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游夏 > 第十三章 行商

游夏 第十三章 行商

作者:游子归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1-05 06:58:28 来源:笔趣阁

行商的目标已经确认,主要就是要交换活物,活物可以带回来养着,毕竟自己族里已经有好几十亩田了,再等冬小麦种下去,食物就完全不缺了,就算冬天不能打渔,那也完全不是问题。

行商的第二个目的就是收集情报,要知道每个族群的具体人数,按照华的想法,到时候找到小型的族群,全部抓回来就可以壮大自己的族群了。书上不是写着,有时候古代战争有一个目的就是掠夺人口。

华有时候就觉得奇怪,战争不是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吗?怎么又要掠夺人口呢,人口增加,生存空间不是又要被挤压吗?

算了,儿童应该远离战争,现在不去管那个,以后再说吧。

壮带着一群人出发了,鱼和木留下打渔,石留下继续制作陶器,顺带巡逻。

华每天就待在陶器工坊,研究改良制陶用的转盘。本来是需要一个小孩在旁边配合转动的,经过改良,变成了一个人用脚踩的。这样一来,更加的好用了,毕竟自己控制速度,用起来更加的趁手。

华其实对自己的发明很是满意的,这个毕竟是这里的第一个机械,可以说是机械之祖了。

壮一行人的行商是成功的,到了冬小麦种植的季节,已经摸清了附近的情况,打听到了很多有用的消息。可以说,这里的人没有保密的概念,问啥说啥,太老实了。

这里其实是一个群山中的盆地,四周都是大山,大族占据了这里中央的最好的地方,有最多的果树,有好多群动物在附近。大族有两百多户人家,不到三百户,大约有一千多人。其他的小族分散在四周,每族都只能算是一户,因为是住在山洞里的,像华这样盖房子的是绝无仅有的。小族的丁口大约从几丁到几十丁,最多的也不到百人。

其实华要求计算人口时连儿童一起算的方式并不对,因为现在的儿童一般是不计入人口的,儿童的死亡率太高了。一个女人差不多要生五六个,甚至更多,但是长成人的最多也就三四个,搞不好长成人了还死于意外。

所以,壮他们在打听消息时,还是没有算儿童的数量,但是计算了半丁的数量,毕竟半丁的死亡率已经很低了。华想想也对,如果人口每二十年翻一番,从两个人繁衍到十亿人只要六百年。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也不是不可能,中国历史上每过几百年就是一次超级战乱,人口减少无数。壮不是说,祖先躲避战争跑到这里的吗,那时人口应该有很多的吧。

这次交换到的活物还是有不少的,其中就有几头山猪,大家也听从了华的安排,只杀掉一头公山猪,其他的山猪全都圈养起来。猪圈是特别奢侈的,用砖头砌的,猪圈的样式是按华印象中的养猪场修建的。

在各种家畜中,猪的繁殖能力是最强的,一年能产两胎,一胎能有十多个,一头母猪能产五年,而且小猪长半年就能配种了。不过壮换回来的这些山猪还达不到这个标准,还需要选育才行。

冬小麦种下去了,不过这次的麦种数量有限,只种了几亩地。

种完小麦,大家终于完成了一次华说的正确的祭祀,然后拖了很久的的上梁工作得以继续进行。房子建好以后,就可以进行分配了。

按照华的预算,应该是一户一间房。但是户的认定还是有点问题,原来大家都是住在一个山洞里的,其实是一种群居状态。或者说是母系社会,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无法确认自己的父亲,只能确认自己的母亲。

当现在分开居住的时候,就需要有夫妻的认定了。不过还好,总算是人与人之间还是有远近亲疏的,于是就这样基本分妥了,老女人跑到壮的房子里去住了。华其实很想笑的,但是其实大家并没有很清晰的家庭观念,估计还得过很久才能真正形成家庭观念。

房子里现在还没有床,地上用砖头铺好,然后就是厚厚的干草,上面再铺一张皮子,其实睡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十二个成丁每人一间房子,女人跟着男人,小孩跟着母亲,华单独要了一间房子。

大家搬完家以后,又没了工作,轮着去打渔,去田里除草。更多的时间,大家是待在陶器工坊里的。

按照华的设想,现在没有铜器,打仗靠石器的话,只有人多才行,人太少了,承担不起损失。因此现在不能考虑打仗的事,只能是研究炼铜的技术,其实就是研究怎样提高火焰温度。

烧陶的窑拆了建建了拆,来来回回搞了很多次,修建的技术是越来越好,火力控制也是越来越好。然而,那个铜片在火焰中就是巍然不动,任你火力再猛,也还是不行。

华就觉得纳闷,过去连铁都能用木炭炼的,铁的熔点可比铜要高,为啥炼不动铜呢?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一个华完全不能理解的问题。不过经过这么多次的改良,烧陶的技术是突飞猛进,周边的族群甚至会主动跑过来换陶器了。

