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空天崛起 > 第九章 计算流体力学

空天崛起 第九章 计算流体力学

作者:霞飞红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18 21:00:34 来源:笔趣阁

李云鹏确实可以帮助基地,改进一些风洞的设计,甚至将来若是抽奖抽到了风洞设计技术的话,还可以帮基地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风洞。

随着风洞试验的深入,六一一所的几个全金属试验模型,都出现了一些气动方面的问题。

要知道六一一所做这么多的方案,也是在不断的优化。

虽然都是鸭式布局,但是鸭式布局里面,也有不同的设计,比如说鸭翼的位置,面积大小,与主翼的距离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气动效果。

十号工程虽然说在歼九的基础上设计,但是变化也是很大的,包括后来原型机试飞以后,都还有气动设计上的改动,所以在初期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如果现在中国航空工业,有强大的计算流体力学设计系统,那么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的,只不过现在的中国航空工业,基础太薄弱了,要想搞一个系统的CFD软件,基本上不可能。

因为在航空领域,应用CFD也是刚刚兴起的事情,即使是在国际上,也是非常新的学科。

李云鹏作为穿越者,自然是非常清楚,当CFD技术发展到后来,很多时候它模拟的结果,甚至比风洞试验还要准确。

在得知新歼模型风洞试验出现很多的不良结果后,六一一所宋总师,立刻就带着几个得力助手,赶到了基地。

在会议室,李云鹏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宋总师。

此时的宋总师,已经五十多岁,头发都已经花白了,不过他的精神非常好,虽然听说风洞试验的结果不太好,但是他并没有气馁。

今天是这一阶段的风洞试验总结分析会,由基地总工程师洛家栋主持会议。

洛家栋面色凝重地道:“宋总,同志们,经过咱们这一段时间加班加点的工作,咱们的十号工程几个设计方案,风洞试验结果基本都出来了,结果不是很让人满意,这几个设计方案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设计上的问题。接下来,请我们高速所副所长代劲兵同志,给大家详细的分析!”

代劲兵也是基地的技术骨干了,洛家栋的得力助手,四十来岁,年富力强。

代劲兵打开了PPT,将风洞试验的数据分析展示出来。

宋总师越听下去,眉头就皱得越紧,因为他知道,设计方案还要继续优化,直到最终找到最好的气动设计。

只是时间不等人啊,拖得越久,对项目来说越是不利。

现在军方也有不少的反对声音,很多军方领导都倾向于引进国外的先进三代机。

所以尽管现在十号工程正式立项了,但是经费方面,也是不容易得到保证,就拿做风洞试验来说,那是前期最大的花费了。

因为风洞试验的成本是很高的。

在十号工程正式立项之前,其实宋总师就带着六一一所的设计师们,进行了大量的风洞试验,从数十个设计方案中,选出了几个设计方案。

现在看起来,还要进行优化设计才行。

等代劲兵分析完之后,宋总师站起来道:“感谢基地的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们所的设计方案,做了这么多的工作,我想这一阶段的风洞试验,对我们的气动设计优化,确实有极大的帮助。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不断优化。以后少不了还要麻烦基地的领导和同志们,在此我代表全所的同志,感谢你们!”

掌声响了起来,洛家栋连忙道:“宋总,客气了,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为我们的军队,研制出最好的作战飞机。接下来有什么要求,宋总你尽管提出来!”

宋总沉吟道:“我想咱们的新歼,要实现最好的设计,那还得集思广益,在此我真诚的请咱们基地的同志们,建言献策!”

虽然宋总这么说,可大家还真没有准备。

倒是李云鹏,见没有人提出建议,便站起来道:“宋总,我是基地今年的博士生李云鹏,我可以说一说吗?”

见李云鹏主动发言,洛家栋这个导师也很高兴。

宋总师见这个年轻人,是基地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也不敢小看他,便微笑道:“当然没有问题,我是真心希望大家可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毕竟我们所处的角度不同,也许看问题也不同。”

叶玉莹此时,也很期待李云鹏的表现,因为在她心中,李云鹏现在是无所不能的。

李云鹏十分镇定地道:“谢谢宋总的信任。这些天我也跟着老师,参加了一些风洞试验,我认为这几个设计方案,其实都过于保守了!”

在座的领导和专家们,都非常的意外,没想到李云鹏这个年轻人,竟然说宋总的设计太保守?

不过接下来,大家的表情都开始发生变化了。

因为李云鹏可不是信口胡说,他分析了这几个鸭式气动布局存在的问题,还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方向。

比如说进气道设计,现在的几个方案,都是采用了F16战斗机一样的皮托管式腹部进气道。

李云鹏直言这种进气道,虽然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的优点,但是在超音速状态下效率急剧下降,虽然说歼十战斗机,也是一架强调亚音速机动性的空中优势战斗机,但是它应该具备更好的超音速性能,所以李云鹏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进气道设计,后掠双斜面超音速进气道。

如此一来,歼十战斗机的进气道就要从腹部进气,变成两侧肋部进气。

现在全世界都还没有一种战斗机采用这种进气道,可以说李云鹏这个建议,当场就把大家给震住了。

李云鹏提出来的这种进气道设计,优点明显,那说法是利用乘波体理论,通过分离超音速激波,增加超音速飞行状态下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的设计。

如果采用这个设计,那歼十战斗机在两马赫以上也可以保持很高的总压恢复系数。

不过它也并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结构要比皮托管进气道复杂得多,重量也要增加。

要知道对于新歼来说,减重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也让大家感到很难接受。

包括宋总也是如此,他虽然对这种新颖的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但是听李云鹏解释后,知道重量要增加不少,便有些为难了。

不说别的,就这个进气道,就相当于改变了初步设计方案了,新型战斗机的研制,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李云鹏这么提建议,确实是震惊全场,但这么大胆的设计,估计也没有几个人会赞同。

但是这个便让李云鹏,成功的引起了宋总他们的注意。

除了进气道设计,李云鹏还提出了不少气动设计上的改进建议,比如说主翼的翼型设计,结合后掠双斜面超音速进气道,便可以让进气道的上边缘,成为类似边条翼的设计,起到进一步增升的效果。

除了翼型的优化,还有翼身融合的设计,有了这种进气道设计后,也可以进一步优化。

要知道早期歼十战斗机的翼身融合设计,其实是非常粗浅的,尽管后来优化了,但也是不如F16战斗机的。

这次李云鹏提出来的气动优化建议,可是多达十几条,而且每一条建议都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条有理的。

李云鹏提出来的最后一条建议,便是开发CFD软件,尽可能的利用这种手段,减少气动设计上的问题,降低风洞试验的经费使用。

这个建议更是举座皆惊,宋总惊讶地道:“李云鹏同志,你所说的计算流体力学,这可是国际航空最前沿的技术,咱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一直以来也比较弱,要开发CFD软件,只怕难度很大。而且CFD虽然很好,但是怎么也不能取代风洞试验,因为计算出来的东西,很多时候与真实情况相差肯定还是很大!”

李云鹏点了点头道:“宋总,您说得对,确实CFD不能取代风洞试验,但是在飞机设计中,用CFD可以进行多种设计方案的比较,选出比较合理的方案,这样能减少风洞试验的次数,加快飞机设计的进度!将来咱们有了成功的经验,那么在其他机型的设计上,就可以大大加快研制进度了。这个CFD软件,我相信只要上级肯拨款给人,我们一定可以搞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