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君临天下 > 第二百零六章

明末之君临天下 第二百零六章

作者:墨茗棋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45:29 来源:笔趣阁

天*天*小*说m.蔡豫行的一番话立刻得到了他手下一帮人的喝彩。

尤其是孙泰手舞足蹈,兴奋道:“先帝被逆贼逼得殉国,大明如今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我等怎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

“说的不错!”

大明如今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雪花般的消息从京师传到江南,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某某地官员投降李自成,或者是传言李自成兵锋正盛,不日将进攻江南。

有良知的士子们这时候更想做的是出仕,报效朝廷,挽救大明。蔡豫行的话确实说道他们的心坎上了。

宋应星不急不慢,并没有因为眼前的状况而慌乱,坦然道:“那老夫倒要问一问在场的各位,你们为何?”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当然是为了做官,但是你不能明说,说出来必定落人口实,指责你贪图功名。

蔡豫行面露不屑,心道屈屈雕虫小技也想难道他,挺胸抬头,面朝北方,拱手道:“我等读圣贤书,自然是为了上报君王,下恤黎民,为了一展胸中所学,匡扶社稷。”

蔡豫行说得是铿锵有力,不卑不亢,站在众人前,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俨然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宋应星继续问道:“那老夫问你,你读的什么书,学的又是什么?”

蔡豫行听得宋应星问得如此愚蠢的问题,哈哈大笑道:“读的自然是四书五经,学八股文,难道老丈还要我将四书五经一一列出来吗?”

“可还读算学、律法、农学?”宋应星又道。

蔡豫行不屑道:“此乃杂书,与科举何干?也只有老丈这样的人才会读吧!”

陈上庸怒道:“无知!”

宋应星却处之坦然,不理会蔡豫行的嘲讽,眼神一一扫过众人,沉声道:“那你等可通农政、懂水利、能否理财?若是尔等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为政一方,不懂这些,你等又凭什么为政一方?”

蔡豫行反驳道:“这些事交由下方官吏处置即可,我等只要洁身自好,公正廉明,自然能管理好地方。”

“果真如此吗?”宋应星眼神犀利,盯着蔡豫行道:“假若下方官吏欺上瞒下,中饱私囊,胡乱作为,你不懂这些,还不是任其愚弄?”

蔡豫行一时词穷,急得额头冒汗,结结巴巴道:“我等还可以历练学习,谁天生就懂这些?”

宋应星厉声道:“这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百姓生死存亡,岂能拿老百姓的生死当做儿戏!历练要多久,一个月?一年?还是三年?那这些日子老百姓该怎么办?”

孙泰见蔡豫行被逼得节节败退,冷哼一声,道:“大明的官员哪个不是读四书五经,经科举而登上朝堂,然后才熟悉政务。”

“不错!”蔡豫行一听孙泰的话,反应过来,又不是我们如此,人人如此,我有何不对。

宋应星摇头道:“老夫从未否认读四书五经无用,不过若是尔等想要治理好地方,就必须通农政、懂水利、能理财。”

蔡豫行不服气道:“不熟读四书五经,不习八股,通不过科举这关,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无用!”

宋应星道:“那你告诉我,大明又有多少人能通过科举?”

蔡豫行当然清楚能通过科举,入朝为官者,百里挑一,扬声道:“科举志在为朝廷选拔贤才,在精不在多!”

“那落地的人又该如何?”宋应星问道。

蔡豫行毫不犹豫道:“技不如人,自然是发奋努力,重新来过!”

宋应星摇摇头,语重心长道:“你等不妨听听老夫的故事,老夫万历四十三年举于乡,那年老夫二十七岁,第二年会试名落孙山,之后老夫四次入京,四次落榜,那时老夫已是四十五岁。屈指算来,老夫将人生最好的年华全部落在了科举之上。”

这时,孙泰嗤笑道:“这只说明老丈自己不适合科举之路罢了!”

不是所有人都有孙泰如此想法,宋应星二十七岁中举,已经比这里的很多人强了,他们中有不少人甚至连乡试都没通过。宋应星的亲身经历更让他们看到了科举路上的残酷。其中不少人,此时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是不是应该还在科举之路上一熬到底,直到白发苍苍。

孙泰见无人响应,感到尴尬万分,不再言语。

宋应星道:“老夫只是想告诉你们,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科举这条路,适合当官。能考上进士,金榜题名当然值得高兴,但是如果考不上呢?是否只有这条路?”

人群中的刘进听完宋应星的话,让他深受感触,他已经两次参加乡试,可却始终不能通过,不免心灰意冷,当下站出来,躬身拜道:“还望先生告知我等,还有何出路?”

宋应星缓缓开口道:“那要看你等是否真心实意想要为百姓做事!”

“当然是!”

“老夫以为你们也可以放下身段,走由吏到官之路。”宋应星说道。

宋应星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候士子向来看不起吏员,即使吏员擢升为官员,还是被他们看轻。

底下众人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开口直斥此言大谬,和刘进有同感的人却静待宋应星的下文。

宋应星不为外物所动,继续道:“吏员做的多是事实,无论是收税,还是农桑,他们都是亲身经历,更能与老百姓接触,清楚朝廷所施行的政策,哪里好,哪里不好,我朝自神宗皇帝,已经放开由吏员升官的通道,此路更能锻炼一个人。只要圣天子在位,吏治清明,你等也能施展胸中一腔抱负!”

宋应星在紫竹林寺的一番言论,一经传出便引起了轩然大波,公然鼓励士子从事吏员之职,想不引人注意都不成,连带着宋应星的背景也被人找了出来。

这一查,惊掉了众人的眼珠子,宋应星原来曾担任凤阳亳州知府,更夸张的是他主动辞官了。这还不止,他的曾祖竟然是宋景,嘉靖朝时曾担任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死后被追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

而且连带着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也火了一把,不少人找来,开始细读,想要看看这个大放厥词之人写的书究竟写了什么。天*天*小*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