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太孙 > 第601章 为战争做准备

我要做太孙 第601章 为战争做准备

作者:我要做皇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5:23 来源:笔趣阁

“三叔请用,这莲子羹是加热过的,你看看用着是否爽口。”

小太监端来一碗加热的莲子羹,朱允熥接过来招呼晋王朱棡享用。

“多谢陛下。”

“三叔不必客气,快吃吧,这莲子羹消暑止渴,夏天酷暑难当的时候用一点很好。”

朱允熥碗里的莲子羹则是经过冰镇的,吃下去冰凉爽利,浑身舒坦。

等二人吃完了,小太监把碗收下去,朱允熥道,“三叔,这次你进京来,我正有一件事想要请教你,还请三叔不吝赐教。”

朱棡回礼道:“陛下客气了,有什么陛下尽管吩咐,微臣一定知无不言。”

“唉……”

朱允熥叹了口气,心有戚戚焉的说道,“三叔,这次的事你也看见了,十三叔在大同府干的那些事,以及他走私鞑靼,现在大明与鞑靼没有大战事,双方还算节制,

十三叔也没有被银子眯瞎了眼睛,所卖出去的货物也非紧要的精钢火药等能够决定战士生死的东西,所以朕将他重重的责罚一番也就是了……”

“三叔,若现在大明正在和鞑靼打仗,正在进行生死一战,代王被人揭露出来通敌卖国,那将是何等大的罪名,到时候就算是朕也难保他!”

朱棡行礼道,“陛下仁德,代王受了重罚,今后必然谨小慎微,不敢再越矩。”

“代王如此,那其他藩王呢?”

朱允熥摇摇头,有些苦恼的说道,“其他亲王,朕的其他叔叔们在自己的封地行事为人如何?有没有残暴害民?有没有为非作歹惹得天怒人怨?

固然他们深受皇爷爷的影响,善心尚存,不至于做出这些事,更不至于良心丧尽,行通敌之事……”

“可子孙后代呢?他们是否还受约束?”

看着晋王朱棡,朱允熥叹气道,“三叔实不相瞒,自从二叔去世之后,秦王世子朱尚炳就接任亲王的王位,可他在封地荒淫无道,光是王府长史报上来他强抢民女就已经发生了三次!”

“朕下旨申饬,也罚了他的俸,可他在王府当中依旧我行我素,行为不知收敛,长安府的百姓畏之如虎,

三叔,你说咱们朱氏子孙,不但不能造福一方,反倒成了祸害,这可如何是好?这是我们朱家的耻辱啊!”

朱棡的眉头也紧皱了起来,“陛下,尚炳那孩子我知道,只是没想到他竟然落到这个地步,实在太不像话!”

“陛下,你说像此种情况该如何处置?”

朱允熥道,“三叔,你在宗人府里也担着职务,朕的这些叔叔和堂兄弟有哪些洁身自好,有哪些行为不端,你最清楚不过了,

古人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恶之事在于小恶未加惩处,以至于人心越发大胆,毫无顾忌,最终酿成大恶……”

“真到那个时候,就算是想挽回也难了……”

端起茶几上的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朱允熥语重心长的道,“三叔,皇爷爷分封诸王,所有的皇子皇孙都会有一份爵位俸禄,不至于为了生活而忧虑,

之所以这样,一是亲情浓厚,二是盼望朱家的子孙能够好好读书做学问,修身养性,成为国之栋梁,

所以皇爷才会在皇祖训中明言朱家子孙有上进者,也可以授予官职……”

“虽说削了代王两护卫,可朕这心里并不舒服,朱桂是大明藩王,有为大明守土之责,真到了有战事的时候,削去的护卫营还是要还给他的,难道朕还能让他一个人赤膊上阵杀敌不成?”

站起身来,走到窗边望着外面,一副孤单而有萧索的模样,“三叔,朕也想让天家亲情和睦,不想让谁受罚难堪,可朕毕竟是皇帝,要为天下人负责……

今日是代王,明日触犯朝廷律法的又是谁?今日做小恶,明日犯下大恶的又是谁?

