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要做太孙 > 第643章 属曹操的…

我要做太孙 第643章 属曹操的…

作者:我要做皇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7 13:37:34 来源:笔趣阁

翌日,当方孝孺带着自己的学生来到承天门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围观的群众。

百姓交头接耳,都在议论高台辩论的事。

方孝孺的来到,立刻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见时间和围观的人群数目差不多了,方孝孺便迈步登台,一节一节的台阶踏上去,走得特别稳健。

站立在高台上,方孝孺朝着人群拱手行礼,然后这才挺直腰板,

望着下面的人群,方孝孺开口说道:“诸位,在下乃是读书人方孝孺,读书三十八年来,学的都是圣人的教导,践行的都是圣人所传授的,

此时惭愧登台,实在是因为有一桩事不吐不快,所以为了履行圣人之道,为了天下苍生着想……”

顿了顿,又说道:“这件事就是倭奴国使臣请求大明出兵这件事,在下却以为断不可取!”

台下有人知道他所为何事,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因此并未觉得诧异。

可对于那些并不知情的人来说,方孝孺此话就等于一道惊雷!

要知道前些时日大明周报上还在说倭奴国来使的事情,当日周报上清楚地刻画出倭奴国的寒酸模样,

紧接着第二份周报又写到倭奴国使臣像大明朝臣下跪请求的模样……

单单这两份周报,就在百姓之间引起剧烈的议论!

后来的周报才详细地记述此事,以及事情的缘由。

所以现在百姓都知道倭奴国请求出兵的事,高台辩论,这个人为何会反对大明出兵?

迎着众位百姓的目光,方孝孺说道:“我大明虽是泱泱大国,物产富饶,国力雄厚,可是要知道每一次兴兵讨伐,都要耗费极多的粮食财物,耗费许多的兵器军械,

这哪一点不是在消耗大明的国力?不是在削弱大明富足的程度?”

“各位,我大明立国到如今仅有三十一年,前些年还在东征西讨,北伐元朝余孽,平定西南割据,还要屡次应对各处的叛乱……”

“各位百姓,我大明现在及一切需要的不是出兵作战,而是休养生息,与民更始!”

“哪一场仗打下来,死的不是我大明的好男儿?又有哪一场仗是不用流血,不用人命能获得胜利额的!”

话说到这里,方孝孺满眼都是对于死去之将士的怜悯之情,口中吟唱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话语还未落音,就获得一些人的同感!

毕竟大明朝的战事停止还没有多少年……

许多人对于征战的惨烈状况,还有很清楚的印象……

况且谁不知道征战的危害?

想要靠军功的赏赐,靠着军功加官进爵封妻荫子的,毕竟只是少数!

“方先生,你说话请恕在下不敢苟同!”

就在这时,一个响亮的声音打断了百姓所酝酿的情绪,

难过的气氛就被这一声呼喊打破了。

方孝孺看着说话之人,道,“阁下何人?请上台答辩!”

只见来人三十余岁,容貌甚伟,身穿锦衣便服,腰中束着玉佩所装饰的带子,

此人正是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朝着台上拱了拱手,接着便一步一步的走上高台,

站在方孝孺面前,目光直视道:“区区姓名何足挂齿,刚才听了方先生的话,觉得话中有失偏颇,所以忍不住想说上两句,不知道是否唐突?”

方孝孺道:“既上了高台,那便可以畅所欲言,先生有什么高见,在下也愿意洗耳恭听。”

“好!”

李景隆到了一声好,“哗啦”一声展开折扇,十分闷骚的听听忽扇了几下,做足了高人的劲头和气派。

缓缓开口说道:“方先生,你方才说大明立国以来有多年是在征战,这点不假,在下也认同,

可你说打仗是劳民伤财,是惹得天下妻离子散的事,那在下就不敢苟同了!”

李景隆一收折扇,便不再看方孝孺,而是转向底下的众人说道:“诸位百姓,打仗肯定是会流血牺牲,肯定是会死人的,这一点谁都清楚,

可是即便如此,有些仗还是必须要打的!”

