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文豪驸马 > 第一卷 第四十三章 出征突厥

大唐之文豪驸马 第一卷 第四十三章 出征突厥

作者:卫之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0:56 来源:笔趣阁

玄武门,巍峨耸立的城门下,程咬金用力的甩掉了魏征拉着他的手,喝问道:“魏征老匹夫,你拉着我出来干嘛?”

魏征用手指了指程咬金,好心换来一句老匹夫,岂有此理。努力压下心中的不快,懒得跟这个粗人讲那么多,但压不下心里火气的魏征甩了甩手,拂袖而去,面对后面长孙无忌的呼喊,头也不回的回去了。

“你这个老滑头,魏征这是在救你,你却还说他老匹夫,程妖精,你可真是,让我怎么说你才好呢。”长孙无忌有点无语的看着程咬金。程咬金则是一副我又没要他帮我的臭表情,让长孙无忌也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你今日未得招唤,私自进宫,已是逾越。出征突厥之事已有商断,怎么因人而变。魏征拉你,是怕你激怒陛下,惹得陛下恼怒,不值得。”面对程咬金这块滚刀肉,长孙无忌只能苦口婆心的劝说着,深怕他再回去吵到李世民,惹得李世民不快,那可就大不妙了。

程咬金听完长孙无忌话语,低下头,想了想,的确不值得,放弃了心中的想法。抬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无忌兄,这次长孙淹可是立下了大功,你这做为父亲的感觉怎么样?”

长孙无忌听出了程咬金话语中带着的调侃意味,近段时间以来,因为长孙淹入了将门,并且得到了将门的认可,长孙无忌所代表的长孙家,与将门各家的关系明显缓和了很多,不得不说,这也是李旦所乐意看到的。只要将门对长孙无忌能网开一面,至少不会在朝堂特别去针对他们长孙家,这已经是一件大好事了。

“我有什么感觉,我并不想我的孩儿能立多大的功劳,现在偌大一个长孙家,我也只剩下两个孩儿。别人都盼儿贵父喜,我却盼儿无病无灾过一生啊。我们这些人,前半生在外用命博一个前程,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儿能够安居乐业吗?如今,淹儿在兰州立下大功,大家只看到他风光的一面,可谁又能想到或愿意相信,淹儿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郎,绘出如此详细的地图,可以想象其中所经历的艰险,我又怎能高兴得起来。”说完,长孙无忌长叹了口气。

程咬金望了望长孙无忌,仿佛第一次认真的审视了长孙无忌一番,道:“无忌兄,我是第一次从你嘴里听到如此舔犊情深的话语,这让我有点刮目相看了。但是,你家长孙淹,实在是太优秀了,优秀得让我对你无忌兄都有点嫉妒了,长孙淹日后的前途可是看得见的,比我们可是强太多,你家也是,你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曾经的你也能提刀冲阵的主,如今后续有人,该感到欣慰才是。”

长孙无忌听程咬金当着他的面,如此的对一个人如此认同,而且那个人还是自己的小儿子,脸上现出一片自豪般的笑意,哈哈笑了一声,道:“你说笑了,你家程处默也不差啊,且家中有子五个,也算是家贵子多,福气满满。”

“这一点我倒是比你强,我有儿子五个呢,五个啊。”长孙无忌这一下子挠到了程咬金最欢喜处,哈哈大笑了起来。

次日,圣旨着令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代州都督张公谨为副总管领兵五万征伐东突厥。长孙淹也被任命为副军事,这是一个李世民新安排的职务,为李靖提供参考意见。李世民考虑到长孙淹在突厥待了几个月,对突厥的熟悉犹在众将军之上,这才想出来一个副军事,相当于李靖的副手了。

长孙府别院里一片欢腾,上次家主长孙无忌特意给别院来信,告知长孙淹最近的近况,其中提到了长孙淹立一大功的事,已经让别院里的仆役们兴奋不已。如今,又传来长孙淹将担任李靖副手的消息,别院的众人不禁一片欢呼声。

但别院里有两个人却显得并不如其他人那么欢喜,那就苹儿和柳儿,这两个贴身丫鬟。

苹儿站在长孙淹在家时,经常拿着躺椅躺着的那棵榆树下,望着天上的明月有点怔神。自小进长孙府以后,苹儿一直陪伴在长孙淹的左右,一起成长,从未如此长时间的分开。

苹儿仰起头来,一滴泪珠溢出了眼眶滑落在脸上,顺着脸颊掉落在地上,如此晶莹而剔透,那是思念的眼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苹儿低声的念出李旦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诗,虽然这句诗只是少爷写出的,但现在感觉是如此让人神伤。苹儿想到这里,低下头,抱着双臂蹲在了地上,头夹在膝盖里,呜咽低泣着。

