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开始于南海 > 第384章 长封

盛唐开始于南海 第384章 长封

作者:天街小雪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7 19:29:37 来源:笔趣阁

高句丽之战因为严冬降临而暂停,渊太祚和王族的斗争却没有结束。

渊太祚在鸭绿水东岸一边招兵买马,一边镇压王族在各地组织起的武装力量,另外他暂时放下仇恨,向唐军提出了和谈的请求,只不过李二根本没有回复他,这让他感觉到了危险。

想要继续和唐军作战,他唯一的选择就是趁着春天到来前彻底平定王族和各地的叛乱,所以他对敌对势力的手段极其的残忍,靠着血腥的杀戮短时间内就剿灭了几股大的势力,并且动员了自己所能控制的绝大多数力量来加强军事实力。

高句丽王族在渊太祚的高压下节节败退,他们也向大唐抛出了橄榄枝,以鸭绿水以西的所有领土作为交换,希望大唐可以出兵剿灭渊太祚,并且高句丽愿意永世作为大唐的藩属,连高句丽王的废力都交给大唐来决定,一副要彻底成为大唐小弟的做派。

他们的条件要是放在武德年间,说不定李渊会接受,但是李二的目标是要一个完全安定的北方领土,怎么会答应他们的请求?

李二对高句丽王族的信使只说了一句话:“大唐要的是开疆拓土!”

一句话便断了高句丽王族的所有念想,他们索性在其控制区内搞了一套穿越五人组很熟悉的东西——打土豪分田地。

既然这些领主救不了王族,那不如试试依靠底层的农奴。

所有的农奴恢复自由身,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块私有土地,条件是帮助王族对付反贼渊太祚和入侵者大唐。

别的不说,他们这一招的效果还真是不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组织起了一支二十多万人的大军,而且这支由刚刚分到土地的原农奴组成的军队战斗力绝对的强悍,在严冬之中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把鸭绿水以东的渊太祚势力消灭,和渊太祚隔河对峙。

渊太祚有些坐蜡,被大唐和高句丽王族夹在了中间,可谓是腹背受敌。

高句丽的局面变得非常乱,尤其是新罗和百济也来趁火打劫,让原本应该安静地严冬变得很是热闹。

相对于高句丽的乱想,东方的岛国却是一片的死寂。

是死寂,不是静寂。

自大唐封锁倭国开始,倭国的瘟疫便彻底失控了。

最先出现瘟疫的是城市,所有较大的城市同时爆发烈性鼠疫,三个月的时间便有几十万人丧命,人们拼命的逃离城镇,而鼠疫病菌随着这些逃离城镇的人迅速传遍乡村,第一年的时候便有近百万人丧生。

第二年春季,倭国的乡村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天花疫情,短时间内又有几十万人死亡。

瘟疫还不是最可怕的,夏季来临之前,倭国的山野和农田里突兀的出现了很多奇怪的植物,这些植物迅速繁殖,侵占着本土植物的生存空间,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当年倭国的粮食产粮腰斩,随即发生了大面积饥荒。

饥荒打断了皇道派和苏我氏的战争,严重的瘟疫没能阻止双方的厮杀,但吃不饱肚子却是没法打仗的。

双方为了养活数量众多的军队,不得不向已经吃不饱肚子的贫民增税,被盘剥的忍无可忍的贫民开始反抗,一时间倭国各地遍地狼烟。

天灾**的加持让倭国的人口在三年的时间内缩减到不足百万。

舒明天皇感染天花去世,其弟乾宇宫泽明继位,新天皇靠着被大唐封锁前囤积的物资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将苏我氏灭族,随后开始镇压各地的乱民。

新天皇继位让倭国人看到了结束混乱的希望,但这个倒霉的新天皇只在位不到一年便因为感染鼠疫而去世,失去了强力领导的倭国再次陷入混乱。

狼烟遍地的同时,天花和鼠疫病菌出现变异,原本有了免疫力的人出现大量感染,大批的人无法抗过致死率更高的瘟疫,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到大唐对高句丽宣战前,整个倭国的人口从四百多万减少到不足百万。

而这不到百万人的人口中青壮年男子就占了七成,年轻女性不足二十万,孩子只有不到三万。

按说保住这些女子和孩子,再繁衍个百十年,倭国的人口还有恢复的机会。

但是祸不单行,北海道的阿依努人大量跨过海峡入侵倭国腹地。

阿依努人长期受到倭国的打压,倭国人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所以双方积累了几百年的仇恨一爆发出来便一发不可收拾。

阿依努人的战斗力很强,手段也很残酷,他们从不留活口,所以倭国人的抵抗也很坚决,双方的战争带来了更多的伤亡。

双方厮杀的难分难解,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死在战场上的人便超过了二十万。

这只是战场上的死亡人数,更多的死亡来自饥饿和瘟疫。

混乱的局势让农业生产基本停滞,逐渐贫瘠的土地让本就不多的粮食产出雪上加霜,为了抗击阿依努人的入侵,大部分的粮食都供给了军队,平民没有食物,只能靠打猎和采集为生,要是敢出海捕鱼,海面上游弋的唐军战舰就会把他们沉海喂鱼。

打猎并不能养活多少人,反而是加剧了瘟疫的传播,逐渐平息的瘟疫卷土重来。

阿依努人因为没有经历过惨烈的瘟疫洗礼,对瘟疫的抵抗力几乎为零,他们在进入倭国本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死光了。

倭国人取得了对阿依努人的胜利,回过头来在看国内的人口情况,苟延残喘的皇族欲哭无泪,到这个时候,能统计到的人口还不足四十万,而且这些人口的处境也非常危险,一个搞不好倭国就要全体灭族了。

新继位的天皇是一个十一岁的傻子,只有傻子才能让各个势力安心,可是一个傻子却是无法收拾倭国的残局的。

各个势力在达成和平协议之后又达成一致——向大唐求救。

七拼八凑的弄出了一个使团出海和大唐的舰船沟通,希望唐军可以让他们前去长安,但是他们的小船队还未接近唐军战舰便被全部击沉。

年底的大朝会前,李二回到了长安,在大朝会上发布诏书,将对倭国的封锁无限延期。

大朝会上没有人在乎倭国的境况,也没有人帮他们说话,因为大唐在朝会上宣布了一个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