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太孙 > 第636章 某处高地…

我要做太孙 第636章 某处高地…

作者:我要做皇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5:23 来源:笔趣阁

“额,不知道先生有何紧要之事?”蜀王朱椿问道。

“唉……”

方孝孺重重地叹了一口气,反问道:“周报殿下已经读过了,可有从上面读出什么要紧的是吗?”

朱椿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小王愚钝,觉得不过就是一份寻常的周报罢了,与以往的没什么不同,所以……并没有看出什么端详……”

“就是觉得倭奴国使臣对咱们的大明官员行叩拜礼,未免有些不体面……呵呵呵,还有好笑……”

看着朱椿,方孝孺露出了“孺子不可教也”的神情,耐着性子讲解说道:“殿下,倭奴国使臣确实不体面,可这只不过是一桩小事罢了,重要的是他们向朝廷的请求!”

“请求?什么请求?”

朱椿伸手挠了挠自己的脑袋,露出一脸迷茫的样子,好像自己真的不知道一样。

“殿下,就是请倭奴国请求大明出兵,援助他们清剿叛逆的事啊!”

方孝孺不由得凑近了朱椿,满脸忧愁的说道:“殿下,据我所知这场战事是由他们南朝的人所挑起的,并不是错在北方,因此叛逆之事还有待商榷……

还有,他们请求大明出兵,我大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岂可干涉别国的政事,这非王道啊……”

朱椿听得头皮发麻!

这话自己可不敢说!

弄不好,指不定会担上什么罪名呢!

所以不敢让他再说下去,赶紧打断他的话道:“方先生多虑了,倭奴国是我大明的藩属国,发生了叛乱之事,那么出兵协助清剿也在情理之中吧……”

“再说了,倭奴国使臣固然有所请求,但现在朝廷还没有决议,出不出兵还在两可呢。”

“朝中有滚滚诸公,又有陛下英明神武之决断,必然处理的极为妥贴,所以小王根本没有示好担心,方先生,也只管安心便是。”

可是这样的话,方孝孺没却没有听在耳中。

“殿下,倭奴国是大明的藩属国不假,可我中原王朝,从来都不出兵海外,去往他国,这可是历朝历代的惯例呀……”

方孝孺道:“此时,大明周报把这件事告知天下百姓,并且话里话外都严明倭奴国是发生了叛乱,这难道不是在误导天下百姓?”

“真要等到朝廷有了决议,殿下再出言上奏制止就晚了!”

一句话吓得朱椿心里不由得一颤!

自己出言制止?

就算自己出言,就能制止得了?

你还真看得起我这个藩王啊!

我还想多活几年,做个太平藩王呢!

“额,方先生……”

朱椿无奈的扶额说道:“倭奴国的事,小王实在不了解,究竟有没有叛乱我也不知道,想来邸报和大明周报上都如此说,应该是不假的……”

“小王远在四川,距离京城数千里之遥,既没有见过倭奴国使臣,现在说话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太过片面了……”

一脸真诚的看着方孝孺,朱椿道,“嗯这样吧,改日小王亲自前去先生的草庐请教,如何?”

出了蜀王府,坐上马车。

方孝孺眉头紧锁,双手紧握,满眼忧虑。

他何尝不知道蜀王只是托词而已,他并不想管这件事!

但这件事就像石头一样压在方孝孺的心头,让他觉得特别压抑,心里也非常烦躁。

妻子见他那样,便劝了几句,可没有任何果效。

晌午吃饭的时候,他也只是索然无味的用了几口,便搁下碗快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

“老爷,您的学生们都到了,正在草庐里等候老爷……”

晌午过后,下人站在紧闭的书房门口禀报道。

“嗯,知道了……”

从里面传出一个沉闷的声音。

整理了一下衣冠,方孝孺拉开房门,前去草庐授课。

他除了担任汉中府的教谕之外,收的还有徒弟,于是便在自己的家中还修建了一座草庐,用以在这里教授自己的徒弟。

“学生见过先生……”

方孝孺一来到草庐,学生们便立即起身行礼。

回过礼,方孝孺坐在前面的椅子上,学生们都席地坐在蒲团上,抬头仰视自己的老师,以示尊敬。

因为此时正值夏季,所以天气炎热,尽管草庐四周有一些大树遮阴,还是难免有些暑气。

方孝孺的眼睛一直盯着远处,许久默默无声,对于下面那些期盼的眼神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自己老师的异样,学生们都看在眼中。

时间一长,难免会有所担心。

有个学生站起身来,恭恭敬敬的来到他身旁弯腰行礼,轻声唤道:“先生?”

方孝孺这才收回目光。

这个学生问道:“先生,不知今日先生要讲什么题目?”

方孝孺的目光一一扫过自己的学生,望着那一个个心地单纯,与渴慕寻求真理的目光,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份责任来,

缓缓开口道:“今日讲《孟子·梁惠王下》,高成,你来背诵。”

“是,先生!”

那位学生站在方孝孺身旁,转向学生们背诵道:“《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等到他背诵完毕退到一旁,方孝孺这才说道:“以天下人的乐为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就是孟子在这一篇里的主张。”

“后来希文先生在《岳阳楼记》中有所引用,“先天下知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希文,就是范仲淹的字。

方孝孺又道:“希文先生言,我等读书人需要修身养性,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过单纯的修身养性不过是小道而已,并不是圣人教诲之真谛。”

话未说完,可是却停住了。

有学生问道:“先生,那么何为圣人教导的真谛?”

闻言,方孝孺回答道:“答桉就在这句话之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当你们学会了忧虑,为天下黎明百姓忧虑,为君王忧虑的时候,也就参透了圣人的思想和学术,从此以后无论是读书,还是悟道,都会得心应手,融会贯通……”

另有一学生问道:“先生,您的意思是让学生常怀爱民忠君之心吗?”

