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科普大明 > 第113章 幼稚病

科普大明 第113章 幼稚病

作者:久夜意难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31:58 来源:笔趣阁

朱翊镒闻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贪腐是一方面,另外还有皇爷爷的內帑,想必徐阶他们早就知道皇爷爷在上海市舶司拿了银子。”

唐顺之没有接朱翊镒的话,反而问道:“世子如何看內帑和太仓?”

这话问的非常有水平,內帑和太仓的问题,表面上是国家财政和皇家财政的问题,但往深里说,其实就是如何限制皇权。

先秦到明,基本制度一直就是家天下,但除了开国皇帝,后面的基本都是皇权和士大夫权利之间的争斗。

而皇帝內帑的问题,便是这种争斗的一个表象。

其实在本心眼里,朱翊镒对太监这种封建时代为了保证帝王血统和权利集中的产物,是持否定态度的。

而且以后大明的市舶司肯定会越来越多,长久的让太监管理也不是个办法。

“得设计一套双方都认可的制度。”

朱翊镒喃喃说道。

唐顺之闻言点了点头,接着道:“官员们反对太监掌管市舶司,争权是一个方面,本质还是对皇权的畏惧,担心皇权无限制膨胀,就像明初太祖时。”

唐顺之话说到这里,就不再说了,再说就忤逆了。

朱翊镒自然明白唐顺之的意思。

明朝是一个很复杂的朝代,虽然在明初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加强中央集权,但朱元璋死了以后,内阁的设立,让大明的官员不仅没有被削减权利,反而大大增强了。

而且还似乎达成了一种皇权与官员的一种动态平衡。

纵观明之前的历朝历代,像明朝这般在皇帝即位过程中基本符合兄终弟及、长幼有序的,且内廷外廷都没有可以左右皇帝即位的宦官和权臣的,几乎没有。

如此可见,明朝如今的政治制度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

唯一的漏洞就是明朝的内阁制和科举选官制度,促成了江南士绅的崛起,最后到了左右朝堂的地步。

不过朱翊镒正在江南推土改,只要土改推行下去,江南士绅很快便会土崩瓦解。

“荆川先生的意思是让官员们明白,皇爷爷只是想增加点內帑的收入?”

唐顺之闻言点了点头。

“嗯,想必徐阁老他们并不是很介意将市舶司的一部分收入给內帑,他们其实在意的是,这事有谁来做主,是他们将银子给內帑,还是陛下将银子给太仓。”

唐顺之这话说的很明白了,其实徐阶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争银子,而是在争银子的分配权。

朱翊镒闻言沉思半晌,接着对唐顺之道。

“请荆川先生帮我拟一道奏疏,将內帑和太仓在市舶司收入中的分成写清楚,看看皇爷爷能答应不?”

其实朱翊镒这个办法也是权宜之计,即使制定好了分成,若是换一个朱元璋式的皇帝,那登基后肯定不会任的,若是换个孝宗那样的皇帝,内阁估计也得找各种理由侵吞皇帝的內帑。

不过朱翊镒不在乎,等他登基后,还会对大明的各种制度进行好好改造的。

十日之后,朱翊镒的密奏到了京师。

但出乎朱翊镒的预料,嘉靖看了后很是生气,亲自朱批回来将朱翊镒的馊主意骂了一顿,说他在地方呆久了,被那些酸儒给洗脑了,忘了自己姓朱了。

朱翊镒这才意思到自己错误的估计了一个皇帝对自己权利的在意。

谁来分银子,不仅对内阁很重要,对皇帝更重要,这直接决定了皇帝以后说话还管不管用。

嘉靖死不撒手,朱翊镒也没办法了,当然有没有市舶使对于广州市舶司来说并不重要,毕竟现在是朱翊镒亲自操控,无论是太监来,还是文官来,都得听他的。

‘幼稚了!’

朱翊镒看着嘉靖给自己的朱批,心里着实对自己批判了一番,有些事确实不能用现代政治思维去试用古代,政治幼稚病这种东西,有时候很要命。

朱翊镒接到嘉靖朱批的半个月后,嘉靖指定的广州市舶使也到了广州。

嘉靖最终还是没有理会内阁,直接下了中旨,任命太监任忠来了广州,直接将内阁晾到了那里。

朱翊镒很能体会嘉靖的心情,估计在下中旨前,还得给内阁来一句给脸不要脸。

徐阶内阁第一次的皇权之争便宣告失败。

不理会京城的是是非非,朱翊镒盛情的接待了任忠,而这任忠也很上道。

晚宴后,任忠对朱翊镒道,说他为了干好市舶司的差事,路上在上海停留了两日,专门向李肥取了经。

见任忠这么上道,朱翊镒也按照上海市舶司李肥的例子,没有亏待他。

当然对于市舶司的监察制度,朱翊镒也给任忠普及了一遍。

任忠自然是唯唯称是。

朱翊镒此时也终于体会到皇帝为什么都喜欢用太监,因为这些人只是皇权的附庸,对皇家那是忠诚的很,因为他们知道,离了皇权,他们什么都不是。

皇帝若是杀外廷大臣,即使强如朱元璋也得经过法司会审,但杀个太监,即使强如刘谨,那也只是皇帝一个条子的事。

好用,真是太好用了,好用到朱翊镒都开始审视自己那点现代的人道主义道德感是不是也不应该适用于这封建王朝。

‘娘的,自己在大明呆久了,早晚也得被同化。’

朱翊镒嘟囔着,亲自将任忠送到了广州市舶司衙门去上任。

广州市舶司开张之后,繁忙程度很快便赶上了上海,与上海主要是朝鲜、倭国及大明沿海城市之间的贸易不同,广州这边以海外贸易为主。

广州市舶司一开张,荷兰、西班牙、英国、意大利城邦的船队一股脑的涌了进来。

如之前预料的一样,各种廉价的工业制成品开始向大明倾销。

不过在加了关税后,便与大明本土商品不相上下了。

朱翊镒也没加太重的税,保护民族产业可以,但也得让民族产业有点紧迫感,一直躲在关税后面裹步不前,那这关税算是加瞎了。

但是西洋鬼子也不是吃素的,被广州市舶司坑了一番之后,便开始集体来朱翊镒的广州临时总督府抗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