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翻滚吧,大明 > 第八十三章 大不敬之问

翻滚吧,大明 第八十三章 大不敬之问

作者:云墨天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48:22 来源:笔趣阁

“来来来,唐兄,愚弟有一事相求!”张佑突然客气道。

唐寅闻言,呆愣片刻,想了想还是开口道,“贤弟有何事?”

“我这清华池里里外外的牌匾碑文,都交给你了,要好好写!”张佑拍了拍唐寅的肩膀,唐寅一脸苦笑!

唐寅三杯两盏下肚,一时间,文思如同泉涌,像牛奶一般冒着白泡咕嘟咕嘟地往上直冲!

《才子池记》《郎中池记》《清华池记》,一篇一片精妙绝伦的短文在唐寅的脑海里渐渐成文。

《才子池记》深情回顾了自己在如意楼度过的这段快乐岁月,从初识张佑,到帮他出诗集,再到开签售会,桩桩件件都记忆尤深。

另外的《郎中池记》却是用了另外一种手法,先在前面将李言闻一顿夸,夸的连神农见了李言闻也要道一声惭愧,最后的结局却是李言闻满脸惭愧的向张佑道歉。在这一篇文里,唐寅在结尾处看似不经意地写明,这事是听小九他们说的,可能未必完全准确,但是大差不差!总之一个意思,文章是我写的,责任我是没有的。

唐寅还是很能干的。

在张佑的一顿忽悠下,不过三四日工夫,清华池已然是大变样了。

浴池内外,到处挂满了名人字画,署名当然都是唐寅。

唐寅在如意居进进出出,忙忙碌碌。

隔三差五,张佑便叫唐寅穿着打扮起来,大搞文会,搞完了文会,不用说,大家自然也想尝试一下名满山阴的牛奶浴。

待客人一走,不用张佑发话,唐寅立马换了衣服,提起水桶,拿了毛巾,和小九他们四处打扫。这番场景,看得唐芸是啧啧称奇。

有了唐寅尽心尽力的打理,张佑一连几日都是睡到日上三竿,然后起来数钱玩。

这一日,张佑将唐寅叫到近前,道:“唐兄,你好歹也是天下闻名的才子,好么样的呆在家里读读书,做个画啥的,不是挺美的吗?干嘛弄的和仆役一般,若是传了出去,旁人又要说我张佑迫害读书人了!”

唐寅放下手里的水桶抹布,微微一笑,道:“贤弟,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以前愚兄拼命读书,拼命作诗,只以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除了读书作诗之外,无非是飞鹰走狗,饮酒欢乐,心中却觉得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却不得见用,因此存了放浪形骸的念头。”

张佑摸了摸脑袋,心说这读书人掉书袋就是有水平,把自己说的都是一愣一愣的。

唐寅继续道:“本来愚兄以为,这世上的学问俱在书中,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古往今来的典籍浩如烟海,只因不能尽读,愚兄心里甚是惭愧。因此往日居家时,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发奋苦读,一场科举,内心里只觉天下之苦,莫过于怀才不遇了。可是这些天,愚兄在这里,与小九他们混在一处,才晓得了很多道理。”

他神采奕奕,说起话来中气十足,继续道:“近些日子来,愚兄走遍江南,才知道,那些升斗小民,若想立足混一口饱饭吃,需要做多大的努力!”

唐寅叹了口气,道:“要说太祖爷那是天纵奇才,开国以来,这祖宗法制俱是好的,只可惜这些年来,行的坏了!”

唐寅喝了杯酒继续道道:“想当年太祖爷出身穷苦,知道这天下百姓的难处在于赋税,而这赋税之所以多,一来是为官的人多了,这官俸便多了起来,另外那些无良的贪官污吏横征暴敛,自然苦了百姓,二来是要养着天下无数的军汉,也是不小的开支,所以太祖爷才设立军户,为的就是不耗费民财,以军屯养军兵,达到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因此立国以来,诛杀贪官污吏,轻徭薄赋,百官俸禄也是极低的了!”

张佑嘿嘿一阵冷笑,却是不说话。

唐寅突然见张佑冷笑,心里也是十分惊疑。

自从自己认识张佑以来,深感他有深不可测的本事,可这么久以来,却多行的是不言之教,也从未真正说过什么。

唐寅整衣敛容,突然起身拱手,对张佑道,“贤弟有何说辞?”

