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做王侯 > 第五十三章 午时三刻

做王侯 第五十三章 午时三刻

作者:牧伯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28:05 来源:笔趣阁

回到长社县城的皇甫嵩第一时间,召集众将领到县衙议事,这其中就包括刘丰这位白身。

县衙大堂上皇甫嵩正襟危坐,左侧朱儁、曹操孙坚依官职落座,右策坐着军中各部校尉。

看着刘丰依然站立堂下没有找到空余座位,皇甫嵩说道:子善,你就站在我身旁吧!

看着刘丰走向皇甫嵩身后负手站立,堂下校尉相互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这位消瘦青年是谁,怎么将军让他站在身旁,能站在老将军身旁,那可都是心腹之人,以前怎么没见过他,张校尉,您是跟随老将军将时间最长的,又是从洛阳来到长社县城的,您见过他嘛!

那名叫张校尉的皇甫嵩心腹,只是笑着摇头,他是知道刘丰底细的,但是他不想说,跟随老将军几十年他最是知道老将军脾气,最不喜欢部下乱嚼舌根。

果然就听皇甫嵩大怒道:肃静,看看你们,像什么样子,难道本将大堂,是尔等集市不成!

看着自己这位老哥哥,火爆脾气还是不见好改,坐在左侧上首的朱儁呵呵一笑,老好人的说道:诸位,请肃静,都莫要着急,义真兄会告诉你们这少年的来历,满足尔等的好奇心!

看着朱儁在旁插科打诨,皇甫嵩有些微怒,看着这位老朋友说道:元伟,你也跟他们胡闹。

义真兄,这怎么能是胡闹呢!以后子善少不得要在你手下做事,你将他介绍与众人,也好让众人相互认识配合。

听到朱儁的话,皇甫嵩也明白他话中深意,自己也想帮刘丰扬名,毕竟军中关系复杂,这些堂下校尉们多数是朝堂世家大族的眼线,他们知道了,朝廷诸公也就知道了,天下百姓也就知道了。

于是咳嗽一声,让众人静一静,开始说道:此子姓刘名丰字子善,已吾县百姓称其为虎皮少年,因其在卖虎皮时说过:大丈夫,无信诺者何已立世,我刘丰虽年少,也不敢弃诺而行!而得此名号,已吾百姓深为县中能出一位重信诺的好少年而引以为豪。

此次火烧波才营寨就是子善献火烧之策,又在拼杀中发现波才贼子逃跑,子善追上波才将其斩杀!

众校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惊的说不出话来,这不就是文武双全嘛!先有信诺之言,又有献策之智,在有斩杀波才之勇!

看着年龄也就十六七瘦弱的少年,真是他斩杀的波才,众校尉有些疑虑,也有些嫉妒,一介白身,怎可如此文武全才。

现今的刘丰已经十八岁了,在后世已经是一名成年人了。在古代还要在等两年才能加冠成年,只是因为家境贫寒,父母早逝,没有在长身体的时候,身体得到充分的营养,所以显得瘦弱看着与实际年龄不符,以现在刘丰七尺身高(东汉末、三国、西晋,一尺为24.2cm),也是不矮的,何况以后还能在长一些呢!

皇甫嵩在堂上也听到一些不和谐嫉妒的声音入耳,心里有气,有些靠贿赂上来的校尉,明明技不如人,还死不承认,更是见不得别人好。

随即又咳嗽一声,让众校尉肃静下来,皇甫嵩说道:子善还有一个身份,忘记告诉诸位了,他是孝景帝中山靖王之后,因祖上和窦武、陈蕃参与诛杀宦官,而被宦官不容,追杀至已吾县内隐藏,因其感念百姓疾苦,在已吾县中组织义军打败黄巾贼寇韩余,又西进长社助我等火烧波才营寨。

听皇甫嵩说完,不光是众校尉惊讶,连曹操、孙坚两人也面露惊讶之色。

看着刘丰未及弱冠之年,有如此功勋,加之有皇室宗亲之名,想来以后成就不会太差,定要好生结交一番才是。

皇甫嵩看着堂下众校尉都闭口不言,心来也是暗笑,自己之所以说刘丰是皇室宗亲,也是为气气这帮狗眼看人低的家伙。

在有就是刘丰在介绍自己是皇室宗亲时,拿出一件巧夺天工的于阗玉雕刻而成的玉貔貅,他皇甫嵩也是见过些宫廷之物,一看那件玉貔貅就是王孙贵胄之物,故而断定刘丰所言为真,不然皇甫嵩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给刘丰担保。

