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开始于南海 > 第六章 老爹的错误(求推荐,求收藏)

两句话:

人力无穷时,天地有兴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一个是努力了,一个是悟透了。

没有高低对错之分,只是看待的角度不同而已。

人类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与天地不停对抗的战斗史,有的人在残酷的斗争中倒下,自然就有人存活了下来。

活下来的不一定优秀,倒下的不一定无能,只是看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优势在哪一边罢了。

云浩坚信自己就是那个可以存活下来,而且可以活的很好的家伙。

不考虑那些世家代表的恐吓表演,李氏的寿宴绝对是一次成功的宴会,是一次有深远意义的宴会,是一次值得纪念的宴会。

寿宴上李氏只是谢过大家的礼物和辛苦后,留下一句“今天起,云浩就是云家的当家人”便带着全家福回内宅去了。

云浩对王家的态度让各个势力都变得焦躁,美味的宴席变得索然无味,没有人动筷,有的只是一个个小圈子的窃窃私语。

私语的内容都是关于云家崽的讨论,也不知道这些人哪里来的本事,凭借手中端着的一杯酒,在主人家都提前离席的情况下硬生生地熬到了寿宴结束。

云浩在老娘离开后象征性地给客人们敬了一杯酒就带着小尾巴李承乾到了内书房。

说起来这个未来的太子殿下真是个好奇宝宝,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云家有可以载人飞天的东西,昨晚饭后就开始一直跟在云浩屁股后面,嚷着要云浩带他到天上去。云浩不胜其烦,又不好拒绝这个单纯的孩子,只得答应寿宴结束就带他去看看热气球。

这孩子倒是实在,见云浩这个主人离开,就以为寿宴结束了,屁颠屁颠地跟在了云浩身后进了后宅,后宅的护卫也没有阻止一个小屁孩的想法,云浩无奈,也不好让一个小孩子在后宅乱窜,就带着他来到了书房。

将一个老爹做的魔方丢给李承乾,成功转移了他的注意力后,云浩坐在椅子上开始思考明天的行程。

来到大唐四个月了,他没能出府一步,老娘的意思是外面太危险,小孩子还是在家待着好。

全天下的母亲大抵上都是如此,他也只能在府里上蹿下跳。

就是足不出户,云浩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大锅饭。

这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名词,在不知道老爹的底细之前,他就对府里下人的福利待遇感到好奇和不解。

你能想象在这个还存在奴隶买卖的时代里,云家的下人竟然没有一个是奴籍,就连平日里口称奴婢的小影和洒扫的小丫鬟都是自由的良人身份,确切地说他们都是云家终身制的雇工。不光是身份的问题,家里下人的衣食住行,包括医疗,子女教育,婚丧嫁娶,更是云家一手包办!

云浩总是感觉这种模式很熟悉,但又很陌生。多番思索,把这种现象归结为老爹老娘是在行善积德,要不然他们怎么会老来得子呢?

在得知老爹是从1985年穿越过来时,云浩突然明悟——这他喵的就是集体企业在那个时代的运作方式,俗称:大锅饭。

这种方式无所谓好坏,看的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至少到目前为止,云家的这些下人都是在勤勤恳恳的工作,忠诚方面也没问题。

云浩之所以纠结大锅饭的问题,是在期望云家的那些工坊可千万别和府里一样,来自2020的他可是知道这里面的问题的。

之后两天的视察证明云浩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出身乡镇集体企业的老爹把前世他所了解的那一套管理方法完全照搬到了此时的崖州,导致现在各个工坊的问题多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和产量双降,人员严重超标,账目混乱,计划外支出巨増,甚至有的工坊已经到了靠云府贴钱才能维持的地步。

老爹犯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在没有论证可行性情况下企图一步到位,想要让生产力去适应生产关系,这就是本末倒置。

刚开始,工坊的生产运作都很顺利,效益很好,可随着第二代工人的引入,人员超标,工人开始出现惰性,生产开始受到影响,但影响有限,云海当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中原战场上,也就没有在意这些,到他去世后,失去主心骨的管理体系一下子就失去了方向,虽有老管家和各工坊的管事勉力维持,但这几年的工坊用苟延残喘来形容都不为过。

现在云家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商队,工业产品的收入只能堪堪维持工坊的生产。

云浩打心里感谢高中的政治老师,当时被逼着背下来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容,不仅让他混过了马哲的考试,还让他有了解决工坊问题的方法。

刨除大锅饭的问题不谈,云浩真的很佩服老爹的能力和决心。

凭借有限的技术,再加上几本技术手册,老爹先是建立了玻璃工坊,在找到耐火砖的原料后硬是弄出了小高炉,经过七百多次实验又弄出了可用的刀头钢,建立了一个拥有铣床,镗床等重要机床的加工车间,还还原了轧钢的部分技术,弄出了钢管,脑洞大开的造出了压力计,加上水力锻锤出现,配合几条被当做救生圈的汽车内胎,最终造出来了密室里的那台蒸汽火车头,还凭借仓库里的几台212发动机完成了那个让李承乾念念不忘的热气球。

老爹在打工业基础的同时,也没忘了培养人才。

除了登州那个已经被儒生推到的学校不算,老爹单是在崖州就建立一百多所中小学和两间技校,这还不包括工坊体系里的各种培训班。

老爹对教育的投入几乎是不遗余力,小学阶段还实行了四年的免费义务教育,所有满七岁的孩子都必须入学,单是这一项就几乎消耗了云家每年三分之一的收入。小学主要是教识字和基础的数学,可以说崖州绝对是这个时代识字率最高地方。

到中学时开始教授学生初中的数理化和历史地理,中学不要求强制入学,奉行的是择优录取,云家和学生各承担一半学费,相对于这个世界落后数学水平,中学毕业的学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账房先生。

而两间技校因为考虑技术保密的需要,里面的学生基本都是云府雇工的子女和被云家从小收养的孤儿,这里也是崖州最核心力量,是工业化的中坚力量,是云家真正的底牌!

原本的崖州只是朝廷流放犯人的地方,这里本就没有多少人,在老爹到这里后,趁着中原地区的战乱,偷偷的把大量的流民运到岛上,甚至直接把原来登州近一半的人都运到了这里。

远离战乱的崖州,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云家的内部档案上记录的人口就有接近七十万,比现在长安的人口还多,在这个把人口数量当做考核官员标准的时代,崖州的地方官可能是晋升最快的官员了。

人口的基数可以决定很多事情,比如,崖州的表现出的就是工商业发达,云家在工商业上的收入又推动着地方的发展。

众多的人口虽然带来不小的压力,但充沛人力济源又可以筛选出更多的人才来推动地方的发展。

视察结束时,云浩在心里给老爹点了一百二十个赞!

抛却少的可怜的化学上的成果,老爹简直就是穿越者的标杆人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