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科普大明 > 第042章 “炒楼花”

科普大明 第042章 “炒楼花”

作者:久夜意难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31:58 来源:笔趣阁

邓通此人虽在京师住,但他却是地地道道的永平府人,听口音,朱翊镒感觉有点唐山那味。

而且邓通家里有矿,是真的有矿,铁矿。

所以在别人都看蒸汽机车的时候,邓通却看到了下面铺设的铁轨。

从京师到通州全都铺上铁轨,这得多少铁啊,要是以后大明的火车通到两京十八省,那得多少铁啊。

发了!

投!必须得投!

昨日一听说京通铁路公司要对外找人入股,邓通毫不犹豫的就认购了十万两,然后连夜凑齐,一早就送来了,生怕有什么变故。

拿着股权确认书走在路上,邓通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还没走多远,却被告知世子要见他,邓通以为是自己投的太多了,要让出一些股份,毕竟昨天的场面他看了,除了官员,还有不少勋贵,那可都是累年世家,人家要是非想要,他也没办法。

大丈夫能屈能伸,路上已经打定了主意的邓通,此时猛然间被朱翊镒问了这么一嘴,一时不知该咋回答了。

“不想赚钱?”

朱翊镒有些不解,心道这么莫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吧,有钱都不挣。

不过朱翊镒这一提醒,邓通立马回过神来。

“想,想想,哪呢不想呢,但凭世子爷吩咐。”

朱翊镒将自己的计划跟邓通讲了一遍,邓通心中某个技能树瞬间被点亮了。

这钱还能这么挣?

当日下午,在京师的达官贵人府邸不时有人前来询问:“您家的股份认购书卖吗?我给认购份额的百分之一。”

然后在街头巷尾,也多了很多人在谈论昨日的京通铁路股权认购的事。

“王哥,你知道吗,我听说现在有人在收股权认购书呢,给百中取一的数,五千两银子的认购书,啥都不花,一天工夫直接就能净赚五十两,顶我干两年的了。”

“听说了听说了,唉,后悔咱昨天没去,要是去了,认购个万儿八千的,现在至少能赚百八十两,而且还不用本钱,这样好的买卖咱怎么就没赶上呢。”

“呸!”

一个看孩子的大婶一口将嘴里的瓜子吐净,随后笑道。

“张三棒子,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昨天那地是你能混进去的,人家去的都是达官显贵,咱县衙老爷都没捞着去呢,你能去?而且我听说皇帝都去了,还有西山卫的军爷,你打眼从人跟前过,人家就知道你兜里揣了几分银子,你去?怕不是要被人家乱棍打出来。”

这婶子说话热闹,立时引起周围一阵哄笑。

众人随后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说了起来,从股权认购又说到了即将建设的京通铁路和火车。

“你们是不知道,我听我二姨家的邻居那个在国公府当差的小子说,世子爷弄的那个火车不用人不用马,自己就能跑,而且还跑的挺快,从京师到通州也就半个时辰,关键是拉的还多,这一车能顶五百匹马。”

“半个时辰?五百匹马?俺滴个娘来,这得是个什么车?还自己就能跑,你莫不是发癔症了。”

看孩子的老婶子有些不相信。

“是真的,我听隔壁街上在五城兵马司当差的周二说了,他当时就在那里维持秩序,看得真真的。”

若是朱翊镒在这里,一准拆穿这个满嘴说瞎话的张三棒子,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在外围,能看见就真他妈成神了,朱翊镒一定将周二调到西山卫来,这大明第一届科学院大会就得先好好研究研究周二的特异功能。

不过这里面的人没有一个去现场的,见这么多人佐证,便都信了。

“哎呀,这下好了,这火车跑得快拉得多,是不是通州码头上的粮食就能可劲往城里拉了,粮价是不是能降点了。”

最近因为通惠河堵塞的问题,京师粮价涨了两成,百姓都比较关注这个。

“那可不,我今天一早去买粮,那粮价就已经降了一些,咱本来想多买点呢,后来亏了旁边一个人提醒,说往后估计还得降,咱就没敢多买。”

一个抱孩子的中年妇女一脸占了便宜的表情。

“哎呀,这世子爷真好,前面打跑了鞑子,后面又给咱把粮价打下来了,这真是咱小老百姓的活菩萨了。”

嗑瓜子的老婶子说着两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你当然觉得好,你家没人靠这过活,可通惠河上的纤夫这日子可就难过咯。”

一人发了一句感慨,立时将话题又转到了另一面。

“那咋难过了,难道那河上的纤夫就不想吃低价粮了?”

老婶子有些弄不明白。

“哎呀我的老婶子,说你聪明你比那猴都精,说你笨呢,你也是真笨,你想啊,有了这跑得快、拉的多的火车,以后谁还在通惠河上运东西,那纤夫可不都没活干了呗。”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话说这人想的还真对。

不过那看孩子嗑瓜子的老婶子战斗力也是不虚,虽是让人给顶住了,但却不输气势,张口骂道。

“马二拐咕,你可真他娘的是个大善人,这样,你出门往东,去广济寺,那里面有个如来佛,你让他起来,你坐那。”

老婶子这话,那杀伤力可是杠杠的,直接笑翻了一圈人。

马二愣子自己也被逗笑了,不过面子上抹不开,不想跟这群老娘们一般见识,正欲闪人,抬头就见高拱走了过来。

“吆,高祭酒这是下衙了?”

众人闻言,皆站了起来,给高拱问好。

高拱一一拱手,见众人皆是喜气洋洋,不禁问道:“诸位,今日咱这胡同是有啥喜事了吗?”

高拱家是河南新郑的小地主,为官又清廉,在京师买不起大宅子,更住不起紫禁城两侧的高档住宅区,只在城东寻常百姓住的胡同里买了一个小四合院,而且跟邻里关系还挺好。

邻居们也都挺喜欢他,毕竟他们这胡同里住着这么一个大官,一般的地痞流氓和衙门酷吏也不敢来生事。

当然能在这地方住的,也都不是穷苦人,起码是大明版的京城中产阶级了,像那些通惠河上的纤夫,那一般是外来务工人员,都是在城外住泥胚房,甚至搭草棚子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