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科普大明 > 第097章 张江陵南下见闻

科普大明 第097章 张江陵南下见闻

作者:久夜意难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31:58 来源:笔趣阁

张居正离京前,裕王设宴款待了他。

此时裕王妃已经生了,是个儿子,取名为朱翊钧。

朱翊钧的诞生,无疑又为裕王增加了一项砝码,而且裕王党对于朱翊镒的折腾,也提高了不少容忍度。

朱翊镒是懂这些欲王党的,无非就是万一大号练废了,起码还有小号兜底。

“江陵,去南边后,要多劝劝世子,得饶人处且饶人。”

李春芳与张居正饮了一杯后道。

张居正闻言,应允下来,不过心里却不以为然。

如今他已深知凭自己的学识都难以猜透朱翊镒的想法,能赶上其步伐就不错了,还怎么劝谏。

就拿得饶人处且饶人来说,朱翊镒对于那些退了田的士绅,那是相当友好,直接送生意上门,还手把手的教,就差直接给银子了。

而且就拿施、前、顾几家来说,虽然抓起来了,但却没有乱杀,而是一一侦办,对于一些没有做过恶的人,直接就放了。

而且还不止放了,还给他们分了田,允许他们做大明的普通百姓。

若不是朱翊镒,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像施家、钱家、顾家这等人犯的罪,男丁满门抄斩,女丁罚没教坊司只是一般操作。

为这事,高拱和他商议之后,还给朱翊镒去了密信,说是不要管,直接交给锦衣卫侦办就好。

不过朱翊镒回了一封长信,但信里却没说这事,而是提到了解析大家族之事。

并提出了皇权不仅要下乡,还要进村,将来彻底废除家族式治理乡村的模式,将每个个体从家族中解析出来,重新纳入朝廷的管理。

而且还提出了组织力的这个新词,说是将整个大明的百姓全都纳入朝廷的治理体系中,然后依靠省、府、县、乡、村各级朝廷机构,将百姓彻底组织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

读了朱翊镒的信,不光高拱震惊的半日没说话,张居正也知道自己所思所想跟朱翊镒比起来,那真是星光比皓月。

裕王与张居正饮了一杯,小声道。

“张师傅,你到了南边,要叮嘱镒儿注意安全,他得罪的人不少,免不了有人铤而走险,提醒他切记壬寅宫变的旧事。”

关于壬寅宫变,张居正自然知晓,那是嘉靖二十一年时,有几个宫女意图谋害嘉靖之事。

而且张居正也清楚,这事情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自那夜以后,嘉靖便搬到了西苑,从此便不再上朝。

然后就在那一年,严嵩领了武英殿大学士入了内阁,夏言随后被革职。

而为什么会发生壬寅宫变,起因还是赵文华进献的炼道秘法。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居正知道的显然要比外面的传言多得多。

张居正点头应下:“我会随时提点世子的。”

裕王闻言这才放心。

宫廷里的事,凶险的很,不得不防。

见两人皆是对朱翊镒不放心,唯有高拱比较豪气,对张居正道。

“世子乃不世出之才,当为大明建功立业,让世子在南边放心大胆的干,京师这边,老夫替他看着,我看到有谁敢违背皇明祖制。”

高拱说着,扫了一眼李春芳,随后又看了看裕王。

张居正见状有些哭笑不得,心道当年那个护着裕王的高肃卿又回来了。

一夜无话,翌日张居正便坐船南下了。

沿着运河一路向南,沿岸不少民工在忙忙碌碌,贴着运河沿线的铁路已经有了雏形,在个别地段,已经可以看到试运行的火车了。

坐过京通铁路的张居正是彻底领会到了铁路的威力,自京通铁路通车之后,京师物价普遍下降。

而且如今,朱翊镒开始尝试用海运来运输漕粮,粮食直接从上海港装船,出海后一路北上,然后在天津码头改乘火车,可直接运抵京城。

走这条路,直接将运输周期缩短了一半,运输成本更是降了三成。

当然这还没有算上年年整修运河的费用,若是算是,成本则下降一半还要多。

受此消息影响,京师粮价立马跌了一成,张居正离开京师前,粮价还在下跌。

当然,朝堂上也有不少人为此弹劾朱翊镒,说是海运风险大,一次翻船便损失巨大。

这些都是老调重弹,早在成化年间便有人想改漕为海,但后来的一次海船倾覆事件,直接将此事尘封了起来。

如今为了此事,朝堂上也是争论不休,奏疏不停的上。

但嘉靖皇帝却似没听到没看到一般,而内阁三位大学士也学起了嘉靖,开始装聋作哑。

自从裕王世子在江南站稳脚跟之后,张居正发现徐阶和严嵩似乎对于世子的事都变得漠不关心。

不过张居正清楚,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就像潜伏起来的老虎一样,为的是最后那一击致命。

张居正一路南下,很快便到了上海。

但还没下船,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到了。

一条条水泥修建的栈道错落有致的探出岸边,一艘艘浑身漆白的饮水船穿梭在栈道之间,将各类船只引导到指定的栈道。

宽阔的栈桥上,有那种很高的架梁,将船上的一个个大箱子吊起来放到栈桥上的平板火车上。

张居正很是好奇,明明只有几个人拉绳子,却能吊起那么大的箱子,而且栈桥上还铺了铁轨,货物直接从船上吊到火车上,然后再送到货主制定的码头货栈。

“那是龙门吊,世子爷发明的,上面说是有那种滑轮,可以省力的。”

见张居正一直盯着那边货运栈道,船老大笑着说道。

张居正虽然不懂什么滑轮,但一听是世子爷发明的东西,那肯定是省力的了。

从客运栈桥上下了船,张居正便见到了闻名京师的上海市舶提举司衙门。

这个衙门开张一个月就收了一百余万两银子的税,着实震惊了京师。

虽然后面少了许多,但这一百万两银子就顶上了运河上个钞关一年税收的总和了。

此事自然少不了言官弹劾,但随后也不知谁先传了出来,说因为上海市舶司税赋增收,年底要给京官涨薪俸,弹劾的奏疏随即少了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