旁边伸出一只手,抱着苹儿的肩膀,隐隐的饮泣声在耳边响起。苹儿,抬起泪水糊满的娇颜,原来是柳儿抱着自己。坚强的柳儿脸上同样泛着珠泪,两人同病相怜般的相互搂抱在一起,四行泪滴仿佛形成了两道水帘。

云浮殿里,高阳望着桌上的一页绢布,两眼放空着发呆。桌上放的正是那首李旦所书写的《无邪》。尽管不是李旦为自己所写的,但高阳却珍之又珍的锁在了自己的柜子深处,只是自己难过或者心起时才会珍惜的摆出来。

眼前的绢布上,仿佛出现了李旦那张带点痞痞笑容的脸,让高阳的脸现出一抹晕红,衬在雪白有肌肤上,是那样娇艳欲滴。

哪个少女不思春,只是未见心上人。高阳对长孙淹的感觉是从那次长孙淹帮她和她长乐姐姐废掉王家那位浑子而起的,那刻长孙淹为守护而狠绝的男子气概,让高阳如今想起,仍旧心动不已。尽管高阳也知道,长孙淹当时的愤而出手多半是因为长乐姐姐,这个长孙淹的大嫂,但高阳仍然愿意相信这样做,是为了她。

长孙淹的才名,才能,让这棵才稍微有些许萌牙的小苗,经过时间的浇灌,长出了一株参天大树。每当与自己姐妹或者姑姑们谈起长孙淹,长孙淹的才华与诗文,都让高阳心里如抹了蜜般甜。

想到这里,高阳的脸上不由得已是羞得通红。但顷刻间,高阳脸上又浮现出一缕担心,做为公主,做为李世民女儿中较为得宠的公主,高阳公主能够得到比别院众人更加详细的关于长孙淹的消息。

长孙淹的负伤,也让高阳心痛担心不已,后又闻已伤好能下床走动了,又放心了下来。这次大唐攻伐突厥,长孙淹也在其中,必然会上到战场中。虽然,高阳相信以长孙淹的本领武功,能护得自己周全,但谁让高阳有些少女心呢。

高阳公主低下头,就着烛火发射出的光亮,用纤手扶摸着绢布上的字迹,那一勾一划感觉都如此让着迷。做为大唐的公主,高阳并不是不读四书五经的大家闺秀,相反,接受最好皇家教育的高阳,文化造诣虽然比不上一些士子,却也算是薄有才学,和自己父皇一样,高阳公主在众多爱好中犹为迷书法。长孙淹这篇柳体写就的《无邪》更是让人恋不释手,当然也包括了高阳公主。

高阳公主停下了抚摸的手,珍重的卷起,放进了床头的一个柜子里,锁上只有自己才有的锁具。吐出一口气,高阳慵懒的躺在床上,用被子紧紧地将自己裹了起来。望着因天热洞开的窗户,外面透过纱窗投射进来的月光,将已灭烛的卧室,映得矇眬了起来,一如高阳此刻般心情。

躺在床上,双手枕着头,七月的西域比长安来得凉爽,薄薄的毯子盖在身上,并不觉得热。这个时候,我的急报应该已到了李世民的手上了吧,史上所记载的李靖征突厥是在八月起兵,这个时间应该也差不多在准备着了吧。不知道这次自己能否也随军出征呢?

想到自己有可能亲身经历这场大唐以来,较为重要的战役,长孙淹有点激动,也有点不安。不知道这股不安从何而来,只是内心里并不平静的思维,让长孙淹泛起一点不安。摇了摇头,长孙淹将这些想法甩出了自己的脑海。

兰州这个地方,比千年后的兰州更加宜居,最起码的是,没有风起时漫天可能漂着的沙尘。这时的兰州,值被依旧茂盛,当然也没有千年后的苍茫。

出了兰州,丝绸之路上,也并不是全部是沙漠,那个传说中消失的楼兰如今依旧住着人,而且还是丝绸之路上一个较为强大的国家,富饶无比。丝绸之路正好在楼兰中转,这造就了楼兰发达的商业,有利便就有商人游走其中,带来各地的货物,各种地方的人。

算了,不想这些了。长孙淹放下手,将毛毯在身上裹紧了些,眼睛闭上,很快,便陷入了睡眠中。偶尔因伤口引起的阵阵痛楚,紧皱了下眉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