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太孙 > 第641章 统一思想,定立国策!

我要做太孙 第641章 统一思想,定立国策!

作者:我要做皇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5:23 来源:笔趣阁

“递交奏章有递交奏章的法子,应该先送到通政使司,然后再由通政使司赠送给陛下,你们连这个都不明白吗!”

城楼上的守将喝道,“还是说你们明明知道朝廷的规矩,却故意如此聚众闹事?!”

方孝孺凛然不惧,上前一步道:“本官之前已经递交过两次奏章了,都是按朝廷的规矩,走的通政使司的路子,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本官今日前来就是想问一问,通政司有没有将奏章呈送给陛下,陛下有没有看到!”

守将哪里管这些,不耐烦的道:“那你们就去通政司询问,不要聚在这里,还不速速离开!”

方孝孺摇摇头,“得不到宫中答复,本官绝不离开!”说着行礼道:“请陛下纳谏!”

在他身后的解缙,以及故加好友、门人学生,也都一起喊道:“请陛下纳谏!”

“是谁在这里大声嚷嚷!”

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打断了方孝孺等人的高呼。

只见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外五龙桥一侧带着十几个锦衣卫走来。

这些锦衣卫目光不善的盯着他们,手都按在自己的腰刀之上,似乎准备随时拔刀出手。

锦衣卫的赫赫凶名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所以心中自然害怕,那些学生不由得所顾又盼,胆气变弱了三分……

方孝孺冷哼一声,赢着蒋瓛的凌厉目光说道:“本官汉中教谕方孝孺,由事关国家百姓之大事要谏言陛下,你们还敢插手拦阻不成!”

蒋瓛对他这句话一噎,顿时觉得浑身难受。

朝廷官员向皇帝建言献策,自己当然没有权利拦阻!

这可是大明率里面所规定的!

可是,奈何不了方孝孺,还奈何不了其他人吗?

蒋瓛迈步走近,眼睛死死的盯着那些学生们,立刻又把压迫感拉得满满的。

冷声说道:“既然说到大明律,那本官就和你们说一说!来人!”

身后的一位锦衣卫双手抱拳,行礼说道:“大明律有言,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

果有一切军民利病之事、许当该有司、在野贤人、有志壮士、质朴农夫、商贾技艺、皆可言之。诸人母得阻当。惟生员不许!”

他还没有把这一段大明律背完,那些学生们顿时脸色大变,神情也越发惶恐了起来,

左右顾盼,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哈哈哈哈……”

蒋瓛笑道:“各位,大明律里面写的明明白白,凡事一切军民利病之事,并不许生员建言!唯生员不许!”

在科举制时代,在太学等处学习的人统称生员。

唐代的生员指在太学学习的监生,到了明朝时期,就指通过最低一级考试,取入府、县学的人,俗称秀才。

方孝孺的门人学生当中,有些是官宦之家,在家族学学当中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些在家中请了有名的先生,

还有一些是在县学府学当中学习。

不论他们是哪一种,但是现在他们大多数都是考取了秀才的功名。

也就是说,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生员!

这条大明律正好可以整治他们!

“这话可是清清楚楚写在大明律里面的,既然你们懂得大明律,那就是明知故犯,是肆意妄为!”

蒋瓛脸上狞笑道:“来人!将他们通通给我抓起来!诏狱里面有的是地方关押他们!”

“慢着!”

眼看锦衣卫们就要动手,方孝孺赶紧伸手拦阻说道:“我等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即便是有所不妥之处,也不该被如此对待,况且他们当中也不全都是生员……”

“这个好办!”

蒋瓛道:“既然和生员们搅和在一起,那必然是同党了!仓促之间我们可没有功夫一一分辨!

等到了北镇抚司的诏狱之中,在那里进行验明正身也不迟!”

进了诏狱,还能轻易出来吗?

还能做个全呼人儿吗?

那里可是堪比龙潭虎穴的存在!