“就拿当年太上皇振臂一呼,带领各地义军反抗,想要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难道这样的仗也不该打吗?!”

李景隆说这话,明显是有些往朱元章脸上贴金了!

因为当年朱元章成气候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在他之前有许多义军,最有名望的韩山童、刘福通,还有朱元章的死对头陈友凉,占据富饶之地的张士诚……

不过在这个时候,没有人在意这些小节。

李景隆满面正色的说道:“诸位百姓,咱们都知道为了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推翻那些把咱们汉人看作低等贱婢的元人,”

“不知有多少忠肝义胆之士为此而死,不知道有多少壮志康慨之辈,因此妻离子散,身首异处……”

“正是因着有他们当日的壮举,有他们为咱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你我今日的太平生活!”

“才有你我今日可以填饱肚子!可以娶妻生子!可以安心读书!”

“否则咱们耕种的土地早就被他们圈做了羊圈草场,咱们的子孙后代,也依旧在他们的鞭打之下为奴为婢……”

说到这里,李景隆往自己的眼睛上抹了一把。

从底下望去,好像是擦去眼泪。

所以百姓都以为是他受到感动、情不自禁流下眼泪。

此时李景隆康慨激昂的说道,“诸位百姓!你们说说,有人要夺取咱们的田地,有人要奴役虐待咱们的子孙后代,有人害得咱们家破人亡!”

“大伙说说,这样的人该不该死?这样的仗该不该打?!”

底下的百姓见到方孝孺这样泪洒当场,又联系到自己当年悲惨的生活,不由得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尤其是一些受过迫害的中老年人,想到当年的屈辱,更是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公子说的对!灭了元朝的鞑子,这样的仗该打!”

“若是再打他们,我老汉虽然年纪大了,可也愿意上战场和他们拼命!要是能干死一个,那老子躺在棺材里也值了!”

“那些元兵真不是东西啊,抢了我的田亩,还杀了我的父母双亲……这样的仗非打不可!”

“不错!非打不可!就是现在要打,我也情愿捐出家产购买兵器献给朝廷!杀敌的将士能够吃老夫一碗酒,那老夫死也瞑目了!”

“……”

见底下有那么多人响应自己,李景隆顿时大感胜券在握,心里扑通扑通直跳!

方孝孺,这可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角色……

若是自己把他给解决了……

呵呵……

这可是为陛下分忧啊!

面对正在脑海中幻想的李景隆,还有底下的迎合声音,方孝孺非常澹然的捋着自己的胡须,没有示好的慌乱,

也没有任何急躁不安。

明朝得天下之正,在历史上都是第一位的!

所以朱元章推翻元朝暴政的举动,任何人都不会反驳!

也无法反驳!

方孝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并不准备在这点上过多纠缠。

等到声音渐渐变小了,方孝孺这才轻咳了两声,清了清自己的喉咙,

看着李景隆说道:“凡天下战争之事,不可一概而论,有正义之战,也有不义之战。”

“方才阁下所说的推翻元朝统治,还汉人天下,此乃正义之战,当然是该打的,可天下之间有许多战争都是无义之战,那就绝不该打!”

“坏了……”

方孝孺的话还没有说完,李景隆就心里就咯噔一下……

因为自己已经用话把他逼到墙角里了,可方孝孺还是从容不迫!

而且立即展开反击!

单单是这份从容澹定,就说明人家智珠在握……

“砰!”

在承天门的角楼上,常森愤怒的一把拍在石柱上,脸上满是怒气。

隔着角楼的窗户,能很清楚的看到高台上所发生的一切事,也能很清楚的听见他们的辩论。

正是为此,常森才如此生气!

“这个方孝孺,简直就是茅坑里面的石头!真tnd又臭又硬!偏偏又生了一张巧嘴,真是伶牙俐齿!太tnd刁钻了!”

