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文豪驸马 >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安城书院

大唐之文豪驸马 第一卷 第二十九章 安城书院

作者:卫之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0:56 来源:笔趣阁

李旦对李世民的感觉可能李旦他自己都不能定位出来,李世民作为大唐太宗,史书上说的“千古一帝”,李旦有仰慕和敬佩;李世民称帝后也善待文武大臣,极少下杀手,可谓是仁政;另一方面李世民也给自己的后代立了一个别样的榜样,也埋下了隐患,其中最重要的是留下了武媚娘,让李唐的江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产生了断层,且皇室也被屠戮,十不存一;另一方面,也让长孙家彻底没落。

李旦对李世民的感情很复杂,李旦归根结底也是有点小农性质,随遇而安,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最多的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渴望,可惜李旦偏偏这一世身在了长孙家,这个在大唐初期来说赫赫有名的权贵家族,不管李旦是怎么想的,都将被卷时朝堂这淌浑水。

书院,李旦也有自己的想法。文化方面如果你一旦占据至高点,就连皇帝也不敢拿这样的家庭或者个人怎么样,就如孔子,传承至后世,历经几千年仍然不倒。

李旦虽然不敢自认比肩圣人们,但李旦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对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的门清,是远超这个时代所有人的。

虽然前世的李旦,只是一个为了生存于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但或多或少的沾染了一丝文明的气息。往往李旦所思所想,带着点超脱与独特的视角,这也是李世民对李旦看重的原因之一。

再者,以李旦在文人士子中的名声,也是李唐皇室所需要的,正如后来李世民对李泰的溺爱一样。李泰在文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史书上说他聪明机敏好学,在士子中占据一定的影响力,这是李世民最希望看到的。

自晋阳起兵的李家,其实带着的大部分是胡人血统,这也是大唐士林中对李唐皇室所诟病的一点。李世民当然也知道,打天下可以,治理仍需依靠文人,所以唐初期大唐历法、法律等一切都有文人的参与,其中最特别的便是江南文人,他们不但参与了大唐法律条文的制定,且不像山东及关中世家一样,在军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对李唐皇室威胁是最小的。

但古时文人也有弊端的一面,那边是内斗严重,不是有一名话专门是吐槽封建时代的文人的吗,外斗外行,内斗内行。还有另一个说法,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

对于李唐皇室来说,文人即要用,也要防,如果李旦将书院办成了,那对他李唐皇室来说也多了一份助力,多了一种选择。那对于李旦来说呢,那将有了一张护身符,文武两方他都占了,可谓是大唐独一份了。

李旦想了两天,决定顺水推舟将书院办起来,而且还要办好,办大,让书院摆脱皇朝更替的束缚,得以长存世间,这样长孙家也有了一个不败之地般的退路。

但是现在大唐的文人士子中可谓是派系林立,而且排外较严重,李世民肯定也是想到了这点,才给李旦派来李纲。

李纲做为曾经教过三个太子的老师,教过杨勇,教过李建成,也教过李承乾,也是一代大儒,甚至可称之为一代学宗,只是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李旦所教的三个太子没有一个是得以善终的,这可能也是李纲不太会教人有关。文人太正,也是一个大大的缺点,李旦则对所谓的正无所谓,正好弥补了李纲的短处。

但建立书院,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了。校舍要建吧,教室也要建的,李旦简略的计算了下所需花费,结果却是李旦就算他倾家荡产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李旦洋洋洒洒的给李世民上了平生第一份奏折,将书院建立后如何操作,如何设置,成功后将有怎样的影响力,规模将是如何的宏大,对朝庭将是如何的有帮助等,给李世民画了一个大大的在饼,目的只有一个要钱。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旦奏折中还列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如让皇帝需任院长,李纲担任山长,李旦自己只是要了一个院判,书院出来的人将都是天子门生。李旦心想,不相信你李世民不上当。

奏折递到了李世民的案桌上,看过后,李世民表情很复杂。无疑李旦说到的点,打到了他的心坎上,由其是其中天子门生的说法,更是让李世民心动。但想到所耗费的钱财也是天文数字这点,让李世民有点望而却步了。

