列于学官,光武时即废,直到桓灵二帝时,马融、郑玄皆尊习古文,古文经学遂昌盛,独树一帜,盛传于世,今文经学则大衰。”

“其实朕倒是不介意今文古文,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才是盛世之光。”

“陛下以为古文今文之争是在学术吗?非也,实在是在人,在高位之争!说到这各,不得不提醒陛下,一定要慎重。”孔融语速不禁加快了些,“久远的那些朱野、卢植、刘宽就不说了,这些都是位列三公九卿之位的。就说这如今,那荀文若,背靠曹操,一手遮天,在文学上还大搞迫害今文学者。赵温这等今文派三公都不如他古文派九卿有地位,简直是.....”

刘协听到此处不禁一笑,看样子这是对荀彧颇有微词啊,“孔少府,怕是误会荀令君了。”

“误会他什么?”孔融愤懑不已,剪影都变得竹简扭曲。

“这世间还有圣人的微言大义,还有浩然正气,孔少府,朝廷诸公,也会心存社稷的,只是走的路不同罢了。”

虽说都是儒学,但这“今古”之争不亚于战场,经常会出现互相攻伐,文人自有文人的一套,自古文人相轻。

“我说你麻溜些,不要误了时辰。”孔融催促着内侍道,“赵中郎,张中郎,你们要不去帮忙一下。”

刘协不习惯那种资本家的生活做派,只留一个内侍就,衣服又繁复,再怎么也麻溜不起来。

张横双手一摊,表示自己帮不上啥忙。不过他倒想了个好法子,随手抽出自己的配刀,往刘协面前竖着一举,“陛下,臣只能帮到这里了。”

刘协一愣,旋即明白了张横的意思,这是举着刀给自己当镜子使,也亏他想得出来....

刘协看着那些反复的手工纹绣的纹路,不禁又想起了皇后。初次见她的时候,就是这么为自己更衣的。

除了衣服,还有一条丝质腰带,悬挂着一枚精美古朴的玉佩,还有淡雅的荷香的荷包,典型的汉裾,将刘协修长的身躯勾勒出健康的线条。

紧接着刘协的头发被张芸梳得整齐,带着檀香的木梳,在头发上顺滑的滑过....

闭目间,那若隐若现的淡雅清香和那端肃的面容仿佛又出现在了眼前。

“陛下请低头!”赵芸开口道。

刘协缓缓低头,一顶进贤冠戴到了头上,再抬头,正逢赵芸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一时有些恍惚....差点脱口而出“皇后”二字。

一瞬的出神,赵芸已莫名的脸红,赶紧挪开视线,闪身一边,“陛下,看下可合适?”

刘协望着刀光中的自己,已隐隐带着君子之气。

随后又在内侍的服侍下,穿上了华丽的短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