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开始于南海 > 第380章 摧枯拉朽(求一切支持)

李二的这个培训班一办就是半个月。

边培训,边调整,唐军按照前锋营和老魔头的经验,再结合参加过西征的将领们的经验,对部队的火力和连排级战术做了调整。

原来平均分配的重火力力量被集中为六个团级单位,其他的部队只保留转管机枪和单兵火箭弹的火力组编制,遇到攻坚任务再请求重火力支援。

作战单位最小由班扩大到排,出侦察任务外,班级单位不再单独执行作战任务,特别规定执行搜索任务和清缴任务时参与行动的士兵人数不得少于二十四人,且老兵数量不得低于八人。

调整完成时,李二让军队按照之前进攻横山城的作战过程进行了演练测试,效果非常好,把伤亡降到了百人以下,完成控制全程的时间从七个小时缩短到了四个小时。

只是改变了进攻方式和作战编制便取得如此显着的效果,老将们算是彻底服气了,所欠缺的就是用一场胜利来证明。

很快高建武就给了他们证明的机会。

唐军在衡山城一动不动的待了二十多天,三十多万的高句丽军队在长时间的战备高压下开始出现军心不稳的情况,高建武实在是有些顶不住压力,所以选择主动出击,二十万高句丽军气势汹汹的向横山攻来。

一直密切关注敌军动向的飞艇迅速将高句丽人的动向报告给李二。

李二迅速做出反应,但不是整军出击,而是在横山城东北方向的多个山口建立了阻击阵地,要用阵地战把来犯敌军的气势彻底打散,之后再跟在溃兵身后直攻磨米城。

深受乌龟流战术影响的程咬金当仁不让的成了总指挥,李二则是完全把指挥权交给了他,让他尽情的发挥。

在南洋和土着作战多年的老魔头早就憋坏了,决心在高句丽战场上让近卫军的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所以近卫军顶到了阵地的前沿,其他的队伍被他当成了预备队紧守各处山口的两翼。

近卫军的战斗力在雨林里很难完全释放出来,也没有什么耀眼的战绩,在唐军的体系中长期处于边缘地带,尴尬程度仅次于岸防营和南海舰队,为了给自己正名,近卫军的各级军官和士兵们发挥出了最大的热情,用半天的时间把阵地前的三百米布置成了死亡地狱,铁丝网、地雷、陷阱、绊马索等等齐齐亮相,只等给敌人迎头痛击。

高建武玩弄权术还可以,指挥作战的能力实数稀松平常,他不顾地形的限制,把二十万军队一口气全部压上,搞笑的是他竟然让骑兵在崎岖的山路上急行军,要求不到一万的骑兵去急袭十六万全副武装的唐军。

不到百里的距离要是在平原上,骑兵一天也就到了,可是山路难行,高句丽骑兵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仅仅比后面的步卒早到了半天的时间。

带队的将领是高建武的心腹,他把王上的命令执行的很到位,到达集结点后,他只是让劳累的骑兵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天光微亮时便在步卒到达之前就对着唐军阵地发动了突袭。

说是突袭,实际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落在了唐军的眼中,他们一出动,唐军阵地上的守军就做好了准备。

人困马乏的高句丽骑兵只是简单观察了一下唐军的布置,就朝着一个看似防御薄弱的阵地发动了冲击。

山口的地形本就不适合骑兵作战,每次能通过的骑兵数量不超过三千,唐军连重火力都没有动用,只靠步枪和转管机枪就把敌人打的陈尸遍地,而高句丽的骑兵将领不信邪,一**的派出骑兵继续冲击,原本计划中的骑兵大兵团冲击直接变成了添油战术。

这位高句丽的不知名骑兵将领也是豁得出去,最后一次进攻时亲自冲在前面,被一颗流弹打断了脖子,无头尸体被战马带到唐军阵地前四百米的地方才倒地。

剩下的骑兵见自家主将阵亡,没有人再逼他们送死,打马回头,想要逃离这个山口。

唐军当然不会给他们机会,山口通道两边的地雷阵启动,把他们送去和他们的主将作伴去了。

收拾完这些骑兵,唐军抓紧时间重新布置阵地,铁丝网、陷阱和地雷阵快速恢复,顺便还给这些倒霉的高句丽骑兵收了尸,让这些个炮灰不至于曝尸荒野。

得知骑兵全军覆没的高建武没有退宿,而是在休整了一下之后,派步卒连夜向唐军发动攻击。

十几万的步卒看似很多,但限制于地形,实际上能冲上去的人来两万都不到,高建武没打算只攻击一个山口,他把十几万人分成四个进攻集团,主攻四个山口,想要借着夜色抵消唐军的武器优势,他相信一旦两军短兵相接,人数占优势的己方可以给与唐军重创。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唐军的照明弹已经可以使用火炮和专用的照明弹发射器发射,大大小小的照明弹把战场照的亮如白昼,高句丽军冲到唐军阵地前不到五百米的距离时遭到了炮火覆盖,而且他们身后也出现了穿插过来的唐军袭击,前后受敌。

提前标注好的轰炸坐标让唐军炮手可以在黑夜里做到定点射击,效果比白天差一点,但是集中起来重火力兵团的集火效果远比小单位的火力输出强得多,一个重火力团的一轮覆盖轰炸就可以带走上千条生命。

刺眼的白光让高句丽士兵不知所措,身后突然出现的敌人让他们进退维谷,满天的炮弹和火箭弹让他们的指挥体系在极短的时间失效,没有了统一的指挥,他们乱上加乱,很快就开始溃散。

但是在山地地区想要逃跑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在黑夜里,天空中慢慢落下的照明弹可以照亮战场,但是对复杂的地形下的死角却是无能为力,而这些死角往往是危险的陡坡或是断崖,在这种环境下乱跑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逃不了,打不过。

这是此时高句丽士兵们最黑暗的时刻,被光明照到的结果就是死,躲入阴影还是个死,慌乱加速了士气的崩溃,投降很快出现并蔓延开来。

唐军只是接收了大队的敌人投降,对那些散落在山间的敌人并没有理会,天未亮时战斗就结束了,那些逃过一劫的散兵游勇向磨米城逃去。

高建武在卫队的保护下狼狈的逃回磨米城,被唐军爆锤了一顿,他觉得磨米城并不安全,又马不停蹄的赶回高句丽城。

他回到城里的第一件事不是调集更多的军队前去支援磨米和麦谷,而是封锁二十万大军战败的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