这几年的大唐并不平静,灾害连连,且每年都在打仗,所耗费的钱财甚大;再加上为了休养生息,李世民免去或者减少了不少州郡的赋税,以至于差点让李世民及朝庭破产,现在也是徘徊在破产的边缘。用这有限的财政去支持一个这么大的学院,吃力不小。

李旦也想到了这点,给学院找了些赚钱的门路,但相对庞大的起始资金,却仍显庞大。对于这一点,李旦还提出了先办起来,再一部分一部分的慢慢建的方法。

第二天李旦便等来了李世民的回复,准。李旦跳起来举起手,做了个胜利的手势。李旦心里暗想,不怕你李世民及李唐皇室不入我毂中,嘿嘿,李旦一阵舒畅般的大笑起来。

李旦用朝廷的名义在长孙别院不远的地方买下了一个富商的豪宅,加以扩建和修整,用作了学院之用。

李旦花了两天时间写出来学院章程,参照了后世的校规,便动身去了李纲府上。

望着略显老旧的大门,李旦有点不敢相信,堂堂太子老师,历经隋唐两朝的名臣,住所却是有点简陋。递上了拜贴,李旦以后辈之礼求见李纲。

李纲亲自将李旦迎至大堂就坐,并请李旦就坐。

“学生今日始来,是为安城学院之事,求教于夫子,请夫子示下。”

“多礼了,老夫可不敢当县子的先生。你也算一代学宗,《初级算学》和《几何初解》,煌煌三十万言,字字珠玑,老夫读之拍案叫绝,老夫岂能被县子称为夫子?应该是老夫才是。”

李旦无言,这到底被传出了多少啊,连李纲都知道。

“观你所言所行,我甚慰之。但县子可知,世间士林中派别林立,你之所想,难啊。”

李旦抬起头,士林这么快就有了反对的声音,看来自己有些急迫了。李旦预料到了会遇到士林的攻击,但没想到连李纲都觉得不看好李旦开算学一派的想法。

“不必多想,我李纲也算是薄有虚名,一切自有我担之。我明陛下的心思,也明了你想将师门传承下去的苦心,我这把老骨头,倒是可以一用之。”李纲抚须笑意盈盈,一点也没有勉强。

看到李纲的神色,李旦放下心来,有李纲这个宗师在前边挡着,自己将会少去许多的麻烦,这也是今天李旦拜访李纲的目的。

李旦拿出自己写好的学院规章,双手递给李纲。“这是学生所写学院之纲领,还请夫子指正。”

李纲拿过学院规章,看到李旦特意用的柳体所写的字迹,大叫一声“好字,不愧为书圣,就此字迹,果然盛名不虚,帮你也算可适了”

细看内容,李纲不时点头称赞。很快,李纲便将整个内容浏览了一遍。望着眼前年纪仍小的李旦,李纲既欣慰,也有点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不是滋味,自家子侄可不及这长孙淹之万一,如果不是生在长孙家,日后成就可能会超过自己很多啊。

“写的不错,事无巨细皆列入其中,看过你之所写,再看其它书院之规章,有点鸡肋之感。就这样办吧。”

李旦通报了相关书院的准备情况,包括让皇帝担任院长一事。

“你做的是对的,这样一座书院,若没有皇家参与,后患无穷。书院所培养出的人才毕竟还是要充入大唐官场,你能早一步想到这点,实属难得了,大善。”

李纲也承诺会写信拉几位大儒来书院教学,要李旦做好安排,不要让人觉得书院亏待了就是。

傍晚时,李旦才走出了李纲府邸,回头望了望,心里感动不已。李旦能感受到李纲对后辈扶持的心思,李纲的堂堂正正,怪不得成就一代宗师之名,士林中威望深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切已经差不多了,只等一个月后学生入学,到时候自己就可以解脱了,平时上上课,没事的时候去暖房看看自己种下的种子,这样的日子李旦想想都觉得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