点点头,方孝孺道:“我辈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天下的黎明百姓都应该放在我们的心上,体贴百姓疾苦,顾念百姓,这才是读书的意义!”

说完了这话,又看着一位学生问道:“马泰,为师请问你,你近日对于百姓,对于天下,亦或是对于君王,有何忧虑?”

那位被点名的学生脸上顿时一红,赶紧站起身来,躬身行礼道:“回禀先生,学生愚钝……觉得如今天下太平,没有什么大的灾殃,百姓生活安稳,所以,所以并无忧虑……”

看着他,方孝孺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样的动作让马泰更加觉得羞愧……

看着自己的学生们,方孝孺问道:“你们与马泰也有相同的看法吧?”

底下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有的觉得愧对老师的教诲,惭愧的低下了头,有的则点头承认自己的短缺,

方孝孺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说道:“以前我没有讲过,你们有所不知,没有学到,可以原谅……”

又说道:“即便是天下太平,百姓生活还算尚可,也并不代表没有可忧虑之事。

毒疮尚未显露之时,毒素已经在人的肌肤里面了;灾害未到之前,必然已经有所征兆,只是人们未曾察觉罢了。”

“真要等到毒疮发作,灾祸降临,危害天下百姓,到那个时候再去心急火燎、想方设法的筹备救灾,那就晚了!

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会遭害,有多少百姓会流离失所,会失去挚爱亲人……”

眼睛盯着自己的学生,方孝孺极为郑重的道:“比如眼下,正有一件极其凶险之事,需要我等读书人为天下百姓忧虑,为君王忧虑!”

“我等愚钝,不明白先生所说的为何,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学生们坐在蒲团上行礼道。

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点点头,方孝孺吸了一口气说道:“近期周报上所载,倭奴国使团声称国内出现乱成贼子,发动叛乱,请求大明朝廷出兵倭奴国一事,正是我等需要忧虑的!”

接着方孝孺就把自己内心的忧虑,把自己所猜想的结果告诉了学生们。

在自己的学生面前自然无所顾忌,说话也越发豪迈,越发激起自己里面的责任和担当!

就像人在朗诵演讲的时候,能把自己感动的泪流满面一样!

此时的方孝孺觉得胸膛里面憋了一口气,实在不吐不快!

而自己身为大明官员,身为一个读圣贤书的人,更是觉得自己绝不能袖手旁观,致使天下生乱!

所以说到最后,方孝孺便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又是康慨激昂一番,

接着说道:“擅自兴兵,擅开兵事,此乃取灾之道,此乃乱民之法!我等一定要一力阻止!”

学生们听罢之后,自然无不受感、都被自己先生的那份真诚和康慨所感动,里面也生出效法跟随贤者之心,

于是一个学生问道:“先生大德,学生佩服!只是不知道该如何阻止?”

人群当中一位学生听的心潮澎湃,话憋在自己里面像是快要爆炸了一般,实在不吐不快!

此时也顾不得礼仪了,高声喊道:“我等可以上书!陈明此事的危害,以此来劝谏陛下,警醒朝中滚滚诸公!”

“正该此理!”

“该当如此!”有学生表达赞同道。

“我等还可以去到知府衙门,去到布政使司,去到监察御史衙门,甚至可以去蜀王府,陈明我等到意愿!”

“我愿一同前去!”

“算上在下,一同前去!”

“在下愿意一同前往!”

面对学生们纷纷建言献策,方孝孺不由得露出了满意的神情,心中觉得特别安慰!

自己的学生果然都是忠义之士啊!

伸手压下学生们的声音,方孝孺眼睛之中露出几许光彩道:“你们方才的声音,你们心中的意愿,为师听在耳中,看在心里,实在大得安慰!”

话锋一转,又道:“只不过在如何做事上,你们还要有所学习……上书劝戒固然可以,去到知府衙门去布政使司都可,

但你们要知道,蜀中远离朝堂,很多消息我们根本无法得知,我们的意愿和心中的忧虑,朝堂之上的人也无法清楚知晓……”

看着学生们,方孝孺下了一个极为重大的决定,开口道:“所以我决定只身前往京城,将此事的危害告诉百姓,告诉朝中文武!陈明给陛下!”

“先生!学生愿意跟随先生一同前去!”

“为了国家社稷,我等读书人自当前往!学生愿意追随先生!”

“学生愿意追随先生一同前往!”

“学生愿意追随先生一同前往!”

学生们躬身深深的一戢,说出恳求姿态。

“好!”

众位学生们鼎力支持,一往无前的跟随之下,方孝孺不由得心潮澎湃、难以自抑起来,

“那我们就为了天下正道,一同前去!”

“一同前去!”

学生们齐齐大喊一声,心中也是特别激动。

……

处理完一天的朝政,朱允熥在乾清宫歇息了一二,到了傍晚时分便前去坤宁宫用饭。

岂料刚一到坤宁宫,就看到宫女们端着一盘盘残羹剩饭走出来。

“臣妾拜见陛下,陛下圣安!”

“免礼起来吧,你今日怎么这么早用膳?”见过礼之后,朱允熥问道。

徐妙锦便道:“陛下,臣妾今日饿的早了一些,所以便早些命人传膳了,还请陛下勿怪。”

话都说到这里了,朱允熥只能表示理解。

岂料徐妙锦又道:“明珠那里已经备好了晚膳,正在恭候陛下,不如请陛下移步……”

哦,怪不得这么早吃饭呢!

“有些……可比饭食好吃多了……”

朱允熥明白她这是要把自己往外面推,所以便露出一抹都懂得的笑容,

眼睛盯着某处高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