嗯哼!看着鸦雀无声的大堂,皇甫嵩咳嗽一声,提醒众人这是在开会。

看着看向自己的众人,皇甫嵩说道:不知诸位对两千余名黄巾逃卒有何看法。

朱儁首先起身说道:颖川全郡有十余万黄巾贼众,今我等火烧波才营寨五万黄巾贼众,除去少数逃走,都死在火中或被我军斩杀。

昨夜又搜捕到两千多名黄巾逃卒,我建议全部杀掉以儆效尤。

波才这支黄巾贼寇是中原地区最大一支,击败波才可以说是给黄巾贼势当头一棒,也给心怀叵测之人震慑。

其余散落在颖川郡的黄巾贼子,不过是跳梁小丑,杀它们如探囊取物。

朱儁说完,孙坚和曹操也是建议皇甫嵩将两千余逃卒杀掉。

皇甫嵩看着堂下右侧的众校尉说道:尔等何意,尽可讲来!

众校尉起身对着皇甫嵩行礼道:我等请左中郎将,斩杀两千余名黄巾士卒,为死去兄弟报仇!

就在皇甫嵩说要同意,准备散会时,刘丰从皇甫嵩身后,走到堂前对着皇甫嵩道:启禀将军,丰恳请将军放过两千余黄巾士卒。

哼!刘子善,莫不是你收了他们的好处与贼子说情不成!

将军莫要误会,丰虽爱财,但取之有道!刘丰也来了火气,你皇甫嵩是东汉最后一位名将,难道就没听过杀降不祥嘛!

刘丰看了一眼朱儁,心里这个气,你是寒门出身却不为黄巾逃卒说话,黄巾士卒为何造反,除了太平道煽动,最主要的还不是百姓吃不饱饭,才会选择造反推翻朝廷,建立一个能吃饱饭的新朝廷。

如果说堂上的皇甫嵩说斩杀黄巾逃卒,刘丰心里还能理解一些,毕竟是世族阶层,没有受过百姓之苦。你朱儁也是百姓出身,你会看不透这根本问题嘛!

听到刘丰生硬的回答,皇甫嵩先是一愣,这小子还挺硬气,和自己年轻时有几分相像。

既然没有收贼子钱财,汝为何为他们说情,难道汝没有看到,全城百姓见到贼子时,都是喊杀声,唯独你是求情耳。

刘丰一想还真是,全城百姓乃至堂上的军官都是希望杀黄巾逃卒报仇,哪有为它们求情者,现在有一个能不让人生疑嘛!

想到这里刘丰身体站立笔直,做出一副大义凛然状,先是对着堂上皇甫嵩一揖,接着又对左右的众位将军校尉各一揖。

看着刘丰庄重神色,皇甫嵩和堂下众人都有些迷茫,这刘子善要干什么?

只听刘丰说道:诸位将军、诸位校尉,先贤有言在先,杀降不详,今抓捕黄巾逃卒,如降卒有何区别。今天下黄巾聚集何止百万之众,诸位将军校尉大人,我等只在长社打败波才这一位渠帅,黄巾内还有三十五方渠帅,如果此次将降卒斩杀,剩余黄巾贼子,谁还在敢言降,到时黄巾士卒,只能和朝廷对抗到底不死不休!

丰,在此斗胆请问诸位将军、诸位校尉,消灭百万黄巾,朝廷打算让多少官军士卒前去消灭贼患,又要流血牺牲多少将士,他们可都是百姓家的好儿郎,家庭中的顶梁柱,每个家庭少了梁柱,又要有多少老人儿童,没有人赡养而饿死家中!

丰,肺腑之言还望诸位将军、诸位校尉三思而后行,诸位将军每做一个决定都会关乎多少家庭百姓的生死!说完对着皇甫嵩和堂下众人又是左右各自一揖到地。

听刘丰说完,皇甫嵩陷入沉思,过了许久,皇甫嵩对着站立良久的刘丰道:子善,你所言甚有道理,只是现在陛下需要一场大胜立威,不然不足以震慑宵小之徒,以两千余贼首为陛下立威还是值得的。

刘丰默然良久不在说话,他明白这场屠杀在所难免,不是因为皇甫嵩铁石心肠,而是为了洛阳的皇帝陛下需要向天下立威!他皇甫嵩为人臣子,就应该为天子分忧,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要顺从天子的意愿!这场朝廷对黄巾军的首胜,也必须要以血腥杀戮,来捍卫汉朝正统荣光。

午时(中午11-13点)长社县城外,在一片长满荒草的空地上,跪着两千余名黄巾士卒被捆绑着手臂,每名黄巾士卒的脸上都流露出绝望的神色。

报将军,午时三刻已到!(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一刻是14.4分钟。)

皇甫嵩大吼一声:行刑!

阳光在正午时三刻(11点44分)这个时间,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在古代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的,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现。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另一种原因是: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