常森转向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道:“蒋指挥使,你派给我几个锦衣卫,老子现在就去掀了台子!非把这个姓方的抓进诏狱不可!”

蒋瓛吓了一跳,赶紧劝解说道:“国舅爷稍安勿躁,方孝孺就是腐儒一个,整治他还不简单吗?咱们锦衣卫有的是手段!”

“可他毕竟名气太大,贸然处置这样的人是会引起轩然大波的,搞不好就是众人非议……”

“怕什么!”

常森道:“有什么罪责我一力承担!你赶紧派几个得力的人手给我!”

“国舅爷……这高寒是陛下下令设立的,那肯定胜券在握!”

蒋瓛冲着高台上的方孝孺努了努嘴,又道:“且让他蹦达两天,日后有他好瞧的!再说咱们也不知道陛下的旨意,真要是打断了陛下的计划,那就不好了……”

一听或许会妨碍到自己的外甥,常森只好咽下这口气,“好!那就听你的让他再喘两天气儿!tnd,这样能说会道的老子还真没见过!”

听到这话,蒋瓛总算松了一口气……

吩咐另一侧靠近窗户,正在做着笔录的锦衣卫道:“把这场辩论,要一字不差的记录下来!懂吗?”

“属下明白,请大人放心!”

那几个锦衣卫应答过后,便又在纸上快速书写起来。

窗外,方孝孺正在极力驳斥……

……

“陛下,鸟食拿来了。”

谨身殿后的小花园里面,朱允熥手里拿着一根长把儿小调羹,正伸进鸟笼子里面逗鹦鹉。

王忠托盘上端了一罐鸟食,还有一罐清水过来递到他面前。

朱允熥用小调羹成了一些鸟食,放进笼子里的鸟食罐当中,那只鹦鹉立刻跳到另一侧的横杆上,啄食起来。

王忠道:“陛下养的鸟真好,这羽毛真是颜色靓丽,只怕没有谁能养的比这个更好了!”

“少拍马屁!”

朱允熥道:“我几个月也想不起来喂一次,真要是我养的那早就饿死了。”

王忠笑笑不再说话。

朱允熥道:“待会儿把这只鹦鹉给皇后送去吧,让她解解闷儿,有点儿虫鸣鸟叫的声音,也能给宫里增添许多乐趣,放在我这里太可惜了。”

“是,奴婢遵命。”

朱允熥拿起那一罐清水,给鸟笼里的鹦鹉小罐里加了点水,问道:“今儿个有什么热闹事没有?”

王忠明白皇帝所询问的是什么,赶紧陪笑回答道:“回禀一下,要说热闹事儿那还真有一遭!”

“方孝孺在高台上那叫一个理直气壮,真叫人恨得牙痒痒!可读书人嘛,就是能说会道,所以有些百姓被他迷惑,反而有了不少赞同的声音……”

抬眼看了一眼皇帝,又赶紧低头说道:“陛下您猜怎么着,还真有人上台打擂!”

“哦,是谁呀?”

王忠不敢卖关子,回答说道:“回陛下的话,这个人还真是让奴婢意外!想都没想到!您猜是谁?曹国公李景隆!”

“李景隆?”

听到这个名字,朱允熥也微微有些诧异。

“是的陛下,李景隆是第一个上台反驳方孝孺的!听说在台上说的动了真情,还流了眼泪呢!”

朱允熥呵呵笑道:“真的假的?李景隆那个没心没肺的还能流泪?怕不是袖子里揣了两块生姜,找机会揉到眼睛里去吧!”

“呵呵呵,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不过听下面的人禀报说他抹眼泪的动作都好几次呢!”

朱允熥笑着摇摇头,便不再多说。

此时有一个小太监来到花园一角,向着王忠使了个眼色,王忠便悄悄过去,然后听小太监耳语了几句。

“陛下,曹国公李景隆求见……”王忠禀报道。

朱允熥点点头,放下手中的调羹,笑道,“呵,他倒是属曹操的,说到就到!让他在谨身殿候着吧。”

“是,奴婢遵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