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科普大明 > 第009章 期刊

科普大明 第009章 期刊

作者:久夜意难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31:58 来源:笔趣阁

银子有了,朱翊镒便开始了他的水泥建材事业,给了外公两千两银子做启动资金,剩下三千两朱翊镒准备来干件大事。

这日,朱翊镒闲着无事,带着冯保去了一家茶馆,便听见茶馆大厅里有人在读报。

是的,报纸这东西在明朝就有了,不过是叫邸抄,顾名思义就是邸报的抄写版。

邸抄老板买通朝廷通政司的小吏或者自己派人去通政司,将朝廷邸报抄写下来,自己印刷发行,卖给一些没有官职的古代键政客们过过嘴瘾。

有时候邸抄上还会加一些朝政的小道消息之类的,供读者们八卦,以增加销量。

明中期市井文化繁荣,百姓较为富裕,江南和一些比较大的城市识字率比较高,小说、话本、戏曲这些文化形式比较风靡。

像朱翊镒前世看的那些《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什么的,这时代早就风靡了,大街上随便抓一个人来,都能给你讲一段关羽温酒斩华雄。

而且明朝中后期对于文人议政特别优容,特别是京师这种离朝政比较近的地方,赶大车的马夫都能就严阁老将孙女嫁到徐阁老家的事好好跟你分析一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

两人挑了个角落坐下,刚端起茶盏就听到那读报人大声念道:“世子爷大闹户部堂,张侍郎吓钻桌子底。”

朱翊镒一口茶水喷了冯保一脸,随后大口咳嗦起来,众人立时向他这边看过来。

“呛着了,呛着了,抱歉抱歉。”

朱翊镒讪笑着对众人拱了拱手,随后小声对冯保道:“这京师人胆子真大,侍郎也敢编排,也不怕刘侍郎差人抄了这报社。”

冯保一边帮朱翊镒拍背一边道:“爷您有所不知,咱这京师百姓胆子大着哩,奴婢听说有一次严阁老的轿子在巷子里行走,前面遇到一个老太太,严阁老家的仆人多厉害,就上前轰这老太太,结果您猜怎么着?”

“怎么着?严阁老让人把这老太太打死了?”

冯保一听,立马笑了:“那哪能呢?这老太太不仅不让道,还把严阁老给骂了?说阁老咋了,她老太太这一辈子不知道见过多少阁老,还说这京师里阁老遍地走,侍郎多如狗。”

卧槽,竟然还有这事。

朱翊镒立马精神起来,接着问后来呢。

“后来?后来严阁老让人调转轿子绕路去了。”

冯保说着自己咯咯笑了起来,声音有些尖利,惹得旁边一桌的人老看他。

冯保压低声音又道:“况且,爷您没见这邸抄将刘侍郎换成了张侍郎吗?朝代也改成了宋朝。”

朱翊镒一听,这邸抄还真把这春秋笔法弄明白了,可是这有啥用,知情人一眼就能看出说的是谁。

“咱大明的官员都这么爱民如子了?我咋看邸报上,河南汝阳的县令为了敛财,竟把人家好好的一个商人给安了个罪名砍了,这事年前刚查出来的,还上了邸报的,可见这破家县令、灭门府尹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咋京师的百姓这么大胆。”

朱翊镒心道,明朝官员可心黑的很,我知道的很清楚,你冯保可别骗我。

冯保闻言,抿嘴笑了笑道:“世子爷聪慧,咱这京师百姓还真就是这样,不过他们也就敢对大官这般,真要是碰上了坊长或者衙门小吏快手,一个个那是脑袋缩的紧。”

“而且,这大官跟小官父母官不一样,这大官要名,得养望,您瞧严阁老避让老妪之事,让街头巷尾不少老妇人还夸严阁老好呢。”

朱翊镒这回听明白了,这是大明版的县官不如现管,你侍郎尚书再大可真管不了我小老百姓的一日三餐,门前巡逻的快手小吏或街道坊长可真不敢得罪,他们真能借个由头去你家要钱要粮或者让你去服劳役。

“咱大明像这样敢说的邸抄多吗?”

朱翊镒又问。

“咱京师这边多些,但都不敢直呼其名,一般都编造朝代,改换姓名,不过奴婢听说江南那边比京师还胆大,有个叫什么东林社的,里面有不少读书人呢,他们也出邸抄,有时候还编排朝中大员,而且是直呼其名,比如严阁老,在江南那边可是臭了名的。”

朱翊镒知道,江南那里是徐阶的大本营,抹黑严嵩也不稀奇。

只不过朱翊镒没想到嘉靖末年读书人结社就有了雏形,竟然东林都出现了,这大明的风气还真是宽松。

会了茶钱,冯保领着朱翊镒进了阜阳门边上的狮子胡同,这里有一家濒临破产的邸抄作坊,是前阵子朱翊镒让冯保寻的,朱翊镒准备收购,然后自己发行邸抄。

他要在这邸抄上印刷科普知识,好给系统里增加科普值。

靠朱翊镒一对一宣传科学知识效率太低了,饶是他每日孜孜不倦,账户里的科普值也才刚到一百。

系统里的东西都贵的要命,一百块钱能买个屁,他想买把手枪防身都得三百,而且必须得美刀结算。

朱翊镒累感不爱,都他妈系统了,竟然还有美元霸权,按汇率,他得准备两万多科普值才行。

思前想后,朱翊镒还是决定发行报纸,京师现在有百万人口,每一期邸抄只要有一万人看到或者听到,他至少能收获一万科普值,这效率就高多了。

发行两期就能买手枪,发行四期就能买AK,发行十期就能买冒蓝火的加特林了。

想想就觉得兴奋。

两人来到巷子尽头的一户人家,冯保拍门,一个和朱翊镒一般大小的孩子来应了门。

这孩子认识冯保,便将两人引到院里。

一个小四合院,正房印刷,厢房住人,加上老板七个员工,其中有两个妇人,两个半大孩子。

两个成年人皆穿长衫,应该是读书人,当是这邸抄的编辑,妇人负责排版印刷,孩子负责送报。

一切都安排的挺妥当,可就是不挣钱,正好五百两银子便宜了朱大少爷。

朱翊镒全盘接收了这个小作坊,连老板也接收了,不过变了个称呼,成了掌柜的。

掌柜的姓吴,叫吴伟业,是北直隶人,举人没考上,索性赖在京师不走了,办了这么个小作坊,当了北漂。

收了朱翊镒五百两银子,老吴很开心,这下可以在京师买个四合院了,奋斗十年,终于可以将老婆孩子接来了。

办好了书契,朱翊镒也没多说什么,从怀里掏出一本书丢给了老吴。

这是朱翊镒前阵子在系统上买的天龙八部,他直接从湾湾那边买的繁体线装版,省的他简译繁了。

以后这邸抄不论时政,每期只连载小说,另外再附赠一则科普小知识。

这科普小知识主要来自朱翊镒买的繁体版十万个为什么,朱翊镒把一些明显不符合这个时代的科普知识给去掉了,让老吴每期刊登一则。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喝热水,传染病如何防治等,特别是一些感冒发烧、跌打损伤等常规病症的防治知识,朱翊镒让老吴多多刊登。

交代完这些,老吴高兴的让朱翊镒给这新报纸取个名字。

朱翊镒本来想取京城时报的,可一想这报纸连时政都没有,算个毛的时报,顶多算个期刊,于是大笔一挥,写下读者文摘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