所以那些学生们一听要把他们抓进锦衣卫的遭遇,顿时里面的心气便泻了!

当初他们跟随自己的先生来到京城,更多的是一种从众心理,毕竟众人聚在一起,为着共同一件事的时候,无形之中胆量就会大上许多!

还有就是被自己老师那份康慨激昂的气概所打动,

所以当时并没有多想,唯有在这个事关自己身家性命的时候,才感觉到什么叫做害怕……

“他们都是我的门人学生,若有罪责,本官愿意一力承担,不关他们的事!”方孝孺挺身而出,高声说道。

蒋瓛呵呵笑道:“方先生,你是朝廷命官,可他们不是,大明律法森严,谁若是触犯了就要追究谁的责任,方先生的心情在下能够理解,可再下却不敢拿大明律做人情!”

说着一挥手,示意锦衣卫上前抓人。

“住手!你敢!”

“在下有何不敢!”

“如此对待读书人,难道你就不怕天下悠悠众口吗?”方孝孺双拳紧握,死死的盯着他道。

蒋瓛拱手朝着皇宫的方向行了一礼道:“方先生,我等身为锦衣卫,又是照着大明律法行事,行得端坐得正,自然无所畏惧!”

“我劝方先生还是不要阻拦的好,你虽然是朝廷命官,可也不能怂恿鼓动生员闹事,怎么?莫非你是主使?”

方孝孺怒道:“难道你还想把老夫抓起来不成!”

蒋瓛毫不退让,针锋相对道:“若你是主使之人,那么也难以逃脱!自有大明律法来治你的罪!”

“好好好!好的很!”

方孝孺此时非常生气,极其气恼的说道:“就是本官主使的,你若是不怕天下非议,就把本官抓起来好了!”

一听这话,解缙也勐然一惊,赶紧拦阻道:“方先生!他就是想要给你找个罪名……”

“那又如何!”

方孝孺一甩衣袖,正义凛然得道:“有什么罪责本官担着就是了!”

明知道这是别人挖的坑,可方孝孺硬是往里面跳!

解缙见他如此执拗,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能待在原地心里着急,左右为难。

就在锦衣卫即将动手之际,张辅从皇宫里面出来,朗声道:“蒋指挥使,为何此处还这么吵闹?”

说话之间,人已经来到了跟前。

蒋瓛哪里不知道张辅必然是得了皇帝的旨意所以才会前来,

因此客气的拱手行礼,道:“张大人稍安勿躁,事情已经查清楚了,待会儿把他们通通抓紧诏狱当中,那就安生了!”

张辅点点头道:“那就好,只要此处不吵闹那就无妨……”

转头看一下方孝孺,脸上做出微微吃惊的表情,赶紧上前两步行礼道:“原来是方先生啊,幸会幸会!莫将有幸读了方先生的两道奏疏,文采真好……”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况且方孝孺此时理亏,便耐着性子拱手回了一礼。

张辅看看方孝孺解缙等人,又看看周围的锦衣卫,还有外面围观的百姓,

便道:“方先生,若是按照大明律法,锦衣卫现在就可以抓了你的学生门人,把他们通通下进大狱,而且名正言顺,谁也挑不出理儿去,这点先生可认?!”

此时方孝孺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学生,心里也有些发苦。

当初带他们来京城,倒不是为了让他们给自己壮声势,自己也用不着。

而是为了言传身教!

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该如何行事为人,该如何践行圣人的教导。

没想到一个不察,竟然落下话柄!

真要秉公办理,那自己的学生少不得一顿责罚……

他虽然性格执拗,却也不想害了自己的学生。

于是道:“本官……认!”

“方先生认了便好!”

张辅请接着继续说道:“不过话说回来,想必陛下也不愿轻易责罚先生……先生不是要建言吗,那就先辩论一番先生的谏言是否妥当,总不能先生说什么朝廷就得听什么吧?”

“陛下说会在承天门外设立高台,到时候就请先生登台辩论,先过了人心公理再说!”