今日朕可以严厉惩戒,到那日,难道非要逼朕动刀子不成!”

“微臣惶恐!请陛下恕罪!必不至于如此。”

朱棡跪倒在地上,不敢搭话。

他明白朱允熥的意思,皇家真要到了动刀杀人的地步,那几乎可以与谋反叛乱画上等号了!

这,就是小恶演变成了大恶!

朱允熥回过头来,看着朱棡郑重的道,“三叔,为了不是那样的悲剧发生,朱家的子孙必须要有所约束,做了恶事必须要受到惩罚,

做到有理可依,有法可循,才能让朱家子孙畏惧而慎重。”

上前弯腰将朱棡扶起来,盯着他的眼睛道,“三叔,朕想请三叔出任宗人府的宗正,负责制订朱家家规家法,您觉得如何?”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听听也就行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会真的按照这句话严格实行。

有时候即便“大义灭亲”,只不过是形势所迫,不得不为。

或者早就心生厌恶,正好保他压力又大,又会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刚好可以“杀鸡儆猴”……

朱允熥想要约束朱氏子孙,也不可能真的一点心情都不念,真的就按大明律法那样惩罚,真要这么做他就该成孤家寡人了!

古人讲究“亲亲相隐”,百姓对于惩处凶徒固然拍手叫好,可对于皇帝也会觉得他冷血无情,这就是现实!

况且地方官员是管不了亲王郡王的,他们没这个权利,明太祖祖训:“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诸王的府第、服饰和军骑,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因此在朝廷律法之外制定家法是必然的。

朱棡推辞道:“陛下,我这一辈子打打杀杀惯了,你让我上战场杀敌还行,可要让我拿笔杆子,我实在不行啊,况且身体不适……”

朱允熥抓住他的手,诚恳的说道,“三叔,父亲不在了,二叔也薨逝了,在皇爷爷诸子当中您是嫡子,也最年长,由您负责制定加法名正言顺,最为妥当,

为了咱们朱家的子孙后代,为了朱家门风传承,还请三叔不要推辞!”

面对朱允熥那灼灼的目光,朱棡一脸为难,可最终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况且自己的侄子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肯定也不容自己拒绝!

于是只好道,“我实在没这个本事,不过既然你说了,那我……就勉为其难吧。”

“三叔高义,那就拜托三叔了!”

朱允熥脸上这才露出了笑容,端起茶杯递给朱棡道,“侄儿以茶代酒,敬三叔一杯!”

“陛下客气了,微臣不敢。”

有朱棡答应办理此事,朱允熥心里的石头也总算落了地。

在历史上,朱家子孙的风评并不好,除了占有大量的土地,给朝廷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之外,

还有一些人在地方上为祸一方,根本不理民间的疾苦,很多藩王都被百姓痛骂。

一省的布政使说打就打,更别提那些县官、知府了,地方官也免不了被他们拳脚相加,“挟奏有司,擅入府县,凌辱殴置,习以为常。”

藏匿江湖大盗,和盗贼一起联合劫掠商货,然杀人劫财,强抢民女这种事,明朝的皇室后代也经常干出来,而且都是有史可查,有史可据的!

做皇帝的也有很多异类,有喜欢做将军的,喜欢留学的,喜欢玩狮子老虎的,喜欢修道的,喜欢做木匠的,不一而足。

家法除了对恶行有所惩处之外,肯定也在好的方面鼓励引导他们,这对朱家后代只有好处。

又聊了一阵,朱棡行礼拜别,到时想要离开。

朱允熥道,“你回来的消息我已经告诉皇爷爷了,这么长时间没见,想必你也心里挂念,去见见皇爷爷吧。”

“是,微臣遵命。”

“晌午就别走了,留下来和皇爷爷吃顿饭,朕也过去,咱们一家人好好说说话!”

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在大善殿那里种了很多菜蔬,干货也不少,晌午他可能拉着让你尝尝!”

朱棡也笑了:“那是臣的福分,多谢陛下。”

朱棡出了谨身殿,就见到躲在廊子里躲太阳的代王朱桂。

“三哥,你终于出来了,怎么了聊这么长时间,太阳都快把我给烤焦了!”

