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史上最莽帝王 > 第六十四章 西湖三杰张煌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咱们这些狡兔还没死呢,便开始烹狗,这位崇祯皇帝还真是本色不减当年呐,哈哈哈。。。”

李自成脸色潮红,神采飞扬,一扫数日之颓废。

牛金星满脸笑容,抱拳道:“恭喜闯王,贺喜闯王,看来这位神武大将军是准备玩养寇自重的把戏,不过于我军而言却是大好机会,只要朱思明生出异心,甚至将来跟其合作也说不定。”

“不错,不错。”

李自成连连点头。

刘宗敏等人也纷纷拍马凑趣。

只有李岩脸色有一丝颓然,“大明朝果然还是气数已尽。”

李岩举人出身,父亲更是官至巡抚,即便已经从贼,对大明朝依旧有些莫名之意。

听到这话,李自成眉头微皱,暗自不喜。

牛金星更是不悦道:“李公子莫非还心念大明朝,可惜啊,在人家眼中,你现在就是个反贼。”

李岩自知失言,面对牛金星的挤兑,冷哼一声道:“丞相所言甚是,李岩就是一个反贼,此生只有忠心辅佐闯王才是李岩唯一出路。”

不得不说,李公子的确有两把刷子,这招借坡下驴用得精妙,李自成的脸色明显好转。

就在众人心情大好之际,顾君恩脸色却有些阴沉,说不上为什么,他总感觉哪里不对。

可看到众人的反应,他终究没有说什么,他只希望自己是错觉。

次日,李自成将宿醉未醒的陈尚找来,双方开始商谈停战条件。

首先释放降兵家属,这点李自成没太大意见,甚至举手欢迎,毕竟降兵已经回不来,自己实在没必要谤别人当孝子贤孙。

其间,袁宗第提出官军应该给点钱粮做赎金。

陈尚两眼一翻,“要不你们自己留着。”

袁宗第只得尴尬闭嘴。

但是到了第二天退军,这双方可就有得扯皮了。

为此,陈尚甚至返回请示。

最终,双方议定,李自成释放降兵家属,让出郏县,退回襄城,但朱思明必须从宝丰撤军。

以汝水为界,相安无事。

李自成算盘打得很精,宝丰可以防守南阳盆地,襄城可以防守汝南,朱思明虽然前进了一步,但也仅此而已,而且郏县也不是险要之地,李自成想重新拿下也并非不可能。

当然朱思明也无所谓,李自成真退到襄阳,他反而抓瞎,没那么多兵马防守,也没那么多人才治理。

他的战略一直没变,步步为营,打一地,治一地,绝对不能跟先前一样越打越多。

本来,牛金星还要求双方正式行文,彼此签字画押。

陈尚当场拒绝,傻子才这么干呢。

两日之后,李自成从郏县撤退,牛成虎率领本部八千人马进驻郏县。

同时,围困宝丰的官军退回汝州城。

表面看来,李自成似乎吃了亏,其实不然,战打到如此阶段,他已经有些骑虎难下。

预期的战略意图完全破产,此前从荆州收刮的粮草消耗一空,大军在外,秋收延误,今年冬天估计有缺粮之危。

停战是最好选择,一来可以丢掉一些包袱,二来可以休养生息,而且可以乘此机会图谋江南。

再说只要真正停战,即便朱思明没有异心,他们也有办法让他有异心,毕竟停战已是事实,大明朝廷猜忌不可避免。

一句话,黄泥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只要朱思明不想走狗烹,就得让他李自成这只狡兔好好活着。

不说李自成如何?

达成协议之后,朱思明带着大军回到汝州城。

所谓协议,只有寥寥数人知晓,其他人只能人云亦云。

当然了,朱思明是不会在意这些,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布署兵马。

除去牛成虎镇守郏县,汝州城还有将近七万人马。

朱思明跟陈奇瑜几人几经商议,最终做出决定。

陈永福依旧任河南总兵统管河南军务,率本部八千人马,以及张君政四千人马,驻守洛阳。

至于汝州城,由张懋赏与官抚民率本部一万六千驻守。

朱思明不是不想用嫡系,可惜资历在那儿,没办法。不过,朱思明给张懋赏留下了密令,关键时候用来节制诸军。

此外,王定率领本部驻守登封城,防守洛阳东大门。

剩下,曹鼎蛟、杀胡虏、白广恩、高杰等人以及所部将追随朱思明离开。

与此同时,朝廷的封赏也已颁布,高杰加封宣武将军,其他新老主将包括曹鼎蛟三人各加封武略将军、武毅将军等,各赏银五千,其余将官士卒不等。

当然,银子肯定还是朱思明自己出,此次赏银超过两百万两。

果然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洛阳城。

朱思明正打量着面前两个意外来客。

左边那个相貌还算端正,身材稍矮一些,皮肤偏黑,但气息彪悍,身上似乎有股海腥味。

右边那个俊朗挺拔,身材健硕,却又有几分书卷气。

“卑职郑鸿逵拜见神武大将军。”

“学生张煌言拜见神武大将军。”

郑鸿逵,朱思明有些印象,郑芝龙的弟弟,也是他的左膀右臂,福建郑氏的核心人物。

张煌言,听到这个名字,朱思明第一反应是一愣,第二反应是惊喜,大大的惊喜。

这个名字或许并不耳熟能详,但与他齐名的另外二人,相信少有人不知。

精忠报国岳飞、忠心义烈于少保。

张煌言与岳飞、于谦,三人合称“西湖三杰”。

这是真正的抗清名族英雄,扬州那个史大英雄与他相比,根本就是水货,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的张煌言二十出头,英姿勃发,丝毫没有二十年后写下绝命诗的慷慨悲壮。

半生抗清,四十五岁慷慨赴义,乾隆年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鞑清功狗洪承畴,为我鞑清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被乾隆定为贰臣传之首,敌人的张煌言却入了忠义祠。

世事无常,却自有定数,道德败坏者连自己人也不待见。

朱思明忍住心中激动,点了点头,示意二人免礼。

二人谢过之后,张煌言掏出一份书信递给朱思明。

信有些厚。

“大将军,这是吴隐元大人托学生转交信件。”

吴隐元,朱思明放出去的一颗闲棋,这些时日忙于大战,都快忘记此人。

接过信件,拆开一看。

朱思明心中连续三个卧槽。

自己到底哪儿找来这么一个人才,不对,应该是神仙鬼才。

信中吴隐元详细介绍了这几个月的所作所为。

五月离开山西之后,吴隐元没有第一时间去福建或者壕境,而是先去了松江府。

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年仅十四岁的夏完淳。

夏完淳这个名字朱思明同样深有印象,不是因为他老师是江南名士陈子龙,而是因为绝命诗。

明末有十大绝命诗,其中不乏袁崇焕、卢象升这些名人,张煌言同样位列其一。

而夏完淳却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就义之时,年仅十七岁。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很多诗词,大多是忧国忧民之慷慨悲歌,那些淫词艳曲大才子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据说,与他同时被捕的还有他的岳父,名字记不太清,只知道他岳父当时有些沮丧,夏完淳劝慰他,最终晚节得保。

“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奇伟大丈夫哉!”

陈公就是夏完淳的老师陈子龙,那时陈子龙已经投水殉国。

而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两年前已经投了钱塘江,据说当时水浅,夏先生强行投水,最终肺中呛水而亡,其时背部衣裳依旧是干的。

满门英烈,莫过于此。

与此等英烈相比,那钱益谦愈发令人不齿。

闲话少叙,下面继续咱们吴大鬼才的传奇之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