一听要设立辩论台,方孝孺顿时生出八分豪气!

从他自己的角度来说,自己的建言当然愿意皇帝听从了!

可是从朝廷以及皇帝而言,如果谁的话都要听,那岂不是乱了套?

还有什么纲常法纪?

在入京之前,方孝孺就已经做好了自己的谏言被驳斥的准备,同时也做好了据理力争,坚决谏言的的准备!

若是能把这件事当众辨别清楚,那么必然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响应!

因为这件事必然轰动天下!

到时候息兵止戈,与民休息,就会成为天下人的共识!

就连皇帝也无法轻易扭转!

所以方孝孺立即说道:“好,本官愿意登台,就大明国策,与天下之人辩论!以求得到天下认同的公理!”

“如此就好……”

张辅话锋一转说道:“可是先生今日带着学生兴师动众的前来逼宫叩阙……”

方孝孺立即行礼道:“这是在下的过错。”

张辅却没有回答他,而是闪身躲开不受他的礼。

方孝孺明白他的意思,便对自己的学生说道:“今日是为师莽撞了……”

转过身来,屈身下拜,跪倒在地上,朝着承天门叩头行礼道:“微臣汉中教谕方孝孺行为鲁莽,微臣有罪,多谢陛下宽恕……”

其他门人学生,故交好友,也纷纷跪倒在地,“多谢陛下宽恕……”

说着与方孝孺一同,行叩拜之礼。

同时心里也长舒了一口气。

叩阙本来就是一件让皇帝颜面无光的事,即便一时占据上风,也会让皇帝记恨在心的。

就像别人抓住你的把柄,当众宣扬出来,让你下不来台,固然当时会认错,可后来你心里能不记恨他?

况且今日这件事本来就是方孝孺和他的学生有错在先!

张辅扫了一眼围观的百姓,高声对方孝孺等人教训道:“尔等都是读书人!深受皇恩,做出如此无状之事,实在辜负朝廷!望尔等好自为之,不要再行悖逆之事!”

“是,多谢陛下隆恩……”

站在一旁的张辅见状,心里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现在方孝孺等人当这种为百姓的面,叩头认罪,总算保住了皇帝的脸面。

他还真怕方孝孺不管不顾自己的学生!

设立辩论台,满足了方孝孺的心意,没有责罚他的学生,换取他乖乖磕头认错……

……

“陛下……”

谨身殿里,张辅回来复命。

看到正在处理奏章的朱允熥,便凑到跟前小声提醒道。

“回来了,事情办得如何?”

朱允熥正在批阅一份奏章,头也没抬的问道。

张辅陪着笑脸道,“陛下还真是神了!一听说设立高台与天下有识之士辩论,方孝孺立刻就叩头请罪了……”

说完了这话,又觉得不解气,“陛下,既然大明律法说生员不能妄议朝政,那干脆把他们抓起来不就行了?”

朱允熥放下手中的笔,抬头反问道:“你觉得抓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吗?”

“额……”

张辅一愣,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朱允熥说道:“这不是方孝孺、解缙激进的问题,而是整个天下人,对于大明今后国策走向的问题。”

“以文立国还是以武立国,是该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该马放南山,这件事不弄清楚,以后还会有麻烦。”

“额,陛下说的……真是深奥,我都没听懂……”张辅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道。

接过来王忠奉上的茶水,朱允熥喝了一口道:“大明要出兵倭奴国,反对的不仅仅方孝孺他们,还有很多人,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没有那么显露罢了……”

“不过你要知道,越是隐藏在水底下的,才越是危险。”

张辅不解道问道:“那陛下为什么还要设台辩论?”

“蠢货!你怎么还不明白!”

朱允熥不耐烦的道:“借着设台辩论,就是要让天下人都知晓此事!借此统一天下人心思想!朕正好定下国策!”

“以后用兵的地方多着呢,朕可没有不想再听到其他声音!国策既定,天下顺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