朱桂迎了上去,一边陪晋王走着一边小声道,“三哥,你也不拦着点儿,这罚得也太重了,三年俸禄,两营护卫呀……”

朱棡没有答他的话,转身道,“我去见父皇,你也去吧。”

“呃……”

朱桂顿时犹豫了起来,自己当然也想念父亲,来到京城前去拜见是再正常不过的礼仪,

可一想到自己是因为犯了事,是受责罚才被朝廷唤来京城,就变得尴尬了起来。

“我,三哥你先去见父皇,我改天再去吧……”说着转身就想离开。

朱棡却一把拽住他的袖子,“到哪里去,开了京城不去拜见父皇,被御史言官之道了,小心治你个大不敬之罪!走吧!”

“三哥,我……我,要是让父皇知道,那我就完了!”朱桂挣扎着不肯前去。

因为朱桂习惯了朱元章的棍棒教子,心里已经被打出阴影来了,所以哪怕自己就藩好几年了,想起来心里也是一阵胆怯!

就像某些人,可能都有孙子了,但一提到老父亲的教育还是直打哆嗦……

朱棡却拽着他不肯撒手:“现在知道怕了?晚了!你不去父皇也一样知道!你不是觉得委屈吗,到了父皇跟前去说,让他老人家给你申冤啊!”

朱桂急忙道:“不冤不冤,我不冤,就别拿这些糟心事儿烦父皇他老人家了……三哥你撒手啊……”

朱棡一直拽着他,直把他拽到了大善殿,朱桂这才停止挣扎,小心翼翼的整理了衣服,恐惧战惊的进入殿中。

拜见之后,朱元章见到朱棡身体虚弱消瘦,也不得有得伤感了起来,仔细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又嘱咐了一番,让他保养顾惜身体。

朱棡见自己的父亲头上多了很多白发,当然也很难过。

不过看到朱元章身体硬朗,精神抖擞,也放心不少,颇觉安慰。

朱桂老老实实的站在一旁,低着头等候,连大气儿都不敢出。

朱元章看着他,语气平和的问道,“你做错事了?”

藩王没有特别的事是不允许回京的,哪怕自己请旨回京也是不许,既然朱桂是朝廷让他回来代命的,那就说明他肯定有什么错处。

这时候朱桂哪里还敢提自己委屈,赶紧行礼,态度诚恳的道,“爹,还是知错了。”

朱元章点了点头,好像再说一件无关紧要的闲事,“那这么说你知错了?”

“知错知错,孩儿知错了,陛下也重重的责罚了孩儿……”

朱桂太了解自己的父亲了,别看自己受了罚,可只要敢抱怨,那肯定会挨棍棒!

所以不诚恳不行啊!

“那就好,那就好……”

朱元章道:“以后有允熥管着你们,咱就不用操你们的心了……来,坐吧,别站着了。”

“是,父亲。”

朱桂暗暗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小心翼翼的做在椅子上,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从自己父亲的口中,朱棡听出来了朱元章对朱允熥的信任,这是对任何儿子都没有的。

找了个只有二人的间隙,朱棡把朱允熥所提制订朱家家法家规的事说了,询问朱元章的意思。

朱元章听后眼睛当中泛出了几许神采,不住的点头,他明白这是在保护朱家后代,

便感慨道,“允熥心地仁慈,这是你们的福分。”

听到朱元章的话,该怎么做朱棡就再清楚不过了。

谨身殿里,朱允熥召来了户部侍郎郁新、傅友文二人。

仔细询问了今年夏天各地粮食的收成,以及今年秋天庄稼的长势,还翻出了钦天监所观察监测这两个月雨水的状况。

通过庄稼长势,排除大的天灾**,几本可以预测全年粮食的收成和总产量。

二人就着户部的账册详细做了禀报,总体来说各方面都不错,风调雨顺,百姓手中也有存粮。

朱允熥听完之后,便吩咐户部开始收集粮食,除了百姓所缴纳的田税之外,还要进行购买,各地的粮仓也要检查,多多存粮。

除此之外,战略物资也要开始筹集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