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 第627章 纯真理塘(感谢我的思念是一座围城的打赏)

人数多了,反而更多问题。

除了军队外,另外十五万人都是工人,一部分负责修路,一部分负责保障军队的补给,非常科学合理。

工人可不是强征的,在川西修路的工人待遇可好了,就算不幸牺牲,也有高昂的抚恤金。

在朱皇帝的银元攻势下,修路工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战斗意志,不断地向着雪域高原推进!

另外,《皇明日报》这个宣传机器也开始发动,无论民间还是朝堂官员大力支持,支持大明将雪域高原彻底地纳入大明版图。

由于吸引了全国的目光,为了不让大明上下失望,负责进藏大业的一文一武是四川总督屈大均和征藏统帅潘阿强就大干快上了。

他们各怀着一颗爱国之心,一颗建功立业之心,热情洋溢,年龄相差极大的两人,慢慢成为了忘年交,相互喝酒立誓:哪怕身死道消,也要为大明收复雪域。

理塘,征藏军的临时驻地。

如果不看大明征藏军的营帐,每一处都是风景。

不似江南水乡的柔情,理塘的风景如同理塘的人一样,充满了野性。

有着深谷大山,也有绝壁断崖,更有数不胜数四季不消融的雪山。

这里连同草原都是野蛮生长,一望无际,草儿可以任意生长,盖过在草原上飞驰的牧民的身影。

在这里抬头,你可以看见耸立的雪山、翱翔的雄鹰,还有祈祷的老人撒向天空的隆达。

低头,你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毛垭大草原、草原上飞驰的马儿、奔走的牦牛,还有打着乌朵的少年

人们总用神圣、纯净来形容理塘。

潘阿强和屈大均都喜欢上了这里的纯真,因为理塘更像是一个隐世天堂。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高原氧气含量少,脑袋供氧量剧减,能想到的事情就少了,烦恼就少了,就感觉受到了洗礼。

夜晚的篝火旁,屈大均一边烤着牦牛肉,一边说道:“陛下殷切期望,我们已得天时与人和,虽无地利,只要人心齐,泰山移,光复雪域高原一定能够成功!”

潘阿强一口咬下肥妹的牦牛肉,回道:“老屈,目前一起准备妥当,兵强马壮,补给充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大明!”

“小潘,陛下电报指示,接下来要进藏了,我们的战略就是一边修路,一边进军,步步为营!”

“好!”

“话说回来,老屈,没想到你一把年纪了,还能想年轻人一样在高原好好的,在下敬你一杯!”

“都是为了大明嘛!”

两人与月亮,对饮成三人,一夜过去后,两人默默收拾行装,再度踏上征程。

而摆在他们面前的任务,却没有他们昨夜口中说的那么轻松,可以说最艰巨的任务!

从纯真的理塘到拉萨,接近二千公里的征途。

如此漫长的道路,就是平地走起来都得吭吭哧哧,何况是自然条件恶劣的雪域高原。

大道是没有的,只有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听起来充满诗意,路况很差,又窄又小,又要跨越一座又一座的大雪山,又要一边修路,就一个字:难!

不过这样的边修边进军的战略是对的,因为沿途是无人区,根本没有粮食。

那么补给线一定要能承担运输压力。

负责后勤和修路任务的是屈大均,其实他并不用自己动手去做什么,只要他身着大明的官袍在那里一站,就起到了极大的鼓励士气作用。

可是,老屈偏偏不服老,他时常到修路的一线参与指挥,让工人们深受鼓舞。

工人们心里都赞叹道:屈大人与我们同在!

虽然工人的待遇和地位有所提高,但总归是儒家思想下的大明。

大部分目不识丁的工人,对屈大均这样的官员,通常认为是“文曲星”下凡,是官老爷。

所以,如果屈大均没事就下基层关心一下干活的军民们,就很鼓舞人心了。

加上老屈下基层是真下啊,不是那种形势主义走过场,人家慰问基层修路工人是真带了东西去慰问了。

不像有些官老爷,文章吹得震天响,实际上屁事没做。

有老屈这么一位真抓实干的狠人,工人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向西部不断推进。

其实感动是相互的,和工人们混久了的屈大均也被勤劳的大明工人所折服。

他时常在向皇帝朱克臧的电报中,夸奖大明工人的力量。

因而朱克臧也没有忘记大明工人的牺牲,让进藏工人们饥饿军人们的名字时常在《皇明日报》中出现。

有一期《皇明日报》如此写道:这群可爱的人在边进军边修路、建设和养护川藏公路的过程中,发扬了“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努力克服了千难万险,打通进藏公路,不负陛下所言的“基建狂魔”称号,望诸君继续发扬“基建狂魔”精神,让大明的征途更加顺畅,国家更加富强!

当然,千言万语不如一个银元,朱克臧亲自监督户部拨款,绝对不少川西一个“朱大头”。

有钱,有精神鼓舞,可是进入雪域高原的路途依旧艰苦。

他们需要走的路都是极地天路。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地的冻土。

冻土,正如其名,是一种常年处于零摄氏度下的土质,它的土层中含有大量的冰,就好似一块被冻起来的土地一样。

这种土质表面看起来和正常土质类似,但其中的冰含量,却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隐患。

通俗来说,就是冻土具有流变性,即它含有的冰生成和融化时,都会对土质强度产生影响,这对建设在冻土上的建筑,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而在这上面修路,难。

还好有大明格物致知学院建筑系的学生在此地指导,他们一方面推荐修路前先铺多一些石块,一方面在勘测期间,也发现部分冻土层的结构相当脆弱,根本不适合建设道路。

面对这一路段,格物致知学院的学生建议采用“搭桥”的方式来完道路路建设,也就是将桥桩打入冻土层深处,然后以此为基础建成一座陆上桥梁,保证道路绝不下陷。

当然成本也就更高了。

除了冻土之外,则是天寒地冻。

有时粮食与煤料补给上不来,就只能啃着冻冷的干粮,就着雪水下肚。

疾病、饥饿、寒冷、缺氧,无时无刻地威胁着大明军民的生命。

为了鼓舞他们的士气,朱克臧专门给他们写了一首歌谣: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