有一次,有个人拿着一个彩色的石头试图来换陶器:“我这里有一个很漂亮的石头,在很远的地方捡到的,我想来换一个陶罐。”

石大概是觉得这东西没啥用,也不怎么好看,于是摇摇头:“这个不行,我们用不着这个,你得拿别的东西来换,最好是活物,我们肯定要。”

那人大失所望:“你看,这个真的很漂亮的,五色的。”

石说道:“有我们的陶罐好吗?你看这个花纹怎么样,比你的石头上的花纹漂亮吧。”

华正好在旁边研究制陶的转盘,立刻插嘴说:“我们的陶罐不能换给你,但是我们可以换吃的给你。”

那人脸上刚有点喜色,一看是个小孩,脸上又浮起失望的表情,“是个小孩。”

华真的很是恼火,气的就要发作,想想还是忍了,千金买马骨,现在是打广告的时候,“鱼肉,我们可以跟你换鱼肉的。”

石倒是很不理解:“这东西有什么用?”

华说道:“你别管有没用,去拿鱼肉换给他。”

石愣了下,对那人说,“你先在这等着,我去拿鱼肉给你。”说完就去拿鱼肉了。

这回轮到那人发愣了:“这这这,你们这怎么是小孩说了算?”

“小孩怎么了?”华没好气的说道,“小孩比你行。”然后就不理他了。

过了一会儿,鱼拿着一条鱼过来了,这条鱼不太大。看得出来,石一定是跟鱼讲了华拿鱼换破石头的事。

虽然鱼不是很大,但是那人还是很高兴的:“真是可以换鱼啊!我说,你们这怎么是小孩说了算的?”

华虽然决定买马骨了,但是也还是没好脸色:“你这破石头没啥用的,下次拿有用的来。”

那人这回真的是惊讶了:“没用为什么你还要呢?”

“你跑这么远,也是怪辛苦的,我们这里不缺吃的,给你一点就是了,”华回答道,“哪天你们没得吃了,过来也是可以的。”

“真的吗?”那人说道,“我叫索,就是绳子的意思。”

“是真的,你现在加入到我们族里都行的。”华说道。

“我还有好几个族人,我们族里只有三个成丁,我不能来的。”索似乎还是很有点心动的样子,“你们这里真的不缺吃的吗?”

“都说了是真的了,”华有点不耐烦了,“你那个破石头又没啥用的。”

索拿着鱼,在那里呆呆的站了好一会儿,不知道想了什么,最后还是走了。

鱼看着华没说话,想了半天,摇摇头走了。

说实话,鱼也觉得那个破石头没用,但是一条鱼也不算个啥,尤其是这条鱼是华要换出去的。但是听华跟索的对话,鱼也听不懂,又想想,这是华要干的耶,还想那么多干什么。

天气转凉了,今年的豆子大丰收了,收下来的豆子放在地上晒。壮看了这些豆子,有些发愁,“这么多的豆子,咱们放哪儿?”

老女人倒是很轻松:“去问小华去。”

于是就轮到小华头疼了,过去的人是怎么存放粮食的呢?华想的头疼,这也太麻烦了,没得吃恼火,吃的太多了也是个麻烦。

华问壮:“以前粮食存在什么地方?”

“陶罐里,我们有好些大陶罐。但是现在,那些陶罐也太小了,根本放不下啊。”

“那就做大的啊。”华说道。

于是,华跟石又开始了新的科技攻关项目,制造大缸,司马光砸的那种大缸。

这个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当陶器坯子大到一定程度,那自身的重量就就会把自己压垮掉。是不是泥料太稀了?做的干一点行不行呢?

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做成了超大型的水缸,然而,这东西不能搬,无法完整的从转盘上拿下来。终于,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先做出一个陶器的大圆盘,然后在圆盘上做出大水缸的坯子,再叫几个壮小伙直接抬着陶制大圆盘放进窑里,然后架火烧。但是,烧好之后,发现水缸的底部没烧好。没烧好底部的缸能用吗?当然能用了,这个可以直接放在砖头地面上,就像是粮食屯一样,完全不影响嘛。

在烧了好些个没底大缸之后,石又设计出了套缸,单独做出缸的底部,再套上没底缸,上面还设计了盖子。最终,石还是成功的烧制出了完整的大缸,一排排的大缸摆在多出来的那几间房子里,里面盛满了豆子。

老女人每天都会跑去看好几次,看完之后满脸都是满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