张佑也叹了口气,万事都是有因有果,生在大明朝,远远不是美好不美好那么简单,而根本就是很悲催。

这大明朝从出生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走向了属于自己的那条死路。

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那是个奇才天纵的人物,虽然没受过良好的教育,不过是个要饭和尚加叫花子二合一的角色,却偏偏如得神授,无师自通,精通帝王之术。

张佑清了清嗓子,见张佑这是要说话了,唐寅一脸微笑地看着他。

张佑心里也叹了口气,俗话说一样米养百样人,百样人走千条路。

这历史上的王朝也是一样,每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往往在王朝定鼎之初便已经确定了。

这句话用在明朝身上特别合适。

张佑微微一笑,道:“唐兄是读书人,咱们大明朝的国史,自然是一清二楚,当年太祖爷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如何定鼎中原,又是如何平定天下的,那都不必说了,可是我倒想问问你,唐兄你说,这大明朝,到底会怎么亡?”

“什么?”唐寅顿时都呆了,赶紧左右看看。

这可是大逆不道的言语,不要说这天下之中锦衣卫东西厂的探子多如牛毛,万一这般言语传了出去,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无妨!”张佑微微一笑,这间屋子里除了他们俩根本再无旁人,说话倒也无妨。不过看了一眼唐寅的担心,张佑微微一笑,道:“要么我换个问法吧,你觉得,如今举国内外,对我大明朝来说,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唐寅略一思索,道:“愚兄以为,我大明朝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内部,以我的判断,会亡于宦官!”

“哦?何解呢?”张佑看了一眼唐寅。

“自从我大明朝定鼎以来,国朝初年,不许宦官干政,可后来不但锦衣卫归了宦官统领,更是接连设置了东西厂,司礼监更是被称作内廷,皇上旨意不经司礼监便无法发出,不要说当年王振蛊惑英宗皇帝御驾亲征,以至于有土木堡之变,瓦剌也先挥师入关,当时我大明朝危于累卵,便是现在,司礼监太监们的权势也着实很大,宫里的内监四处扰民,当真是民不聊生啊!”

“嗯,你说的很有道理!”张佑点点头。

唐寅分析的不错,有理有据,更不要说再过些年,大明王朝又一显赫的大太监刘瑾还要跳出来祸乱朝纲呢。

大明朝两百多年,宦官乱政的确始终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吗?”张佑继续道。

“还有就是自汉唐以来,中原无不亡于北方胡人,汉高祖困于白登,宋亡于金人、蒙古,唐败于安禄山!”

唐寅叹了口气,继续道:“北方胡人骑马牧羊,来去如风,实为劲敌!我大明朝虽然击败了蒙古人,将元朝皇帝驱逐到漠北去,可并未根除蒙古人的势力,当年土木堡之变,便是因了瓦剌人,这些年鞑靼势力也颇大,”唐寅看了看张佑,道:“而且,我深深觉得,自来中原边患不在蒙古,便在辽东,这两个地方都需要十分注意,但是……”唐寅沉默了片刻,有些不好意思道:“愚兄却觉得,对我大明朝威胁最大的,并非北方的胡人。”

“哦?”张佑闻言觉得有些意外。

唐寅道:“我常年在江浙,也曾亲眼见了那些倭寇来去如飞,神出鬼没,据说这些人乃是倭国的浪人,放在我们大明朝来说,便是破落军户,可即便是这样一盘散沙,居然可以在我大明朝边境为祸数十年,直入无人之境!”

“我还听说那倭国如今因为内乱,便如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一般混战不休,所以很多武士衣食无着,因此成了倭寇,请贤弟想想看,这破落军户们便将我大明朝的海防打豆豆千疮百孔,若是他们那倭国出了个英明神武之主,统一了全国,若是他偏安一隅,那也罢了,若是有志于中原,那可当真是我大明朝的心腹之患了。”

这一番话在大明朝中,能说出来的当真不多!

张佑点了点头以示赞许。

没想到,这这唐寅虽然平时看起来是读书读傻了的,可到底是有学问的人,居然很有些眼光。

唐寅说完了自己的看法,然后紧紧地盯着张佑,想看看张佑到底有何高见。

张佑微微一笑,道:“其实你说的很有道理,远见及此,愚弟心里很是欣慰啊!”

他看了一眼唐寅,微微笑道:“可是,在愚弟看来,你还没有说到点子上,要我说,这大明朝,要亡便是亡在你们这些读书人的手上!”

“啊?!”这话一说,唐寅顿时傻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